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经济措施像是在抓老虎的尾巴,不敢放开,放开了老虎就会把我们吃掉,我们就只能跟着老虎跑,最后老虎把我们累死了。
最近我关注中国经济的短期调整与长期挑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我想谈谈近忧。去年中国GDP取得了8.5%~8.6%的增长,有些人觉得之前的危机好像是虚惊一场,其实我更担心闹不好是“白忙活一场”。
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年美国布什和格林斯潘为了应对经济萧条采取的措施就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我们今天却用同样的措施去应对危机——用零利率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可能隐藏的后患是非常大的。
中国在进行货币最大规模的试验。2009年信贷增长超过30%,在过去30年里信贷增长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有两个年份,一个是1984年,另一个是1989年。2009年的人民币信贷和GDP的比率达到了1.19%,在这30年里,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而货币与GDP的比率,2009年达到了0.66%,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超过0.62%。
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可以看到,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经很大,特别是能源方面,接下来可能就涉及到消费品。根据北大一位教授的分析,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于物价大体影响是11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到今年年终的时候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政策,我觉得中国经常会定一个目标,然后就去保这个目标,保这个目标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并没有很深刻地思考它。如果去年我们不是保8%,而是增长在6%的话,中国未来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的经济措施像是在抓老虎的尾巴,不敢放开,放开了老虎就会把我们吃掉,我们就只能跟着老虎跑,最后老虎把我们累死了。
第二我想说的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并不仅仅因为美国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健康地发展。
这里有一组数据比较中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1950~1975年是日本和德国的货币高速增长期,日本和德国走的路子非常相似。战后,日本和德国靠着美国的技术、资金和本国的劳动力来完成了新的工业化,中国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利用外部的一些先进技术和中国廉价的资源完成了变革。日本和德国在高速增长期,他们的外汇储备占美国GDP的比重从来没有超过2%,而中国,从2001年和2002年就突破了2%以上,2009年达到了12%。再看一下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日本和德国在他们高速成长期,从来没有超过10%,实际上都在5%~6%的范围,甚至更低。而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过去20年里,我们的单位劳动成本下降了40%左右,而长期来看,两国的货币和购买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生产力来决定的。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汇率的低谷,这是不能不经过的调整阶段,比如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人民币的升值是不可回避的,如果我们继续实行人民币低估的政策,不仅会引起国际上的一些不平衡和贸易纠纷。而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自己本身国内市场的开发缺乏足够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的企业家就会更多地来注意开发国内市场。
有一个中国从来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供给,也是我要谈的远忧。大家认为中国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开始改变了,珠三角已经出现了招工困难。这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是由人口增长来决定的。从1940年开始,中国的出生率和新生婴儿就有一些波动,我们看到从1990年之后新生婴儿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最高的时候是1990年和1988年,新生婴儿有2500万,而到了2009年的时候就降到了1580多万,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过去很多行业都是吃青春饭,飞机、餐馆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而在50年之后我们可能就得准备接受大姐大嫂提供的服务了。企业家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日子也在慢慢消失,如果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技术,那么竞争力就会大大衰退。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很多宏观政策需要调整,包括人口、计划生育等。■
最近我关注中国经济的短期调整与长期挑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我想谈谈近忧。去年中国GDP取得了8.5%~8.6%的增长,有些人觉得之前的危机好像是虚惊一场,其实我更担心闹不好是“白忙活一场”。
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年美国布什和格林斯潘为了应对经济萧条采取的措施就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我们今天却用同样的措施去应对危机——用零利率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可能隐藏的后患是非常大的。
中国在进行货币最大规模的试验。2009年信贷增长超过30%,在过去30年里信贷增长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有两个年份,一个是1984年,另一个是1989年。2009年的人民币信贷和GDP的比率达到了1.19%,在这30年里,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而货币与GDP的比率,2009年达到了0.66%,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超过0.62%。
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可以看到,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经很大,特别是能源方面,接下来可能就涉及到消费品。根据北大一位教授的分析,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于物价大体影响是11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到今年年终的时候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政策,我觉得中国经常会定一个目标,然后就去保这个目标,保这个目标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并没有很深刻地思考它。如果去年我们不是保8%,而是增长在6%的话,中国未来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的经济措施像是在抓老虎的尾巴,不敢放开,放开了老虎就会把我们吃掉,我们就只能跟着老虎跑,最后老虎把我们累死了。
第二我想说的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并不仅仅因为美国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健康地发展。
这里有一组数据比较中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1950~1975年是日本和德国的货币高速增长期,日本和德国走的路子非常相似。战后,日本和德国靠着美国的技术、资金和本国的劳动力来完成了新的工业化,中国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利用外部的一些先进技术和中国廉价的资源完成了变革。日本和德国在高速增长期,他们的外汇储备占美国GDP的比重从来没有超过2%,而中国,从2001年和2002年就突破了2%以上,2009年达到了12%。再看一下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日本和德国在他们高速成长期,从来没有超过10%,实际上都在5%~6%的范围,甚至更低。而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过去20年里,我们的单位劳动成本下降了40%左右,而长期来看,两国的货币和购买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生产力来决定的。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汇率的低谷,这是不能不经过的调整阶段,比如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人民币的升值是不可回避的,如果我们继续实行人民币低估的政策,不仅会引起国际上的一些不平衡和贸易纠纷。而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自己本身国内市场的开发缺乏足够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的企业家就会更多地来注意开发国内市场。
有一个中国从来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供给,也是我要谈的远忧。大家认为中国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开始改变了,珠三角已经出现了招工困难。这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是由人口增长来决定的。从1940年开始,中国的出生率和新生婴儿就有一些波动,我们看到从1990年之后新生婴儿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最高的时候是1990年和1988年,新生婴儿有2500万,而到了2009年的时候就降到了1580多万,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过去很多行业都是吃青春饭,飞机、餐馆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而在50年之后我们可能就得准备接受大姐大嫂提供的服务了。企业家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日子也在慢慢消失,如果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技术,那么竞争力就会大大衰退。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很多宏观政策需要调整,包括人口、计划生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