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卫工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由于这个岗位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环卫工人经常会接触到噪音、有毒气体和颗粒等,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疲劳感,遇到危险情况时反应迟钝。本文以合江县的环卫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意在了解环卫工人的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它们的关联性以了解影响环卫工人产生疲劳的原因,并提出减轻环卫工人疲劳的建议。
关键词:环卫工人 工作疲劳 现状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1]关注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环卫工人无疑是弱势群体的典型形象。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数量和人口都在大幅度提升。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不能改善我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绝大多数路段只能依靠人工清扫,这就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除了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之外,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作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并加强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疲劳感。研究环卫工人的工作疲劳度对改善和保护他们的身理和心理健康,减少和防止道路事故的发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选择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200多名环卫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查阅、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查阅文献后了解不同学界对疲劳等的不同界定,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到近几年因为天气炎热,在合江县的环卫工人因为休息不好而导致疲劳过度,在工作时心跳加速而住院的事件有多起。在定性分析的方法下进行整理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疲劳
1.疲劳的概念
疲劳是指人们在连续工作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生理学家多将疲劳定义为“不能维持一定的力量输出”,但它不涉及精神或脑力的疲劳。《辞海》中对疲劳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而医学上的疲劳被解释为“器官或机体过度运转导致的人体功能衰退和周身不适的感觉”。[2]本文对疲劳的理解是指环卫工人在长时间连续工作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清扫工作速度缓慢或休息频率高的现象。
2.疲劳的分类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疲劳的体会,正因为如此,疲劳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淡薄,加上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休息,任精力、体力、耐力透支,劳累累计,最终使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过程,甚至造成过劳死。按照不同的标准,疲劳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病程和表现形式可分为:①急性疲劳:由于用了力气或做了某种常规运动,突然出现疲劳;②慢性疲劳:精力缓慢地下降并持续了数周或数月;③精神疲劳:它表现为集中精力困难、记忆力减退和工作效率下降。按病因可分为:①生理性疲劳:全身性活动产生中间代谢产生乳酸堆积;②病理性疲劳:由于疾病原因引起的疲劳都属于病理性疲劳;③心因性疲劳:又称精神疲劳,精神性、心理性、生活方式不科学为主要原因。[3]
3.疲劳的表现
人的疲劳主要反映在人体的三大系统,即神经系统的疲劳,心血管系统的疲劳以及骨骼肌肉的疲劳。[4]神经系统的疲劳对于体力透支的人非常敏感。表现为疲惫乏力、思维不敏、反应迟钝、不易兴奋等现象,与心态不佳相似但经常被忽视。疲劳的表现范围相当广泛,如现代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神经衰弱综合症,亚健康状态及疲劳综合症等。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最开始是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心理学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受到情感、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社会人”理论。认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而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与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以及心理因素。本文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而环卫工人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达到预期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即社会认可度。
(三)工作强度
工作强度即劳动强度。马克思认为“增进劳动的强度,意思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劳动的支出”,他还将劳动强度定义为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密度。一般来说,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觉越紧张、越疲劳、越痛苦,其劳动强度就越大。然而,主观感觉毕竟只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由于人的主观感觉受众多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
二、产生疲劳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精神紧张,造成疲劳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产生疲劳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⑴生活压力:在对环卫工人进行深度访谈后,了解到由于环卫工人的年龄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导致绝大部分开销都用在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身上。但是工资的明显不足,加上工作强度的巨大,长期以往环卫工人自身的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人都处于非健康状态。在身体亚健康的状态下还要工作那么长时间,想不疲劳都难。
⑵环境压力:环境压力是导致工作者疲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形色色的污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沿着公路街道的空气更是污染严重,主要包括噪声,机动车排出的有毒气体和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工作的环卫工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会产生巨大压力,降低免疫力,加剧工作的疲劳感。所以当工作人员的环境承受度增强时,他们的疲劳度也越高;而当他们的坏境承受度减弱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干活,所以接触到这种工作环境的时间会自主的减少,所以他们的疲劳度会降低。由此分析可知,环境承受度与疲劳度成正相关。 ⑶社会压力:环卫工人日夜辛苦劳作,但部分市民蔑视环卫工人的工作,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认为那是最底层最低级的人才会干的工作,平时不曾把环卫工人放在眼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伤害了环卫工人的心灵。还有的市民根本不尊重环卫工人的人格和尊严,骚扰、歧视、侮辱、谩骂环卫工人,从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心理困惑或不适感,久而久之便形成心理性疲劳。
⑷工作压力:环卫工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的是城市的整洁与舒适,但如果这种认真的态度换来的是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时,工作者将对其工作及其工作条件与状况带有一种消极情绪的感受与看法,工作热情的水平会很低,且对工作会抱有很多不满和抱怨,此时的工作将是一种非自主的行为,其工作动机水平会很低。因此工作满意度低的环卫工人疲劳度较高;工作满意度高的环卫工人疲劳度较低。
三、减轻疲劳的建议
环卫工人的疲劳与其本身、使用的工具及所处的环境有关,降低环卫工人的疲劳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降低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的主要对策建议如下:
(1)提高工作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行为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5]工作动机的水平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疲劳,尤其对于单调而枯燥的人工清扫街道这一工作而言。应该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以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的动机水平,以此达到从心理上减轻环卫工人的疲劳感及保证其安全的目的。例如通过教育和舆论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卫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环卫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到环卫工人为城市环境所做的贡献, 并能从心灵深处对环卫工人表示尊重和感恩。
(2)增加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直接源于个体对其工作的评价,其最具决定性因素的是心理的挑战。[6]热情的态度对于工作很重要,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作用特性与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不过,他们是否是因果关系还不清楚。当然,如果高工资比低工资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内心满足感和实际奖赏,高工资可以产生高度满意感。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当一个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要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提高社会对于环卫工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工作的认可度有助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热情,让环卫工人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整个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对自己工作工种的忍耐力和自豪感。
(3)缩短工作时间
一般环卫工人都要在4点到5点起床去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左右。这时环卫工人差不多已经工作了6-7个小时了。而短暂的休息过后,保洁工作又要开始了。然后一直工作到8-9点不等。因此,一般的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这样的工作条件非常艰巨。所以,实行换班制可以缩短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大大改善他们的疲劳状况,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在换班制度之外,也应该增加环卫工人的休息日。虽然不能感受白领的生活,但基本的假期还是应该有的。这也会加大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努力程度,对环卫工人和社会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4)改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因此有必要给他们改善一下工作环境。而环卫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且危险性较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大对城市环卫设备的投入,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以降低劳动强度。例如,给环卫工人配备便捷型的电动垃圾车,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车上装的遮阳棚,还能够让他们躲避夏日的炙烤,冬雨的敲打。另外,由于环卫工人一天要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却没有地方供他们休息,导致身理上的疲劳,因此在街道两旁为环卫工人建立休息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休息室配备饮水机使环卫工人在口渴的时候喝到水,从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他们的疲劳。
(5)改善工资待遇
目前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经济收入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逐步改善环卫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加环卫工人的工资收入,也是在无形中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以及认可。在这样的物质激励下,环卫工人在工作时的动力也会更大。他们只会更加勤奋的工作,当然,不管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激情,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这也是人们喜而乐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21
[2]魏文青.解除疲劳的妙招——饮食起居抗疲劳[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3]鲍德国.疲劳的概念和分类.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J].2005年7月第3卷第3期
[4]方金铭.人工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Judge,T. Promote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mental challenge.In E. Locke(Ed.),Handbook ofprinciples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Oxford,UK:Blackwell,2000
关键词:环卫工人 工作疲劳 现状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1]关注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环卫工人无疑是弱势群体的典型形象。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数量和人口都在大幅度提升。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不能改善我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绝大多数路段只能依靠人工清扫,这就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除了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之外,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作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并加强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疲劳感。研究环卫工人的工作疲劳度对改善和保护他们的身理和心理健康,减少和防止道路事故的发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选择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200多名环卫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查阅、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查阅文献后了解不同学界对疲劳等的不同界定,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到近几年因为天气炎热,在合江县的环卫工人因为休息不好而导致疲劳过度,在工作时心跳加速而住院的事件有多起。在定性分析的方法下进行整理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疲劳
1.疲劳的概念
疲劳是指人们在连续工作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生理学家多将疲劳定义为“不能维持一定的力量输出”,但它不涉及精神或脑力的疲劳。《辞海》中对疲劳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而医学上的疲劳被解释为“器官或机体过度运转导致的人体功能衰退和周身不适的感觉”。[2]本文对疲劳的理解是指环卫工人在长时间连续工作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清扫工作速度缓慢或休息频率高的现象。
2.疲劳的分类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疲劳的体会,正因为如此,疲劳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淡薄,加上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休息,任精力、体力、耐力透支,劳累累计,最终使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过程,甚至造成过劳死。按照不同的标准,疲劳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病程和表现形式可分为:①急性疲劳:由于用了力气或做了某种常规运动,突然出现疲劳;②慢性疲劳:精力缓慢地下降并持续了数周或数月;③精神疲劳:它表现为集中精力困难、记忆力减退和工作效率下降。按病因可分为:①生理性疲劳:全身性活动产生中间代谢产生乳酸堆积;②病理性疲劳:由于疾病原因引起的疲劳都属于病理性疲劳;③心因性疲劳:又称精神疲劳,精神性、心理性、生活方式不科学为主要原因。[3]
3.疲劳的表现
人的疲劳主要反映在人体的三大系统,即神经系统的疲劳,心血管系统的疲劳以及骨骼肌肉的疲劳。[4]神经系统的疲劳对于体力透支的人非常敏感。表现为疲惫乏力、思维不敏、反应迟钝、不易兴奋等现象,与心态不佳相似但经常被忽视。疲劳的表现范围相当广泛,如现代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神经衰弱综合症,亚健康状态及疲劳综合症等。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最开始是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心理学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受到情感、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社会人”理论。认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而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与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以及心理因素。本文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而环卫工人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达到预期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即社会认可度。
(三)工作强度
工作强度即劳动强度。马克思认为“增进劳动的强度,意思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劳动的支出”,他还将劳动强度定义为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密度。一般来说,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觉越紧张、越疲劳、越痛苦,其劳动强度就越大。然而,主观感觉毕竟只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由于人的主观感觉受众多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
二、产生疲劳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精神紧张,造成疲劳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产生疲劳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⑴生活压力:在对环卫工人进行深度访谈后,了解到由于环卫工人的年龄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导致绝大部分开销都用在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身上。但是工资的明显不足,加上工作强度的巨大,长期以往环卫工人自身的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人都处于非健康状态。在身体亚健康的状态下还要工作那么长时间,想不疲劳都难。
⑵环境压力:环境压力是导致工作者疲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形色色的污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沿着公路街道的空气更是污染严重,主要包括噪声,机动车排出的有毒气体和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工作的环卫工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会产生巨大压力,降低免疫力,加剧工作的疲劳感。所以当工作人员的环境承受度增强时,他们的疲劳度也越高;而当他们的坏境承受度减弱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干活,所以接触到这种工作环境的时间会自主的减少,所以他们的疲劳度会降低。由此分析可知,环境承受度与疲劳度成正相关。 ⑶社会压力:环卫工人日夜辛苦劳作,但部分市民蔑视环卫工人的工作,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认为那是最底层最低级的人才会干的工作,平时不曾把环卫工人放在眼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伤害了环卫工人的心灵。还有的市民根本不尊重环卫工人的人格和尊严,骚扰、歧视、侮辱、谩骂环卫工人,从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心理困惑或不适感,久而久之便形成心理性疲劳。
⑷工作压力:环卫工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的是城市的整洁与舒适,但如果这种认真的态度换来的是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时,工作者将对其工作及其工作条件与状况带有一种消极情绪的感受与看法,工作热情的水平会很低,且对工作会抱有很多不满和抱怨,此时的工作将是一种非自主的行为,其工作动机水平会很低。因此工作满意度低的环卫工人疲劳度较高;工作满意度高的环卫工人疲劳度较低。
三、减轻疲劳的建议
环卫工人的疲劳与其本身、使用的工具及所处的环境有关,降低环卫工人的疲劳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降低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的主要对策建议如下:
(1)提高工作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行为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5]工作动机的水平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疲劳,尤其对于单调而枯燥的人工清扫街道这一工作而言。应该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以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的动机水平,以此达到从心理上减轻环卫工人的疲劳感及保证其安全的目的。例如通过教育和舆论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卫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环卫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到环卫工人为城市环境所做的贡献, 并能从心灵深处对环卫工人表示尊重和感恩。
(2)增加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直接源于个体对其工作的评价,其最具决定性因素的是心理的挑战。[6]热情的态度对于工作很重要,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作用特性与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不过,他们是否是因果关系还不清楚。当然,如果高工资比低工资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内心满足感和实际奖赏,高工资可以产生高度满意感。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当一个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要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提高社会对于环卫工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工作的认可度有助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热情,让环卫工人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整个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对自己工作工种的忍耐力和自豪感。
(3)缩短工作时间
一般环卫工人都要在4点到5点起床去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左右。这时环卫工人差不多已经工作了6-7个小时了。而短暂的休息过后,保洁工作又要开始了。然后一直工作到8-9点不等。因此,一般的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这样的工作条件非常艰巨。所以,实行换班制可以缩短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大大改善他们的疲劳状况,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在换班制度之外,也应该增加环卫工人的休息日。虽然不能感受白领的生活,但基本的假期还是应该有的。这也会加大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努力程度,对环卫工人和社会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4)改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因此有必要给他们改善一下工作环境。而环卫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且危险性较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大对城市环卫设备的投入,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以降低劳动强度。例如,给环卫工人配备便捷型的电动垃圾车,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车上装的遮阳棚,还能够让他们躲避夏日的炙烤,冬雨的敲打。另外,由于环卫工人一天要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却没有地方供他们休息,导致身理上的疲劳,因此在街道两旁为环卫工人建立休息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休息室配备饮水机使环卫工人在口渴的时候喝到水,从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他们的疲劳。
(5)改善工资待遇
目前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经济收入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逐步改善环卫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加环卫工人的工资收入,也是在无形中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以及认可。在这样的物质激励下,环卫工人在工作时的动力也会更大。他们只会更加勤奋的工作,当然,不管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激情,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这也是人们喜而乐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21
[2]魏文青.解除疲劳的妙招——饮食起居抗疲劳[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3]鲍德国.疲劳的概念和分类.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J].2005年7月第3卷第3期
[4]方金铭.人工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Judge,T. Promote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mental challenge.In E. Locke(Ed.),Handbook ofprinciples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Oxford,UK:Blackwell,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