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念好“四字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智力水平不低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但成绩往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只注重了“学会”而忽视了“会学”。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学生学习,其方法至关重要,方法不当,犹如在黑暗中摸索,举步维艰;方法得当,犹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从根本上来说,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变学生“教着学”为“自己学”。为了使学生达到“自学”这一学习方式的最高境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的“金钥匙”,因此,鄙人以为要念好语文课堂的“四字经”—— “听、说、读、写”的学法指导,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其应用自如。
  第一字:“听”
  语文概念的“听”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用耳朵“接收”事物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无意识的本能的“听”无人不能,但主动收集有价值信息的“听”不经专门训练,恐怕是难以做到的。学生惟有通过这样的“听”方面的逐渐培养捕捉信息、筛选信息、储存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听”是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听”,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说”、“读”、“写”。
  范读欣赏法 可选择一些适宜朗读的课文,如抒情散文、抒情诗、小说等,让学生多“听”。时间安排上,可在导入新课后即让学生“听”,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觉,或在授课结束时再让学生“听”一遍,以“听”作结,让学生陶醉在语言美的韵律之中。“听”能弥补阅读的不足使语言更加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果根据课文内容配之以相关的音乐,则将会使“听”的效果锦上添花,更加美妙。
  广播熏陶法 课堂教学上的“听”固然重要,但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上课时“听”,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应特别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洗漱、用餐或小憩的零星时间,每天坚持收听电台的简明新闻或文学节目,并要求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边听边想。这样长年累积,潜移默化,不仅为“说”、“写”累积了素材,而且起到了关心时事、陶冶情操,纯正语言的一举三得的作用。
  第二字:“说”
  语攵概念的“说”是指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社会更需要敢说、会说的交际人才。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说话环境,给每一个学生以“说”的机会。然而由于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中学越到高年级,学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比例越小,学生发言几乎是老师“点将式”的。这种被动的“说”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在学习中从不主动开口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其语文能力大抵是不强的,或至少是不全的。那么,如何来开启学生的“金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呢?
  即兴演讲法 针对个别学生平时滔滔不绝,正经场合却讷讷无言的现象,我请他们把平时讲的有趣的话讲给大家听;而对一些向来沉默寡言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造成如此性格的原因向大家作一个分析说明,这样 一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我要说”的良好的说话氛围,乃至发展成后来课前的“一分钟演讲”。其方式,自由命题,抽签决定,兼而有之;其内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可。由于说话的环比较宽松,一位小学至今从不主动发言的“老听众”也克服了怯场心理,破天荒地第一次上台演讲,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战胜了自我,增强了自信。
  辩论争鸣法 在课堂教学中,辩论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语言细胞,跟据大多数学生一般不太肯轻易认输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针对某些事关课文理解的关键问题精心设疑,并积极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辩论争鸣,正所谓问题越讲越清,道理越辩越明,当学生能够面对众人侃侃而谈,或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之时,“说”的训练已开始进入“自由王国”,其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谈话参与法 交谈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说”的形式,由于大多数交谈都是随机的、即兴的,事先无法作好准备,因此,“说”者必须在对发方说完的最短时间内,对对方“说”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并快速作出的反应,而这对“说”者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有裨益的,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平时各种有益的交谈,并注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字:“读”
  语文概念的“读”是指出声的朗读、无声的阅读及其分析理解能力。
  感情朗读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有助于理解。通过朗读,能将平面的死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活的画面;通过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能增强语感,并自然而然地汲取作品中的滋补营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看似平淡寡味,但通过有声有色、充满激情的朗读,加上丰富的形象思维,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有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能真切地体味到世上最珍贵的父子之情,不知不觉地受到其思想感情的熏陶。学生从感情朗读中真正品尝到平常时光看不读所无法体会到的滋味和乐趣。
  质疑解疑法 学贵有疑。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释疑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生变无疑为有疑,变有疑为无疑。不少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的现代文往往重视不够,觉得一看就懂。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耐心地启发。比如,结合诗歌最基本的押韵常识,我引导学生提出《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作者为何称总理为“你”而不称为“您”的问题。这一提,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某种语文现象的方法。
  比较阅读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最好的方法。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中有这么一句:“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我请同学们思考:若把其中的“闪|”改为“留”好不好?通过比较,学生明确到:若改为“留”,不但显得呆滞,而且黯然失色;而“闪”则有光彩夺目之动感,及其传神地刻画了熠熠生辉的总理精神。
  新旧联系法 为使己学得的知识永远处于常新的状态,就得紧紧抓住新知识讲授中对可能涉及的旧知识的联系。这样滚动复习,使得旧知识滚瓜烂熟,新知识的注入有了可靠的依托。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了,测验、考试就成竹在胸,再也勿须临时抱佛脚了。
  规律总结法 学习的有关规律的掌握,要比单纯的知识的吸收重要得多。外语有读音规律,汉语也有,只是需要我们教师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善于发现总结罢了
  第四字:“写”
  语文概念的“写”是指学生对某一事物的书面表达能力,它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要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地动笔苦练。
  偶感随笔法 针对传统命题作文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狭小、难以写出真情实感的缺憾,我想方设法热情鼓励学生注意撷取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的点点滴滴,或绘声绘色地仔细描摹,或实事求是地精選点评。如外出逛街回来,可及时记下自己耳闻目睹的发生在周围的新鲜事;又如看了某部电影片后,可马上写下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或对人物个性的看法,甚至可就同学们关心的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全班的笔谈等。
  征文练兵法 征文活动是发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机,因为这种活动没有平时课堂作文的分数压力和精神负担,加上成功之后还有奖励,所以学生参与的心态较为潇洒、放松,故而能写出真情实感和真实水平。
  投稿办报法 在偶感随笔的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轮流主办“班级传真”式的班报,来个“自产自销”、“自我欣赏”。从采访、撰稿到编排、美工,全由学生自己担纲。学生既当记者,又当编辑,不仅练了思维,练了笔头,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组织、社交等方面的才干。
  以上各“念经法”并非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联系,其运用也往往有着某种交叉。如“投稿办报法”中的习作素材可来源于“广播熏陶法”的获取;而在进行 “广播熏陶法”的同时,又可结合“质疑释疑法”,对广播中的不解之处进行思索、探求。
  实践证明,“四字经”的具体指导实施,要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定将不再是一个美丽而又遥远的神话。
其他文献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作为一个独具特色
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我们音乐教师要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共同发展,利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挖掘音
新课程改革以来,命题改革,一直是广大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不断摸索、实验,创新着学科的命题,这些对课程改革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对命题的改革中,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设计了综合性试题,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这说明我们注意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笔者发现,很多综合性试题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知识在被综合之下失掉了学科特色,变的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全非了。  请看下面两道题例。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日后学习高阶段语文奠定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日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可见其重要性。而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但能
声乐演唱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文化为背景,以对具体作品理解为依据的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二度创作的艺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演唱者的审美意识、审美取向决定了艺术再创
《色彩构成》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三大设计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设计启蒙有着至关的重要作用。随着我们的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对基础课程在教授的方法上提出了新的
一、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很多,例如开展社会调查、开发网络资源等,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学生本身。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课程的导入既是一个必备的教学环节,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课程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好奇心,营造
【摘要】课堂设计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要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能激起学生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备好课;上好课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每天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上好每天的数学课,经过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课堂设计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要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能激起学生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在各高校开展得红红火火,其成果比较显著,但是,改革也存在很多令人不满的方面,尤其笔者所在的医学院校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本文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