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切入,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以促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与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开辟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诸方面、全过程之中。中职生正处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时期,心智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同时,较早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出现了种种复杂的心理问题,这成为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任务。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健康,与时俱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面向未来。
一、中职生群体特性分析
1.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中职生年龄在15岁—19岁之间,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随之发展,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以成人自居;对人对事过于偏执,好冲动。
2.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中职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相对比较差。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歧视职业教育的不正常现象,认为职业教育是非正规教育,“好生”上普高,“差生”上职高。
3.学习生活的改变:中职学生要面对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这种改变往往使学生很不适应。
二、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及个性特点的整体综合反映。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成效。经过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良好,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占主要地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改革《心理健康教程》的教学方法。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素质的教学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学生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让学生分析自我心理的特点,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制订比较完善的教育计划,班主任协调实施,使学生在诸多方面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新型的教学目的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2)要融入教师的情感。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过程,情感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创设各种物化的教学情景外,还必须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蕴含的情感信息,体验教材所表达的情感。要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教师情感入乎其内,教材底蕴才会出乎意外,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叩响。俗话说,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不足以教人,只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才能从心灵上震撼学生。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使科学理论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融会是不容忽视的。
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重点讲解以下内容:强化健康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健康不仅指生理的健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帮助学生发展智慧潜能,寻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立志成才的自信心,并启发学生通过“风雨同舟”、“建立互助小组”等方法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学风;三是加强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情绪自我调适、思想交流的技巧、行为表达的艺术等,使学生正视现实、适应社会、锻炼自我、保持健康的心态;四是教育学生认识心理障碍与病态人格的症状、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
坚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有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冲突,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困惑;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仅跟社会时代步伐、立志成才等。首先遵循“严肃、亲切、守密、畅言”的原则,开展不间断的心理咨询活动;其次,围绕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对新生开展“角色转变与心理调适”的活动;对学生开展“学生如何交往”的活动;对毕业生开展“我为母校留下什么”等活动。第三,让学生掌握自我训练与调适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品质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彦,张春雨 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规划教材: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欧雪松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心理健康教育[M].哈工程大学.2010
[3]张爽.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廖兰青.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对策研究.甘肃科技纵横.[J] 2005(5)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与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开辟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诸方面、全过程之中。中职生正处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时期,心智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同时,较早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出现了种种复杂的心理问题,这成为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任务。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健康,与时俱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面向未来。
一、中职生群体特性分析
1.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中职生年龄在15岁—19岁之间,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随之发展,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以成人自居;对人对事过于偏执,好冲动。
2.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中职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相对比较差。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歧视职业教育的不正常现象,认为职业教育是非正规教育,“好生”上普高,“差生”上职高。
3.学习生活的改变:中职学生要面对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这种改变往往使学生很不适应。
二、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及个性特点的整体综合反映。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成效。经过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良好,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占主要地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改革《心理健康教程》的教学方法。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素质的教学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学生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让学生分析自我心理的特点,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制订比较完善的教育计划,班主任协调实施,使学生在诸多方面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新型的教学目的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2)要融入教师的情感。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过程,情感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创设各种物化的教学情景外,还必须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蕴含的情感信息,体验教材所表达的情感。要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教师情感入乎其内,教材底蕴才会出乎意外,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叩响。俗话说,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不足以教人,只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才能从心灵上震撼学生。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使科学理论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融会是不容忽视的。
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重点讲解以下内容:强化健康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健康不仅指生理的健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帮助学生发展智慧潜能,寻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立志成才的自信心,并启发学生通过“风雨同舟”、“建立互助小组”等方法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学风;三是加强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情绪自我调适、思想交流的技巧、行为表达的艺术等,使学生正视现实、适应社会、锻炼自我、保持健康的心态;四是教育学生认识心理障碍与病态人格的症状、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
坚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有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冲突,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困惑;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仅跟社会时代步伐、立志成才等。首先遵循“严肃、亲切、守密、畅言”的原则,开展不间断的心理咨询活动;其次,围绕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对新生开展“角色转变与心理调适”的活动;对学生开展“学生如何交往”的活动;对毕业生开展“我为母校留下什么”等活动。第三,让学生掌握自我训练与调适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品质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彦,张春雨 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规划教材: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欧雪松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心理健康教育[M].哈工程大学.2010
[3]张爽.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廖兰青.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对策研究.甘肃科技纵横.[J]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