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改文风”成为“一阵风”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政栏目是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决策的最权威渠道,在“改文风”的实践中,必须弄明白究竟要改什么,再将这种改变固化并长久持续下去。
  【关键词】时政栏目 改文风 长效机制
  让更多观众关注,一直以来是电视传媒人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从事时政报道的一些采编播人员,采写权威的信息,拍着考究的会议画面,研究着领导的座次,但是耗费心智生产的栏目却收视惨淡。对观众来说,这些栏目很重要,是了解党委政府决策的最权威渠道,但是因为正襟危坐,高高在上,脱离生活,没有互动,所以,不能产生共鸣,距离越拉越大。
  时政新闻栏目重要,却不受观众重视,这一尴尬的局面,终于被打破!首先改变的是三十多年来四平八稳的央视《新闻联播》。“光屁股小孩抢了总理的镜”,“你幸福吗?我姓曾”,“雾霾和PM2.5”,“离婚潮”“航母style”……一时间,变脸的央视《新闻联播》成了大家追捧、热议的焦点。基层媒体也纷纷仿效学习,领导活动的报道变短了,时政新闻的形式鲜活了,主播改变语态了,新闻头条关注民生的多了。然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改变,笔者总以为缺少了央视《新闻联播》的真情实感、大气从容,似乎只学到了形,而未学到神。任何的变革,必然触动旧有的习惯,而习惯的改变,却是一件最难的事情,央视昔日的“冷若冰霜”到今天的“温情亲和”,大刀阔斧的改革,绝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突破,这种由内而外的蜕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学来的,时政栏目要做到真改真提升,首先必须弄明白究竟要改什么,最终再将这种改变固化并长久持续下去。
  改文风需要补短板、革陋习
  广电媒体“改文风”必须从根源上抓起,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和习惯。笔者总结了广电时政新闻栏目人员的四大短板。
  1、眼睛高高在上
  长久以来,从事时政新闻的编辑、记者,跟着领导跑会场,跑调研,跑视察,他们习惯了眼睛只盯着主要领导,心里只装着领导,而服务百姓的意识不强。自然画面枯燥乏味,文稿通篇术语,采访也不接地气。
  2、采访冰冰冷冷
  时政栏目记者忙于赶会场,研究领导的坐姿相貌,讲究会议画面拍摄,新闻稿件直接抄抄会议材料。即使深入基层拍摄主题报道,为了让画面考究,习惯了摆拍、导拍,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甚至被采访人所说的话也被设计好,鲜活的画面,真实的声音,都被挡在了镜头之外。
  3、思维中规中矩
  由于时政新闻有模式可以借鉴,严重束缚了记者思维,导致许多记者思考能力退化,稿子八股化,拍摄机械化,编辑程式化,求新、求变、求异的能力亟待提升。短时期内,响应“改文风”,新闻表现形式上的改变很容易,但是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新闻最本质的还是要有“料”,而这个“料”必须有独家的视角,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表达,这些个性的东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4、习惯自说自话
  时政栏目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应该是桥梁纽带。但是,多数时政栏目心里只装着政府,发布政策信息,是一个单向的传输,不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不听取观众的反馈,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传播体系。
  长效机制让好文风“落地生根”
  只有从事新闻工作的采编人员改变了,新闻才能真正好看起来。然而,“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何况从事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已经十几年如一日地习惯了“眼睛看上不看下”、“赶会场接电话”的安逸工作状态,所以,必须“慢火熬汤”,一点点的抓起。笔者所在的亳州广播电视台,在践行“改文风”中,就努力探索构建长效机制。
  1、抓学习,提升采编播素质
  建立“两课一会”制度,再忙也坚持下去。每周一召开栏目例会,点评栏目得失;每周三举办新闻夜校,集体观摩学习央视《新闻联播》、省台《安徽新闻联播》等栏目优秀作品,并对比自身栏目存在问题,现场点评和分享,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年分批分次开展专题讲座,部门负责人带头授课,业务骨干分别讲课,邀请行业专家来台授课,营造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通过新闻点评、挑错改错、范文学习、稿件评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记者、编辑、主持人等的业务水平。
  2、重考核,真改者真得实惠
  制定改进报道文风实施方案,规定了改进报道文风的具体细则,明确改文风重点栏目,各栏目制片人为改文风的第一责任人,记者、编辑、主持人为改文风的重点对象,并建立了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与薪酬挂钩,重点向改进报道文风好的作品倾斜,谁改谁受惠。加强督查,把改进文风纳入对制片人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改文风工作落到实处。
  3、树愿景,打造价值新平台
  愿景,就是所向往的前景。栏目只有树立共同的愿景,才能更好的建立团队稳定性与战斗力!前段时间,亳州市谯城区一个乡万亩韭菜滞销,价格只是去年的三分之一。得知情况后,《亳州新闻》的记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滞销原因,探讨解决办法。在及时播发新闻的同时,还利用《药都时空》、《走进农家》等栏目官方微博发布信息,节目播出和微博发布第二天,就有河南、山东和省内周边县市的不少客商前来收购韭菜,不但解决了销路问题,韭菜的价格也有了一定的攀升,为农民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人生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记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去采访,感受到好政策落实后带来的好变化,感受基层百姓期盼的眼神、热情的款待,更感受到职业的神圣和责任的沉重同时,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认同自身的价值。
  4、立项目,集中优势做重点
  新闻好不好看,关键在系列报道、主题报道,基层广电媒体任务重、人手少,如何在完成宣传的 “规定动作”同时,还能优质高效做好“自选动作”?亳州广电台在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每项报道任务都当作项目来运作。由广播电视各栏目制片人、责编组成的“研发”团队,搜集整理详细资料,围绕工作中心,精心策划、反复打磨报道方案,明确采编任务;从各栏目抽调采访组成立采编团队,按照“研发”团队的策划方案制定详细行事历,出台严格考核制度,对采编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限时办结,采写回来的新闻根据各栏目定位,选择不同的角度制作播发,节省了人力、物力,使采访报道更加高效和快捷;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每周召开调度会,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对采访报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解决,同时,对已播发的新闻进行点评,以便在报道中改进。
  5、建制度,变“常”下基层为“长”下基层
  只有深入基层,关注老百姓的冷暖,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和新闻报道的文风。我台建立了时政新闻栏目采编人员常下基层制度,各栏目在农村、企业、社区等地建立基层联系点1-3个,栏目负责人亲自带头,组织采编播人员分批分阶段赴基层联系点,开展蹲点采访活动,每年去联系点采访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两天,每月基层报道不少于2篇,实现活动开展与宣传报道相贯通。在蹲点采访中,每名采编播人员要深入调研,精选角度,切实做到选题要典型、稿件要生动、现场感要强、采写要有细节、写稿要有情感,让报道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深刻,更有影响。栏目持续推出 “记者走基层”专栏,记录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讴歌亳州大地的发展变化。
  事实证明,给采编人员提供良好的土壤,才能让他们自己充分的“发酵”,改变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去年,我台推出了“民生工程”系列报道,通过项目制的运作,时政栏目4组骨干记者,集中40天时间,连续深入三县一区乡镇,推出系列报道“走基层 访民生”,播发32条内容鲜活、形式新巧的新闻,获得观众高度评价。同时,这样高强度、连续作战的采访方式,历练了团队,对记者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参与的记者说:“民生工程”报道让百姓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拳拳之心,也让媒体人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带给我们的是对职业使命的思考。
  改文风不是简单改形式,改包装,改顺序,而是要改观念、改制度,改陋习。只有观念改了,采编人员才能放下高傲的姿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只有陋习革了,才能真正提高素质,更好地做好传播工作;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为改文风提供“落地生根“的土壤,新闻才会更亲民时尚,取得最佳传播效果,赢得更多目光聚焦。□
  (作者单位:亳州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校媒合作“一三一”育人模式,是基于地方高校转型下的传媒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该模式积极引入校媒合作项目,强调以项目制为载体,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成传媒类专业链与产业链、实训课程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最终实现从学生实训作品到传媒产品的转变。该模式对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面向行业与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专多能型传媒人才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传媒专
【摘 要】本文基于在地方党报中金融报道实践的经验,面对地方党报金融报道不足的现状,提出要通过加强报道策划、抓住典型案例、融合财经知识等措施,让金融报道更贴近民生。  【关键字】地方党报 金融报道 贴近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报道作为经济新闻的重要组成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受众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但金融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和与国际国内政策紧密相连,如何做好
如今,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基本上都向社会开通了新闻热线,拓宽新闻信息源、了解受众需求。新闻热线已经成为连接媒体与受众的桥梁。  随着媒介日益市场化,新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新闻热线,不仅可以为记者在第一时间搜集到大量鲜活的新闻线索,而且能反映社情民意,起到沟通政府与群众的作用。如果说,党报因为受新闻政策管理等方面的约束,而不能大张旗鼓地刊登热线新闻,那么以报
战争,从一开始,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发展逐渐接近“天花板”,军事领域的智能化革命正汹涌而来,未来战争也必将进入智能化的时代。智能科技的军事应用也正从战术层面演进到战略层面,从武器装备延伸到作战方式,加速渗透扩张。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科技强国都在围绕军事智能化进行战略布局,加强军事智能化建设,研发各种用途的人工智能系统,努力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在智能武器的各项指标中
关于聚源和安置政策所有的争论,都不妨碍都江堰的重建成为中国灾后重建的一个标本。不仅因为都江堰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优渥的前景,更因为争论和博弈背后,是广泛的民意参与和表达。    1984年5月的暮春光景,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屈军还在上大三那会儿,他第一次知道了地震是怎么回事。半夜快12点,大地蓦地抖动起来,成百上千的大学生冲出宿舍,塞满狭窄的走道和楼梯间,喊叫声鼎沸,人的生命在自然力面前霎时
5年前,哈尔滨的41所中小学尝试开设机器人课程。随后,该市在全国率先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列为全市两千多所中小学的必修课,迄今为止已有550多所学校上起了实践课。在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哈尔滨“机器人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学校,深刻地感受到了浓郁的科学氛围、高涨的探究精神。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哈尔滨,走进“机器人教学”!    行程一哈尔滨市东风小学    记者心声: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
很久以来,有个事儿一直压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筆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
【摘 要】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报纸副刊必须具备新闻性。同时,在大副刊概念确立的今天,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亦不能失去它固有的文艺性特色。本文探讨了如何权衡报纸副刊新闻性与文艺性之间的关系以求得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副刊 新闻性 文艺性  “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这是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的话。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报纸副
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阔的神州大地就此天下太平了,全国人民就此都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了。其实不然。就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次高高升起的时候,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及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盘踞在这些地方的国民党残兵还在负隅顽抗,他们还占据着广州、厦门、南宁、贵阳、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许多大城市,继续在与人民对敌。当时盘踞在上述地区的国民党正规军队约有
【摘 要】 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在改变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同时也改进和提升了传统的审计工作。从审计范围、审计数据、审计风险、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实施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该框架下审计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审计业务; 实施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