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新《食品安全法》新增内容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关系,从高校和专业教师两个层面,探讨新常态下如何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090-02
1 前言
近年来,苏丹红一号、三聚氰胺奶粉、毒豆芽、毒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指食品质量或者食品卫生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问题,更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政府规制的不完善所加剧的食品安全问题[1-2],进而给人们造成身体和经济上的损害,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一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害,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监管和生产经营方面的漏洞,以及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缺乏和技术支撑体系的不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加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保障,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颁布新《食品安全法》。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形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新常态下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无一能离开食品安全相关学科知识,所以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多启发。因此,如何将新《食品安全法》与高校学科背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机结合,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2 新《食品安全法》与专业课程的相关关系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用两个字来概括其变化,一是新,二是严。
“新”体现在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制度、机制和方式。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加了50条,每一新增条款都从一个全新的思想和论断来诠释新的要求。例如: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控制;(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第四十九条:“禁止将剧毒、高度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第五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严”则体现在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上,表现为严惩、严管、严赔。新增法律条款属于强制性规定或者禁止性条款,要求食品企业必须执行或者绝对禁止,一旦触碰该法律,将会受到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而食品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是不可估量的,也就要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性。可见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相关专业人才提出较高要求,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应用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食品安全法》规范体系是法学和食品科学等专业多元化知识体系的综合[3],其所约束的内容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比如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课程重点讲授植物、畜产、水产以及其他食品原料在生产环境、生产投入、生产操作以及加工等流程的安全质量控制。知识点的运用恰好可以结合新《食品安全法》新增第四十六条。食品包装学是关于包装材料、食品包装原理、食品包装技术设备、各类食品的具体包装方法的科学。其中包装材料也属于食品原料一种,包装材料的选择、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货架期都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此外,课程设置中所包括的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管理等多门课程与《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和实施起到很大作用,与《食品安全法》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所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如果在讲授相关专业课程时,能够有机结合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法律条款的内容,可以从高校课程内容调整的角度宣传新的《食品安全法》,而且培养掌握新《食品安全法》知识,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新型人才,同时为食品行业发展做好专业人才的储备。
3 新《食品安全法》对高校教生的启示
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当中起到主导作用,具有传授知识并推进高校教学进步的任务。其中知识的讲解要求任课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收集大量实例以及国家政策信息,强化知识点,使学生在消化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接受更多课外信息。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
1)教师自主学习新《食品安全法》,结合相关内容讲授专业知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师来说,《食品安全法》大部分修改内容可以作为讲授知识的引用实例,这样就需要了解《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并能提取其中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辅助讲解课内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也将国家法律法规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2)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会议及培训,促进沟通与交流。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还应该参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和会议,扩大眼界,促进各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加强领悟《食品安全法》精神。
3)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信息量的积累。通过QQ、微信订阅号、微博等互联网方式以及媒体和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食品安全法》相关报道及导读信息,提高对相关信息的积累量,有助于《食品安全法》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应用。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运用新《食品安全法》。高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材阅读和课外阅读来获取相关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加强对相关课程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引起其对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的关注,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 对高校完善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新《食品安全法》是针对食品在生产及销售环节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的相关法规。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大部分只是在书本中了解食品加工过程,缺乏实际实践经验,从而不能真正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源头以及如何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学生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1)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建立校内食品模拟生产及安全检测实训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求学生经过四年专业培养应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应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实训车间、食品检验实训室、食品微生物实训室和功能性食品实训室等[4-5],实训平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产品生产流程、产品安全检验等环节,并激发学生思考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实训平台也是教师科研的平台、成果转化的载体、技术服务的窗口。
2)促进校企合作的建立。食品需要被采购才能进入工厂,此外要经过仓储、运输、装卸、销售和检验等环节,之后才能进入加工环节,包括清洗、分割、调配、分选、加热、包装、检验等。在诸多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可控因素较多。高校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产品实际生产过程,课内理论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因此实践经验非常重要。校内教学和实践条件有限,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输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和实习,并通过企业实战加强学生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深入了解,熟悉怎样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能及时解决所产生的问题。
4 小结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新《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而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输出单位大部分是相关企业和一些食品检测机构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应对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高校和教师也需要将国家新政策、新法律的重心与学生培养模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企业实习平台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更多课内外专业知识,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波.食品安全与政府规制[J].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2012(2):260.
[2]林闽钢,许金梁.中国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8):48-51.
[3]王琼雯.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设置浅谈[J].中国轻工教育,2015(3):64-66.
[4]陈兵红,陈茂铨,王东明,等.依托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2):2022.
[5]黄建初.李崇高.高职食品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现代食品科,2006,22(3):211-213.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090-02
1 前言
近年来,苏丹红一号、三聚氰胺奶粉、毒豆芽、毒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指食品质量或者食品卫生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问题,更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政府规制的不完善所加剧的食品安全问题[1-2],进而给人们造成身体和经济上的损害,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一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害,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监管和生产经营方面的漏洞,以及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缺乏和技术支撑体系的不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加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保障,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颁布新《食品安全法》。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形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新常态下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无一能离开食品安全相关学科知识,所以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多启发。因此,如何将新《食品安全法》与高校学科背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机结合,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2 新《食品安全法》与专业课程的相关关系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用两个字来概括其变化,一是新,二是严。
“新”体现在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制度、机制和方式。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加了50条,每一新增条款都从一个全新的思想和论断来诠释新的要求。例如: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控制;(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第四十九条:“禁止将剧毒、高度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第五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严”则体现在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上,表现为严惩、严管、严赔。新增法律条款属于强制性规定或者禁止性条款,要求食品企业必须执行或者绝对禁止,一旦触碰该法律,将会受到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而食品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是不可估量的,也就要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性。可见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相关专业人才提出较高要求,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应用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食品安全法》规范体系是法学和食品科学等专业多元化知识体系的综合[3],其所约束的内容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比如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课程重点讲授植物、畜产、水产以及其他食品原料在生产环境、生产投入、生产操作以及加工等流程的安全质量控制。知识点的运用恰好可以结合新《食品安全法》新增第四十六条。食品包装学是关于包装材料、食品包装原理、食品包装技术设备、各类食品的具体包装方法的科学。其中包装材料也属于食品原料一种,包装材料的选择、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货架期都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此外,课程设置中所包括的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管理等多门课程与《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和实施起到很大作用,与《食品安全法》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所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如果在讲授相关专业课程时,能够有机结合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法律条款的内容,可以从高校课程内容调整的角度宣传新的《食品安全法》,而且培养掌握新《食品安全法》知识,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新型人才,同时为食品行业发展做好专业人才的储备。
3 新《食品安全法》对高校教生的启示
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当中起到主导作用,具有传授知识并推进高校教学进步的任务。其中知识的讲解要求任课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收集大量实例以及国家政策信息,强化知识点,使学生在消化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接受更多课外信息。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
1)教师自主学习新《食品安全法》,结合相关内容讲授专业知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师来说,《食品安全法》大部分修改内容可以作为讲授知识的引用实例,这样就需要了解《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并能提取其中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辅助讲解课内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也将国家法律法规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2)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会议及培训,促进沟通与交流。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还应该参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和会议,扩大眼界,促进各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加强领悟《食品安全法》精神。
3)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信息量的积累。通过QQ、微信订阅号、微博等互联网方式以及媒体和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食品安全法》相关报道及导读信息,提高对相关信息的积累量,有助于《食品安全法》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应用。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运用新《食品安全法》。高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材阅读和课外阅读来获取相关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加强对相关课程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引起其对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的关注,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 对高校完善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新《食品安全法》是针对食品在生产及销售环节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的相关法规。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大部分只是在书本中了解食品加工过程,缺乏实际实践经验,从而不能真正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源头以及如何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学生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1)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建立校内食品模拟生产及安全检测实训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求学生经过四年专业培养应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应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实训车间、食品检验实训室、食品微生物实训室和功能性食品实训室等[4-5],实训平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产品生产流程、产品安全检验等环节,并激发学生思考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实训平台也是教师科研的平台、成果转化的载体、技术服务的窗口。
2)促进校企合作的建立。食品需要被采购才能进入工厂,此外要经过仓储、运输、装卸、销售和检验等环节,之后才能进入加工环节,包括清洗、分割、调配、分选、加热、包装、检验等。在诸多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可控因素较多。高校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产品实际生产过程,课内理论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因此实践经验非常重要。校内教学和实践条件有限,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输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和实习,并通过企业实战加强学生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深入了解,熟悉怎样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能及时解决所产生的问题。
4 小结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新《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而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输出单位大部分是相关企业和一些食品检测机构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应对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高校和教师也需要将国家新政策、新法律的重心与学生培养模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企业实习平台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更多课内外专业知识,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波.食品安全与政府规制[J].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2012(2):260.
[2]林闽钢,许金梁.中国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8):48-51.
[3]王琼雯.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设置浅谈[J].中国轻工教育,2015(3):64-66.
[4]陈兵红,陈茂铨,王东明,等.依托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2):2022.
[5]黄建初.李崇高.高职食品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现代食品科,2006,22(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