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年的徽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女子,含蓄、细腻、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典雅、美丽。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之王,温润、洁净、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
  想象中,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将实用、优美和艺术融为一体,让人坐在小小的书斋中,面对这样一块小小的墨,一颗心竟如走进一片艺术的月光中,蹁跹起舞;如一朵墨梅,淡然开放,馨香飘荡。
  一块墨,是一本竖行文字的书。
  一块墨,是一首唐人的绝句。
  一块墨,让人对之,心净如洗。
  能让人有此感受的,也只有徽墨。
  徽墨,和徽文化其他元素一样,精美、自然、雅致,如一朵白莲淡然开放在田田的莲叶间;如一溪活水,潺潺湲湲地流淌在月光下。
  我喜欢沁染着徽文化影子的小巷。一个人,一把伞,在这样的小巷中静静地走着。小巷的墙上,翘起的雕花檐头,还有精美的花砖,给人一种古朴久远的感觉。高高的风火墙上,或冒出一枝葳蕤,或开出几朵花儿,或扯出一片青绿,都那么美,美得就如黑白片子里的风景。这时,再有蜘蛛丝一样的细雨,扯天扯地地下;再有卖花姑娘,从雨中小巷轻轻走过,叫一声“卖花哦”:一切都如古典岁月的回放,或者是向古典岁月的穿越。
  这些,都是徽文化的自然,自然如月光在水,花香在鼻。
  徽文化影响下的亭子,总是那么悠然地点缀在山水间,如一颗美人痣,小巧又恰到好处。人在亭中,手抚栏杆,放眼远望,天蓝如水,水净如天,一朵两朵白云在天上飘过,映在水里。一颗繁重的心,此时也随着白云飘过,一直飘到天的尽头水的尽头。
  那桥吧,玉带一样,一高一低,一起一伏,横在水上,曲折有致,玲珑多变。桥下的桥洞,有的如月,有的如瓶,有的六角。一只船划过桥洞,划船的人,也产生一种进入月亮里的感觉。
  水面上,总有荷叶田田,贴水而绿,娴静端庄,如江南的女子,风致典雅。
  岸边,总有树,绿如薄烟。女孩的叫声从绿烟中传来,悠悠扬扬,丝绸一样缠绵,流水一样细腻,白云一样洁白。
  但是,这些之中,最让我沉醉的仍是徽墨。这,大概因为我是一个读书人吧。
  笔墨纸砚,自古称之为文房四宝。
  中国文化能源远流长,一脉贯之,这四样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缺一不可。一个文人,手执羊毫,蘸墨,运笔,云烟落纸,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因之活色生香,也因之水汽淋漓,也因之成为一种美。
  我每次拿起笔时,思绪总会回溯到久远的时空。眼前总会出现一个青衫士子,拈墨磨砚,不急不缓,一凹墨汁,如漆一般。这时,有红袖铺纸,或拿一镇纸,压在宣纸上。一支笔蘸饱墨,落在纸上,笔走龙蛇,或清秀或敦厚或清瘦的字体也落在纸上。竖行的汉字世界,也因之活泛起来。
  笔,在文房四宝中最早出现,也最早成为一种文化。湖笔是这方文化的代表,它秀挺,细长,如一个书生,背手而立,站在千年历史的深处,站成一方抹不去的风景。
  砚台后来居上,放在文人案头,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四砚登场,难分高下,平分秋色。
  至于纸,我认为应以玉版纸为最,《绍兴府志》曰:“玉版纸莹润如玉。”也是最好的例证。
  而墨呢,一直显得一般,显得普通。
  这时,徽墨出现了,它如一个绝色女子,登台一唱,倾国倾城;却扇一顾,让人沉醉。从此,墨中代表,以徽墨为最。
  徽墨一出,历代文人赞不绝口,吟之诗歌,见之史册。
  何薳在《墨记》中提起徽墨,感慨道:“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他赞颂的是徽墨大家李廷珪的墨,更是赞颂徽墨的贵重、稀有。
  大文豪苏轼,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用遍墨锭,最重徽墨,贬谪海南,竟童心发作仿制徽墨不成,引起大火,烧掉自己的房子。徽墨高手中,他首推潘谷,在其酒醉落水死后,写诗悼念,“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将潘谷与李白并列,将徽墨与诗歌并重。
  对制墨大师赞颂最高的,莫过于大文人董其昌。谈到著名制墨大师程君房,他不吝赞美之词曰:“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这是赞颂程君房之名流传千古,也是说徽墨将成为历史的一座丰碑。
  今天,当我们仰望这座丰碑,犹能嗅到千年翰墨的馨香。
  周作人在他的小品文中道,“非人磨墨墨磨人”,谈起自己珍藏的墨如数家珍,其中有一锭为邵格之。邵格之是明代徽派制墨大家,休宁派代表人物,其墨为文人爱物,史书谈之曰,“玄文如犀,质如玉”。而四百年后的周作人,在谈到自己那锭墨时,依然用“黑亮如漆”赞之。
  徽墨,和徽派文化其他元素相同,重内涵、重质量。历史上谈到徽墨,尤其制墨大师李廷珪的墨,曾记载下两件事,至今读来,让人张口结舌,惊叹不已。
  其一谈到,宋代徐铉,幼年得一李墨,和弟弟磨用十年,可算得经久耐用。而且,磨过的墨锭,利如刀刃,可裁纸张。
  这,简直是墨中传奇。
  更为传奇的是,《遁斋闲览》道:“大中祥符中,有贵族尝误遗一丸于池中。逾年,临池饮,又坠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这,即使放在今天,以化学为之,亦难达到。
  随着徽墨一天天发展,墨的制造也一日日精良,“龙香剂”“松丸”,材料不同,制法不同,效果各异,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文人的爱物。
  有人赞徽墨,“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是说其色质。有人说徽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谈的是手感与视觉冲击;也有的赞其“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则说其结实耐用,效果绝佳。
  徽墨若是女子,其骨清奇,其色妙绝。
  徽墨若是文章,其内涵深广,耐人品评。
  徽墨不说内里质地,单就外形,也是一件艺术品。周作人收藏的徽墨,不是用于写作,他舍不得,而是藏于书房木格中,视作珍宝,劳累后拿出来看看,养养眼,润润心。
  我曾在一位画家朋友处见一锭墨,黑亮如漆,问道:“画画的?”
  他眼一瞪道:“画画?你可真舍得!”说完,拿起墨锭让我细看,黑如墨玉,无半点瑕疵,上用金色凹雕四字:黄山松烟。其他殊无装饰,墨形颀长方正,如玉在深山,女藏闺中,一派洁净端庄,清秀脱俗。
  朋友说,这是去旅游时买的,著名的徽墨。说完,用手抚摸着,那种陶醉与投入,如恋人玉手在握一般道:“画累了,摸一下,清清手。”我接过握握,真是怎一个“清”字了得?手中如握水晶,清心透手,直入灵魂。
  周作人的徽墨为宝塔状,老夫子大夸特夸,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徽墨,重视质地,更重视外形,它将绘画、书法、雕刻集于一体。因此,徽墨书写时为墨,清闲时为观赏小品。其形其态,精美绝伦,以至于古人谈到也惊叹不已:“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
  一锭墨,浓缩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一锭墨,是一门国学。
  一锭墨,将中国雕刻、装饰、艺术浓缩在一块儿,让人叹为观止。
  徽墨,不仅仅是一锭墨,是徽文化的一枚邮戳,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枚邮戳。
  古人谈到墨,曾说过,“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坐在千年的书房中,当读书人拿着一锭徽墨,在砚台的凹槽里轻磨时;当他们坐在书案前,饱蘸浓墨,奋笔疾书时;或者铺一张宣纸,将一朵朵墨梅落在纸上时,他们的心中一定会暗问,是谁,在千年的云烟里用尽心思?是谁,对着松烟在冥想苦思?
  今天,当我们翻过几千年的文字,行走在汉文化的小巷里,也不由在心里慨叹,是谁,让这些历经数千年的文字,仍黑亮如新,仍馨香四溢?
  这些,都是墨工啊。
  这些,都是墨啊。
  数千年的汉字,书写着数千年的历史。数千年历史的书写,离不开墨工,离不开墨,尤其离不开精妙的徽墨。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睡眠是大自然的保姆”  睡眠是人类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按照80岁计算,一生也不超过3万个日子,而人的一生却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勤奋一些,少些睡眠时间,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是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吗?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睡眠是大自然的保姆。
“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生活中的一束光,是对平淡生活的救赎。”作家蒋勋如是说。我们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苦难和痛苦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救赎。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很多人所谓的平淡生活,不过是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这样的生活,僵化枯燥,死水一样,人在这样的生活中麻木着,一天天重复着毫无新意和价值的日子,生命几乎成了静态的。这种生活,带来的不是宁静的心态,而是更容易生出的怨气和戾气。我们身边有的
不要抱怨这社会“为什么99%的人辛勤工作,只有1%的人享福?”也不要埋怨这世道“浮躁”,只看看自己、问问自己:自己伏下身子了没有。倘若没伏下身子,做什么工作都浮在“面”上,深入不下去,那么即使再满腹牢骚,再声嘶力竭也解决不了半点实际问题。因为“金子”都让别人“弯腰”拾起了。   曾在八一青年队和国青男篮征战多年的史勇,很多人肯定不会太陌生,不过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火锅连锁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做
佛家有句术语叫“八风不动”。所谓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如果遇到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情绪都不为所动,就是八风不动。不论得到还是失去,欢喜还是忧伤,赞誉还是诋毁,都能做到气定神闲、不为所动,这样的人该有多么圣明、睿智,几近不食人间烟火。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凡夫俗子会对此心向往之。   说到此,不得不说起苏东坡的一件小事来。苏东坡一日兴起,做了一首赞佛的小诗:稽首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南山南,北秋悲……”这首被“中国好声音”歌手张磊一夜唱红而风靡大江南北的《南山南》,竟是1989年出生的“民谣小鲜肉”马頔创作的。马頔总嫌自己的歌不够“大调”,“矫情”的成分过多,认为自己有点“小众”。  或许是“小众”的马頔更容易被人记起。成名后,成千上万的
“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肉体”,“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这句话摘自《沉思录》一书,书中如这样朴实却直抵人心的句子非常多。  由《沉思录》中这样的句子想到了蚊子。  一直以来,人们皆以为当暴雨来临时,蚊子和蜻蜓、蝴蝶一样,躲藏在雨淋不着的地方。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叫乔治·库克的工程师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日前,他借助于高速摄影机,对暴雨中的蚊子进行了观察。果然,暴雨来临时,蚊子并不是藏起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苍凉与悲壮,大凡男人,基本如此。无论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令有泪不轻弹的男儿,难掩几分哽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虽然是女子的苍凉,却也是壮美的。男人读之,谁不为之动容?  非常感谢唐诗宋词给我带来那么多的苍凉与悲壮之美,让我这个俗世中被俗事缠绕的俗人,多了几分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感应。人生有了这样的美的陶冶
抽着烟,披着军大衣  在寒夜在小屋里踱步  我恍如一个将军  在运筹一场战事  望眼我的士兵  ——那一首首诗  一个个聚集的汉字  如何将它们整合  如何使它们鲜活灵动  富有激情和斗志  成為一支胜利之师  我在斟酌,在设想构思  攻克广阔的心灵阵地啊  离不开情感的真挚  思想的深远  也离不开耐心、细致  在反反复复之后  我的士兵们  进入了状态和位置  ——战役就要开始  于是,我仿佛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