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技能进行写作的本领,而且对开发职能、塑造创造型一代新人的优秀素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探索,寻求作文教学科学的、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材料 模式 评改指导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的本领,而且对开发职能、塑造创造型一代新人的优秀素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探索,寻求作文教学科学可行的方法。小学生年龄偏小、稚气未脱,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结结巴巴,对于他们来说写好作文尤其是一件难事。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实际情况,融入积极的人为因素,促进良性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材料积累
“没有永恒的收入,就没有永恒的支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因而课外知识面窄。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风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就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只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认为在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布置两篇读书笔记和一则周记。读书笔记针对—些优秀学生作文展开,因为它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作文训练相近,学生感到熟悉和新鲜,积极性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手中有材料,心中有形象,下笔就有内容了。例如:在作文训练中,我先让学生提前两周写关于班主任事迹和学校生活的周记和读书笔记,在这基础上布置命题作文:“班主任二三事”或“学校生活二三事”,并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从布置写周记和读书笔记到完成一篇作文需要两三周的时间,学生在这几周时间内较集中持久地注意他们学习研究的问题,即积累材料准备写好一篇文章。因为手中有材料,学生就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此反复训练,既积累素材,又培养兴趣,较有质量的作文也就一篇篇地写出来了。
二、模式训练
如果我们设计一定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练写,就能加速明确写作的目的性。并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写作的基本格式就能掌握自如。
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即“开头一中间—结尾”,按“总—分—总”的思维方式写结构文章。如“学校生活二三事”一文,我指导学生开头总写学校生活的概况(略写);中间分述两三件事例,如学习、校园生活、师生友情等(详写);结尾归纳总结,写心得感想、展望未来,首尾呼应。由于学生有写周记和读书笔记的经验,积累了较多的材料,能依纲作文,胸有成竹,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其次,指导学生仿写也是模式训练的好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学习所教课文的文体,并模仿课文写一些文章。这样,学生信心十足,写起作文得心应手。
再次,课外延伸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创作者的精神满足。”当我们教完一课时,可让学生续写课文,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三、学生评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只是老师打个分数、写个总评了事,这种方法很难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回顾1988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经验介绍,他在作文批改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又结合叶圣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论述——教师教学生,其目的是不教学生自会,我大胆进行了作文评改方式的改革: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改,学生之间互相对改,在小组里流水式地改,多样形式既避免形式单一,又可以博采众长,增长才干,并且一改过去课堂的沉闷局面,学生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自然也高。
当然,在改之前,老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要求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步起始阶段:只要求学生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和行款格式。只要符合要求就给予充分肯定。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调动他们改作的积极性。第二步发展阶段:这时,我要求学生不仅改错别字,还要把文中的病句画出来并加以改正。第三步提高阶段: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谋篇布局进行批改,并要求他们写眉批和总批。作家刘琦曾说过:“写作的成功之路只能靠学生自己走,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在学生迷路的时候指明前进方向。”但路还是学生自己走的,老师不能背着他走。叶老还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写作和修改作文是切实可行的,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改正,还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吸取精华和教训,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分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的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渐渐有了发展,能逐渐克服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依赖性,渐渐拥有自己的见解。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应抓住这个心理变化契机,在作文教学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点拨指导,分类推进。在模式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按模式写作,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写作方式将束缚他们的思路,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又不敢越雷池半步,思路更是停滞不前,从而造成无葫芦不能画瓢的依赖表现。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重视分类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把握中心,变换构思,注重材料的取舍,注重语言的生动性,注重表达真实的情感等。而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于较大幅度地提高较难,花时间也多,可以在模式训练中多加训练,训练多了,掌握多了,就能比较灵活地写好作文了。
如训练记叙文总分总的三段式写作方法,训练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如写时间和事物等时,运用反问、设问抒情,还可以多进行片段练习:如场面描写、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在分类辅导中,注意学生的倾向性和差别性,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作文训练方法较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融入教师主动意识与手段的一种过渡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训练方法,都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使学生顺利地实现作文教学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若凤.“旧瓶装新酒”,美文自然来——小学中年级作文仿写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陈新猛.浅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3]冯前英.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李君,康有贵.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的表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材料 模式 评改指导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的本领,而且对开发职能、塑造创造型一代新人的优秀素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探索,寻求作文教学科学可行的方法。小学生年龄偏小、稚气未脱,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结结巴巴,对于他们来说写好作文尤其是一件难事。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实际情况,融入积极的人为因素,促进良性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材料积累
“没有永恒的收入,就没有永恒的支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因而课外知识面窄。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风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就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只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认为在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布置两篇读书笔记和一则周记。读书笔记针对—些优秀学生作文展开,因为它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作文训练相近,学生感到熟悉和新鲜,积极性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手中有材料,心中有形象,下笔就有内容了。例如:在作文训练中,我先让学生提前两周写关于班主任事迹和学校生活的周记和读书笔记,在这基础上布置命题作文:“班主任二三事”或“学校生活二三事”,并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从布置写周记和读书笔记到完成一篇作文需要两三周的时间,学生在这几周时间内较集中持久地注意他们学习研究的问题,即积累材料准备写好一篇文章。因为手中有材料,学生就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此反复训练,既积累素材,又培养兴趣,较有质量的作文也就一篇篇地写出来了。
二、模式训练
如果我们设计一定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练写,就能加速明确写作的目的性。并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写作的基本格式就能掌握自如。
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即“开头一中间—结尾”,按“总—分—总”的思维方式写结构文章。如“学校生活二三事”一文,我指导学生开头总写学校生活的概况(略写);中间分述两三件事例,如学习、校园生活、师生友情等(详写);结尾归纳总结,写心得感想、展望未来,首尾呼应。由于学生有写周记和读书笔记的经验,积累了较多的材料,能依纲作文,胸有成竹,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其次,指导学生仿写也是模式训练的好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学习所教课文的文体,并模仿课文写一些文章。这样,学生信心十足,写起作文得心应手。
再次,课外延伸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创作者的精神满足。”当我们教完一课时,可让学生续写课文,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三、学生评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只是老师打个分数、写个总评了事,这种方法很难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回顾1988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经验介绍,他在作文批改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又结合叶圣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论述——教师教学生,其目的是不教学生自会,我大胆进行了作文评改方式的改革: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改,学生之间互相对改,在小组里流水式地改,多样形式既避免形式单一,又可以博采众长,增长才干,并且一改过去课堂的沉闷局面,学生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自然也高。
当然,在改之前,老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要求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步起始阶段:只要求学生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和行款格式。只要符合要求就给予充分肯定。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调动他们改作的积极性。第二步发展阶段:这时,我要求学生不仅改错别字,还要把文中的病句画出来并加以改正。第三步提高阶段: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谋篇布局进行批改,并要求他们写眉批和总批。作家刘琦曾说过:“写作的成功之路只能靠学生自己走,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在学生迷路的时候指明前进方向。”但路还是学生自己走的,老师不能背着他走。叶老还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写作和修改作文是切实可行的,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改正,还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吸取精华和教训,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分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的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渐渐有了发展,能逐渐克服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依赖性,渐渐拥有自己的见解。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应抓住这个心理变化契机,在作文教学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点拨指导,分类推进。在模式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按模式写作,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写作方式将束缚他们的思路,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又不敢越雷池半步,思路更是停滞不前,从而造成无葫芦不能画瓢的依赖表现。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重视分类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把握中心,变换构思,注重材料的取舍,注重语言的生动性,注重表达真实的情感等。而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于较大幅度地提高较难,花时间也多,可以在模式训练中多加训练,训练多了,掌握多了,就能比较灵活地写好作文了。
如训练记叙文总分总的三段式写作方法,训练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如写时间和事物等时,运用反问、设问抒情,还可以多进行片段练习:如场面描写、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在分类辅导中,注意学生的倾向性和差别性,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作文训练方法较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融入教师主动意识与手段的一种过渡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训练方法,都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使学生顺利地实现作文教学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若凤.“旧瓶装新酒”,美文自然来——小学中年级作文仿写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陈新猛.浅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3]冯前英.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李君,康有贵.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的表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