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长是儿童第一任且最持久、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引导和帮助儿童学习与成长,会对儿童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家长参与”做出定义,阐述家长参与的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并在分析我国“家长参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以促进家长参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成长。
关键词:儿童教育 家长参与 测量
家長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对儿童发展影响最长远、最为深刻的第一人。研究表明,家庭对儿童学习与成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对儿童认知、情感、语言、态度、行为、社会交往和人格等许多方面的发展之中。不仅如此,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意义。家庭与学校主动合作,有利于改善家庭决定出身的宿命,弱化家庭背景差异对于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并对改善家校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随着家长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长对于参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也都希望能通过“家长参与”来解决一系列相关的教育问题。然而,从我国的“家长参与”现状来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一、“家长参与”的概念
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对于儿童成长与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最早从科学研究角度对“家长参与”进行深入探讨的学者是美国的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S·Coleman,1987),他对美国各地4000余所学校的60万学生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家庭是导致他们取得不同成绩的主要原因,并将家庭背景分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成分。该研究对后期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者希尔(Hill,2004)基于科尔曼的研究理论,提出了“家长——学校——儿童互动”理论框架,并将家长参与具体分为四个维度,即家长与孩子间的互动、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家长与其他家长的互动及家庭规范。另一位“家长参与”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爱普斯坦(Epstein,2010)认为,家长参与是一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双向参与活动,在这种“家校协同”的互动中,学校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家长则对学校教育予以指导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爱普斯坦提出“影响叠加区模型”,认为儿童成长和学习主要受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区域的共同影响,从而产生“叠加区”,并界定了6种类型的家长参与:父母的教养;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家长参与在家学习;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参加学校决策;参与学校及社区合作(Epstein, 2010)。我国有研究者基于国外研究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将家长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也看作重要因素,并由此将家长参与定义为,为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父母或儿童的监护人与儿童以及参与儿童的教育组织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在此概念上提出家长参与的四个测评指标: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家长与其他家长的互动、家长与社区/校外教育机构的互动(周叶文,2015)。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家长参与是指,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与教育组织之间所进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家长参与,包括家庭督导、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教育期望等;二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包括家校沟通、志愿者活动、家长会等。
二、家长参与的测量
(一)指标
近二十年来,国外学者对家长参与和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家长参与的指标测量框架大多涉及家长参与的具体行为,并大致分为在家参与和在校参与。在家参与大多涉及家长和儿童两个维度,在校参与及家校沟通主要涉及家长和学校两个维度。相对而言,家长参与的行为是比较容易测量的,但也有学者认为,仅仅将家长参与的行为作为测量指标并不全面,还需要考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教养风格及情感参与等因素。
通过对多年来家长参与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从家长、学生、学校三个维度对家长参与对孩子成长的贡献度进行测量,其结果更为精确。已有研究中,普遍被运用与测量家长参与的指标如表1所示。
表一:家长参与测量指标表
(二)测量方法
对于家长参与的测量方法,学者们大多采用调查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再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观察法。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测量家长参与的行为,从家庭、儿童、学校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问卷的设计及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家长参与的行为与儿童成长发展的相互关系(R.Annemiek Punter,2016)。
访谈法及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家长参与的教养风格,塞尔曼(Zellman,1998)等学者通过录像带记录家长日常的参与行为,观察家长的参与热情,并运用访谈法,通过面对面交流观察记录家长在参与时的态度及情感表现。
三、促进家长参与的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认识家长参与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长参与强调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和主导,家长配合学校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并把家长看作需要接受教育的对象。这些观念大都忽视了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育者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家长参与是一个家长、教师及儿童之间三方互动的过程,而家长和教师之间则是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研究证明,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往往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及建议。 “家长参与”不仅仅指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在家辅导孩子作业,还包括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提高自身必备的素养等内容。只有家长和学校对双方的合作有着统一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参与过程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家长在家参与的科学方法
有研究表明(吴重涵,2014),家长的学历、投入时间及投入精力对儿童成长有正向作用。父母学历的高低会对儿童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更科学的教养方式,更有效的时间安排,以及对子女更高的教育期望等。同时,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陪伴孩子,对于儿童的积极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应投入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以及指导他们完成作业。也有研究表明(赵延东,2013),相互交流的作用要大于指导孩子学习,父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改正错题等直接干预孩子学习的行为越多,对于孩子成长及日后成绩的消极作用越显著,并导致老师也无法从家庭作业中发现儿童的弱项。家长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基于此来确定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及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丰富家长在校参与的内容及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学校事务
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在家长参与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较为典型的问题:一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且多停留于表层的信息交流阶段,相互之间信任不足;二是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时较为被动,更多地扮演了命令执行者的角色,而学校占据主导地位,家长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基于这些问题,学校应丰富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1.家长参与应从简单的信息交流扩展为深入儿童的学习成长
家庭和教育机构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而又各不相同的作用。家长在参与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儿童的认识是否充足,是否能够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进行有效投入。为此,家长和学校教师应共同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制定适合儿童的个人成长计划,并随着儿童年龄阶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而加深对儿童的认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教师、家长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2.家长参与形式及内容个性化,促进家长参与被动变主动
在我国儿童教育的实践中,家校合作的形式十分多样,如校园开放日、家长交流会、家长学校、建议信箱等,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在于,大多活动均以集体形式开展,缺乏对个体的细致了解,并未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在家长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尝试采取“一对一”模式,通过定期开办研究小组,组织家长参与讨论儿童的发展,并鼓励家长通过日记记录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将所获得的信息利用在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上,使家长也成为学校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R.Annemiek Punter &Cees A.W. Glas & Martina R.M. Meelissen Psychometric Framework for Model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Reading Literacy[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2] Xin Ma,Jianping Shen,Huilan Y.Krenn,Shanshan Hu,Jing Yuan.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Outcomes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 Du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arly Elementary Education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5.
[3] Epstein.J.L.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M].Westview Press.2013.
[4] 周文叶.家长参与:概念框架与测量指标[J].外国教育研究,2015,12:113-122.
[5] 王伟,李辉辉,李静.OECD国家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策略及其启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5(3):38-43.
[6]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教育学术月刊,2014(3):15-27.
[7] 王庆安,易立峰.美国“智力启动”计划与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外国教育研究,2006(7):49-53.
关键词:儿童教育 家长参与 测量
家長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对儿童发展影响最长远、最为深刻的第一人。研究表明,家庭对儿童学习与成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对儿童认知、情感、语言、态度、行为、社会交往和人格等许多方面的发展之中。不仅如此,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意义。家庭与学校主动合作,有利于改善家庭决定出身的宿命,弱化家庭背景差异对于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并对改善家校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随着家长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长对于参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也都希望能通过“家长参与”来解决一系列相关的教育问题。然而,从我国的“家长参与”现状来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一、“家长参与”的概念
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对于儿童成长与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最早从科学研究角度对“家长参与”进行深入探讨的学者是美国的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S·Coleman,1987),他对美国各地4000余所学校的60万学生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家庭是导致他们取得不同成绩的主要原因,并将家庭背景分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成分。该研究对后期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者希尔(Hill,2004)基于科尔曼的研究理论,提出了“家长——学校——儿童互动”理论框架,并将家长参与具体分为四个维度,即家长与孩子间的互动、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家长与其他家长的互动及家庭规范。另一位“家长参与”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爱普斯坦(Epstein,2010)认为,家长参与是一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双向参与活动,在这种“家校协同”的互动中,学校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家长则对学校教育予以指导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爱普斯坦提出“影响叠加区模型”,认为儿童成长和学习主要受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区域的共同影响,从而产生“叠加区”,并界定了6种类型的家长参与:父母的教养;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家长参与在家学习;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参加学校决策;参与学校及社区合作(Epstein, 2010)。我国有研究者基于国外研究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将家长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也看作重要因素,并由此将家长参与定义为,为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父母或儿童的监护人与儿童以及参与儿童的教育组织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在此概念上提出家长参与的四个测评指标: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家长与其他家长的互动、家长与社区/校外教育机构的互动(周叶文,2015)。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家长参与是指,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与教育组织之间所进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家长参与,包括家庭督导、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教育期望等;二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包括家校沟通、志愿者活动、家长会等。
二、家长参与的测量
(一)指标
近二十年来,国外学者对家长参与和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家长参与的指标测量框架大多涉及家长参与的具体行为,并大致分为在家参与和在校参与。在家参与大多涉及家长和儿童两个维度,在校参与及家校沟通主要涉及家长和学校两个维度。相对而言,家长参与的行为是比较容易测量的,但也有学者认为,仅仅将家长参与的行为作为测量指标并不全面,还需要考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教养风格及情感参与等因素。
通过对多年来家长参与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从家长、学生、学校三个维度对家长参与对孩子成长的贡献度进行测量,其结果更为精确。已有研究中,普遍被运用与测量家长参与的指标如表1所示。
表一:家长参与测量指标表
(二)测量方法
对于家长参与的测量方法,学者们大多采用调查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再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观察法。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测量家长参与的行为,从家庭、儿童、学校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问卷的设计及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家长参与的行为与儿童成长发展的相互关系(R.Annemiek Punter,2016)。
访谈法及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家长参与的教养风格,塞尔曼(Zellman,1998)等学者通过录像带记录家长日常的参与行为,观察家长的参与热情,并运用访谈法,通过面对面交流观察记录家长在参与时的态度及情感表现。
三、促进家长参与的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认识家长参与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长参与强调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和主导,家长配合学校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并把家长看作需要接受教育的对象。这些观念大都忽视了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育者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家长参与是一个家长、教师及儿童之间三方互动的过程,而家长和教师之间则是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研究证明,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往往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及建议。 “家长参与”不仅仅指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在家辅导孩子作业,还包括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提高自身必备的素养等内容。只有家长和学校对双方的合作有着统一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参与过程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家长在家参与的科学方法
有研究表明(吴重涵,2014),家长的学历、投入时间及投入精力对儿童成长有正向作用。父母学历的高低会对儿童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更科学的教养方式,更有效的时间安排,以及对子女更高的教育期望等。同时,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陪伴孩子,对于儿童的积极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应投入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以及指导他们完成作业。也有研究表明(赵延东,2013),相互交流的作用要大于指导孩子学习,父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改正错题等直接干预孩子学习的行为越多,对于孩子成长及日后成绩的消极作用越显著,并导致老师也无法从家庭作业中发现儿童的弱项。家长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基于此来确定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及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丰富家长在校参与的内容及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学校事务
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在家长参与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较为典型的问题:一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且多停留于表层的信息交流阶段,相互之间信任不足;二是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时较为被动,更多地扮演了命令执行者的角色,而学校占据主导地位,家长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基于这些问题,学校应丰富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1.家长参与应从简单的信息交流扩展为深入儿童的学习成长
家庭和教育机构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而又各不相同的作用。家长在参与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儿童的认识是否充足,是否能够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进行有效投入。为此,家长和学校教师应共同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制定适合儿童的个人成长计划,并随着儿童年龄阶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而加深对儿童的认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教师、家长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2.家长参与形式及内容个性化,促进家长参与被动变主动
在我国儿童教育的实践中,家校合作的形式十分多样,如校园开放日、家长交流会、家长学校、建议信箱等,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在于,大多活动均以集体形式开展,缺乏对个体的细致了解,并未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在家长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尝试采取“一对一”模式,通过定期开办研究小组,组织家长参与讨论儿童的发展,并鼓励家长通过日记记录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将所获得的信息利用在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上,使家长也成为学校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R.Annemiek Punter &Cees A.W. Glas & Martina R.M. Meelissen Psychometric Framework for Model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Reading Literacy[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2] Xin Ma,Jianping Shen,Huilan Y.Krenn,Shanshan Hu,Jing Yuan.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Outcomes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 Du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arly Elementary Education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5.
[3] Epstein.J.L.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M].Westview Press.2013.
[4] 周文叶.家长参与:概念框架与测量指标[J].外国教育研究,2015,12:113-122.
[5] 王伟,李辉辉,李静.OECD国家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策略及其启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5(3):38-43.
[6]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教育学术月刊,2014(3):15-27.
[7] 王庆安,易立峰.美国“智力启动”计划与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外国教育研究,2006(7):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