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人物形象的两极设置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三位主人公的设置有着特殊的含义,塔丽莎和沙冰娜分别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境况,而男主人公拓马斯一方面扮演着两种生存境况的选择者,另一方面他也作为一个客体,来完成关于这两种生存境况的展示与设置。
  【关键词】昆德拉;生存境况;两极设置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52-02
  
  作者简介:郑俊朋(1987-),男,河南省新乡县人,海南大学文学学士,温州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艺思潮。
  法籍捷裔作家昆德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处于历史剧变时期的捷克知识分子。作家通过描写他们的特定遭际来关注整个捷克知识分子的命运,并进而关注捷克民族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境况。他的小说以“复调结构”[1]和一种可以称之为“昆德拉式的幽默”[2]为其基本特征 ,以政治和性爱为两大惯常的主题和透视人物生存境况的视角,分别从这两个典型的公领域和私领域来揭示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乃至荒诞性。
  昆德拉著述颇丰,然而在其诸作品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他赢得最多声誉的莫过于1984年出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该书在当时即引起评论界的轰动,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华盛顿邮报》认为“昆德拉是欧美最杰出的和始终最为有趣的小说家之一”,《华盛顿邮报》认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3]
  假如说组成一部作品的各个人物有轻重之分的话,那么对于《生》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塔丽莎和莎冰娜来说,拓马斯无疑比另一个男主人公弗兰茨更为重要,因为他不但是将两个女人连接起来的桥梁,而且像一面魔镜一样深刻的映射出二人的“存在图景” 。[4]
  拓马斯当然是一个主体,甚至可以说是作品的第一主人公,但是在此笔者将把其作为一个客体参照物来对待,通过两位女主人公对他的不同态度来对比两位女主人公相异的心灵世界。
  首先是塔丽莎,对于一个出生并成长于一个不幸的家庭环境,身份卑微但又极力想挣脱下层社会的餐厅女侍来说,拓马斯无疑就是拯救她的那根稻草。她在一系列拓马斯称之为偶然,而她认为是机遇(那本书,贝多芬,数字六,黄色的公园长凳)的召唤下感到“她的灵魂从血管里和毛孔里冲出体外,冲向他的方向”[5],并用一种不无浪漫的一见钟情的方式将其视作自己所一直渴望进入的“另一个世界”,这个陌生男子“会改变她一生的命运”[5](41),于是她以一种女人特有的无需加以贬斥的狡猾与他结识,并终于闯进了他的世界。然而能闯进这个世界是一回事,而是否能融入这个世界则是另一回事。况且即使能够部分的融入这个世界,也无法避免这个过程所带来的阵痛,何况对于塔丽莎来说,这个过程始终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因为她的思想是超现实而是非现实的,她通过有意的反抗她原来所处的那个肮脏的环境和大量阅读所引发的思索和憧憬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第三个世界”,这个世界既不同于她原来的世界,更不同于拓马斯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崇高、和谐与灵肉合一,而在拓马斯或者说现实世界那里,世界是灵肉二分的,充满了破碎,悲哀与入侵的。她的灵肉合一观与拓马斯的灵肉二分观有着天然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因此他们虽深爱双方却不断使对方感到痛苦,他们都试图改变对方或改变自己来使两人的精神世界合二为一,但却都未能如愿,因此矛盾也始终存在,尽管作者在作品的最后似乎使两人终于达成了和解,但却更像是悲剧结局前的最后的晚餐,两人最终无法摆脱在精神世界的巨大裂隙下痛苦地相爱的命运。
  其次是永远的背叛者莎冰娜,拓马斯之于莎冰娜而言远不如对塔丽莎来说那么重要,因为他只不过是莎冰娜漫长的背叛征途中的一站,至多是风景较好的一站而已。她有着和拓马斯相似的灵肉二分的爱情观,与塔丽莎相比,她和拓马斯才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人,所以拓马斯才会觉得她“是她众多情人中的典范”“最能让他放心”[5](10-17),而莎冰娜对他的评价是:“我对你着迷,因为你超脱了世俗,然而你是众人眼中的魔鬼。”[5]他们互相欣赏,共同享受着“巴门尼德的甜美的生命之轻”[5](25);互相理解,只有他们两个对黑色礼帽所承载的意义有着一致的认知,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之间只有性却没有爱,他们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拓马斯所说的“性友谊”的关系。
  莎冰娜是这样强烈的厌恶着媚俗和渴望着背叛,以至于拓马斯在作品中更像是一个代表着背叛的符号,莎冰娜通过他来赋予自己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存在的可能性。她选择和拓马斯在一起的原因和她嫁给第一个老公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坏名声”,当拓马斯浪子回头,过起了一夫一妻的正常的家庭生活时,他的皈依正途消除了他所承载的背叛,因此他对于莎冰娜来说已经无法再成为汲取生活意义的源泉,因此莎冰娜也自然而然的离去(文中并未直接说明莎冰娜离开是此原因,但对文章稍加分析不难得出此结论),但是如果拓马斯真的要像世俗间的其他人一样选择承担责任,选择和莎冰娜结婚的话,他将只不过是又一个被抛弃的弗兰茨而已。莎冰娜是不会为任何人而皈依的,尽管她内心深处也有这种不绝的渴望。
  拓马斯对于塔丽莎而言不但代表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拯救,而且是她全部的世界和唯一的生存目的;而对于莎冰娜来说,拓马斯只是她反抗媚俗生涯中曾经代表着背叛的一个符号,她的生命中无所谓追求全部和永恒,因为那也是一种媚俗;塔丽莎的爱情观是灵肉合一的,而莎冰娜则是灵肉二分的;塔丽莎和拓马斯的爱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她固执的要求灵肉二分的拓马斯改变自己来选择她的灵肉合一观念下的负责与承担,而假如拓马斯也会因某种原因使莎冰娜感到痛苦的话,那也只能是因为他选择了承担而不是生命之轻。
  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立场对《生》中两位女主人公的解释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无论是从任何角度和任何立场出发,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莎冰娜和塔丽莎代表着两种人类的截然相反的存在境况,即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设置时,让莎冰娜和塔丽莎分别代表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两极,这两极并不是完全具象的清晰可界定的,可以是轻和重,忠诚与背叛,也可以是媚俗与反媚俗或别的什么状态,她们只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可能性。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人是纯粹的处于其中一极的,然而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摆脱其中任何一极的影响,人类永远在这两极之间摇摆。拓马斯在作品中扮演的是一个选择者的角色,在莎冰娜和塔丽莎这两极之间进行抉择,尽管她最终似乎选择了塔丽莎和生命之重,但另一极在他生活中始终存在,“他满怀欢欣地想到,他肩负着这种生活就像蜗牛肩负着自己的房子。塔丽莎与莎冰娜站在生活的两端,彼此不能融洽但又缺一不可”[5](23),或许用他自己的话更能说明这两极存在境况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李凤亮.复调小说:历史、现状与未来——米兰•昆德拉的复调理论体系及其构建动因[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2] 李凤亮.别无选择:诠释昆德拉式的幽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3] 韩少功.阅读的年轮——《米兰•昆德拉之轻》及其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27)
  [4]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42)
  [5]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M].周洁平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杨彭,字大年,号蕴书楼主人,男,祖籍扬州,1956年生于古彭徐州,现居住在江苏淮安。 1972年上海服役时在受老一辈书法家朱纪瞻,王宽鹏,韩天衡等影响学习书法,1978年篆刻得刘云鹤先生引导,学习汉印,涉足诸家,自成一面,是活跃在印坛上的一明驍将。书法作品被翰  园碑林首批勒石,早年书法篆刻作品就被收入《中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当代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等多部书集,篆刻作品曾被《书法导报》《书法
期刊
王淑敏与王兴华接触,让我感到他真的与众不同,那就是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无不敬佩他对艺术的热爱。王兴华天性豁达而机敏,为人随和而宽厚,朴直率真,热心好事,是一位勤奋好学,聪明、有才情的年轻画家。在当下的商品经济中,能钟情于艺术海洋中已属难能可贵,作品又屡屡入大展赛更属不易。王兴华自幼喜爱绘画,初感于艺术的魅力,那时家里条件差,没钱买宣纸,他便在报纸、草纸上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期刊
清秀淡雅而意境诗化,殷允功先生深知其中奥妙,每每作画,清新笔墨带情挥洒,诗化意境悄悄逸出,画成则葱郁滋润,诗意盎然,有幸欣赏者,细细品之,如闻丝竹,顿觉清音袅袅不绝于耳。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类,从工笔到写意,从古代到如今,一直兴盛不衰,花鸟画名家知多少?难以统计。有志于绘画并想独树一帜的画家,对于选择不同题材也是考查的方面之一。某些题材成就了若干名家,若继续选择那些题材,并在艺术上超越前贤,难度确
期刊
张之旭,山东冠县人,聊城大学首届书法教育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十数年来精勤临摹,未敢稍有懈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展赛中入展获奖。  2006年和谐中华全国书画作品大展入展(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  2007年中国宁夏庆华杯(吴忠)书法艺术节论文入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宁夏自治区宣传部)  2009年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展入围 (兰州大学
期刊
李秀祥,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号耕池,现为淮安市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华夏夕阳红书画院院士,淮安刘老庄书画院副院长,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入院校进修学习。并长期研习龚贤、石涛、李可染等大师作品,近年在市书画院有幸得到省美协理士陈生书、赵家葆等老师指导,画艺和视野得到极大的提高、擅画:山水、花鸟、公鸡、老鹰等。每幅作品无不给人耳目一新、清新雅淡、
期刊
朱小胜,男,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字萧声,号迎雨草堂、三乐轩,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书法入展获奖情况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书协)  “小榄杯”全国首届县镇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高恒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书法展(中国书协)  “梨乡水城杯”全国书法比赛三等
期刊
张鹏,福建武夷山人。祖籍江西文港。1974年生。北京紫石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师。2001年为中国佛学会治印“毕莲子”,2003年为北京卫视治印“天下收藏”。2006年为故宫博物院治玺三方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并送由香港博物馆收藏。2008年荣获“CCTV杯”“篆刻超人”称号。曾为现代名家治印数百枚。
期刊
手捧之旭兄新赠的行草七言联:“数点遥山青到枕,一溪流水碧横琴”,心中闪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惟美”二字,一种清润、隽永的韵味扑面而来,使我如沐春风,心神气爽,久久不能释怀……  当今书坛,行草书几乎被“二王”书风所覆盖,浩浩荡荡的帖学大军整齐划一地行进在一条“康庄大道”上,可谓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帖学的繁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其中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崭现于当代书坛,形成了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
期刊
石宗慧,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从小爱好国画花鸟、山水,现一直从事美美术工作。
期刊
杨松奎,伊布拉欣,回族,1965年生于山东省济阳县,现任四平市清真寺教长。  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在清真寺学习,前后跟随十几名阿訇。1990年在山东省宁津县长官清真大寺跟  王瑞祥阿訇穿衣挂幛(毕业),任辽宁省沈阳市新台子清真寺教长,后任开原市老城清真寺教长,在学习期间酷爱阿文书法,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多次参加全国阿拉伯书法展。  其作品被中国伊协、中国穆斯林编辑部、中国穆斯林诗书画、宁夏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