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发现,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在学校得不到重视。许多农村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个别学校毕业年级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常常被学校其它活动占用,把重心放在升学主干课程上面。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被视为可有可无。学校、教师及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视不够,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中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
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学科特点决定,体育课的教学大都在室外露天授课,长期忍受风吹日晒、酷暑严寒,教学环境相对艰苦。同时,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正常的体育教学,还要负责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可往往得到的待遇相对于文化科教师却常常较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二、落后经济条件导致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普遍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对应地,体育教育投入更少,导致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场地设施较差。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自身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许多体育课时常呈现放羊式教学。如象广元地区,在“5.12”地震重建后,虽然场地有了改观,但由于受经费制约多数学校体育器材少,很多学校在对器材的使用上有较多的限制,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规范进行。在此情况下,难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课改进程中体育教师培训的薄弱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遍单调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多重视文化科教师培训,淡化体育教师培训,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和新课改没有同步。加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体育教育内容设置以竞技技能为中心,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通常出现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上田径课,学生往往对这些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多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即一名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及示范,学生模仿及练习,教学方法单一刻板,体育课显得缺乏生机、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方略
1.加強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交流的机会。积极开展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以促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同时,应考虑适当提高农村中学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待遇,激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种教学。当场地、器材的缺乏的现状暂时无法改变时,只能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器材设施的作用了,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例如地域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引进学校体育。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体育器材。体育老师也可以根据民俗开发一些体育校本课程。总之,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创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要善于选择符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从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只让少数学生参与,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并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4.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强化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是增强中小学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好途径,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为了学生体质健康着想,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理念:一是中小学各级领导和全体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学校不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育。
总之,面对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薄弱,体育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体育教学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的现实,作为体育工作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认识制约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发展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对促进基础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体育教育公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
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学科特点决定,体育课的教学大都在室外露天授课,长期忍受风吹日晒、酷暑严寒,教学环境相对艰苦。同时,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正常的体育教学,还要负责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可往往得到的待遇相对于文化科教师却常常较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二、落后经济条件导致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普遍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对应地,体育教育投入更少,导致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场地设施较差。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自身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许多体育课时常呈现放羊式教学。如象广元地区,在“5.12”地震重建后,虽然场地有了改观,但由于受经费制约多数学校体育器材少,很多学校在对器材的使用上有较多的限制,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规范进行。在此情况下,难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课改进程中体育教师培训的薄弱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遍单调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多重视文化科教师培训,淡化体育教师培训,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和新课改没有同步。加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体育教育内容设置以竞技技能为中心,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通常出现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上田径课,学生往往对这些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多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即一名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及示范,学生模仿及练习,教学方法单一刻板,体育课显得缺乏生机、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方略
1.加強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交流的机会。积极开展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以促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同时,应考虑适当提高农村中学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待遇,激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种教学。当场地、器材的缺乏的现状暂时无法改变时,只能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器材设施的作用了,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例如地域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引进学校体育。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体育器材。体育老师也可以根据民俗开发一些体育校本课程。总之,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创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要善于选择符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从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只让少数学生参与,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并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4.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强化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是增强中小学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好途径,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为了学生体质健康着想,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理念:一是中小学各级领导和全体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学校不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育。
总之,面对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薄弱,体育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体育教学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的现实,作为体育工作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认识制约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发展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对促进基础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体育教育公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