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归绥地区图书史料的考证,初步探讨了归绥地区图书事业近代化历程.归绥地区图书事业萌芽于清末,在近代化发展历程中时盛时衰.将绥远地区百年图书发展史划分为清代、民国两个时期,并对蒙古文古籍的流传和保存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把每个时期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机 构】
: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流通阅览部,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归绥地区图书史料的考证,初步探讨了归绥地区图书事业近代化历程.归绥地区图书事业萌芽于清末,在近代化发展历程中时盛时衰.将绥远地区百年图书发展史划分为清代、民国两个时期,并对蒙古文古籍的流传和保存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把每个时期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诗歌,从《诗经》与《楚辞》两大源头上说,都是对自然万物和农耕生活的记述与吟唱.孔子编纂《诗经》时,把各诸侯国的民歌收录在一起,编为《国风》.这些诗歌所表现的都是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和百姓的农耕生活片段.至今仍被传诵的《国风·豳风·七月》,反映的就是周朝早期农民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不仅具叙事兼抒情,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时间利用作为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活安排的重要维度,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以往的时间利用研究从个体行为的角度透视了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然而少有利用交叉数据在不同年份对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进行直接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2007年和2017年在北京进行的两次活动—出行日志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近10年来北京市就业者时间利用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住房来源等因素对时间利用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十年前有所减弱.本文从时间利用模式的角度解读了北京就业者日常生活的变化,为构
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节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机载体.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研究的热点领域及相关成果,基于CiteSpace分析了该领域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农村社区研究在理论构建、治理体系、建设模式、规划策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理论总结升华不够、治理体系较为单一、过程机理研究深度有待加强、对复杂性科学方法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农村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农村社区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聚集体,因其互联互通的复杂系统结构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外源风险因素扰动和内源结构变迁影响而表现出脆弱性,韧性城市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分析国内外韧性城市作者机构合作状况、把握知识基础及研究热点、预测演化趋势,利于其理论进步与实践优化.论文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以2000-2019年间 CSSCI 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为样本,绘制韧性城市研究的作者—机构聚类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及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获得的未来研究启示包括多元主
提 要:从微观尺度检验不同住房性质居民职住关系的时空演变,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深层机制.利用问卷调查开展2000年以来上海郊区不同住房性质居民职住地变迁的时间地理学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住房性质居民的职住关系变化呈现显著差异.“市场购房”居民多由中心城区向外迁移和郊区侧向迁移,职住距离上升,职住关系更加固定;“市场租房”居民多为郊区侧向迁移,职住距离降低,职住调整呈现协同性;“保障性住房”居民多由中心城区被动向近郊区迁移,平均住房迁移距离最长,职住距离上升.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迁居居民的职住距
利用福厦泉城市群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多维耦合的视角评价了流动人口主观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主观社会融入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的协调度较低;融入意愿和融入体验的融入度及其协调度较高,观念习惯和身份认同的融入度及其协调度较低;②户籍制度的障碍作用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淡化;来自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网络、生计资本/困难分别具有正反方向的影响;30岁以下、未婚、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及短距离、长时段、家庭化的迁移模式增强了主观融入度及其协调度.研究认为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
社会升级研究的兴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升级不能产生相应的社会升级,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之“体面劳动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响应.为弥补国内地理学偏重经济升级而忽视社会升级的研究不足,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上社会升级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其概念、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议题开展了分析.认为当前社会升级研究方兴未艾,对“社会升级如何发生”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内地理研究应重点关注社会升级的区域格局、驱动因素的地域耦合以及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升级,探索有利于社会升级的地域因素和制度安排,为推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核电站近十多年来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态势.认为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需要在全国部分人口与经济密集、大中城市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核电布局的“禁区”.渤海沿岸是国家的政治核心与经济枢纽,渤海及其附近区域核污染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渤海沿岸地带核电站发展的情况,并且认为渤海沿岸地带应该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核电“禁区”,根据我国核电站发展的态势,建议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对近十年来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与国家利益,审视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核电绝对安全”的神话一再被
年龄是影响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从年龄分层视角出发探讨医疗资源可达性对就医行为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居民的就医行为决策机理.本文以崇明岛为案例,利用一手调查数据,结合两步移动搜寻算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医疗设施可达性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和惯常就医距离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就医行为影响机理的差异.研究发现,医疗设施可达性对不同年龄群体就医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可达性对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影响尤为显著;中年人同时受到空间因素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且性别差异较为突出;青年人更倾向于前往高等级的医疗机构就医.研
共享住宿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住宿模式,现已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但目前针对我国文化和市场条件下的共享住宿选择意愿还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对26位国内共享住宿平台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了共享住宿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产品服务质量、社会影响、平台能力和多样性作为拉力因素,本真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个人知识作为推力因素,共同刺激消费者产生享乐、信任及感知有用的心理感受,并由此决定其消费意愿和推荐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