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立德树人的培育理念的渗透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本文着重提出了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理念渗透
一、“立德树人”的内容和意义
要树立什么道德,需要培养什么人才,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立德树人对学生、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的意义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不竭动力。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
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德与才二者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当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当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的动力。可是人才仅仅具备先进的技术,渊博的知识还不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修养,才是国家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底色。要明确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立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信念精神。爱祖国,爱人民,引导学生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母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这就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理想信念作为道德的内在含义贯穿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始终。
(二)“立德树人”的指导意义
在了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之后,才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说明“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立德是教育的方法,树人是教育的目的,立德是教育的过程,树人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影响之下,现在再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今发展需要,赋予其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新内涵,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培养”的现象,导致了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的产生,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如果我们的学生家国情怀淡薄、责任担当缺失、德行操守败坏,即使技能再高,也肯定不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市场经济产生过负面影响,网络传播负面信息的影响,家庭内部的影响等;高职院校存在“重论文、重项目、重头衔,轻教学”的现象,思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亟需加强,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立德树人”渗透举措
第一,坚定“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信念。高职院校应该把“德育”放到突出位置,德育工作不但能在思政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还能对整体教育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做好“德育”工作的指导,将激励促进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利于学生学业发展的知识、技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坚持“立德为先”,就把握了教育为本的精髓所在;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一所学校的生存根本和发展基础就是在校就读的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应该围绕学生开展,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坚持“树人为本”,高职院校应该把对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課堂抓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开展德育活动,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第一职责,德育工作应该始终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第二,丰富“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根本问题就是“立德树人”问题,这个问题对思政教育的内涵、范畴、记忆发展方向都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学科属性。“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来源于生活,要坚持贴近实际生活,从而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的理论不谋而合,只有创新思政课堂的学习方式,不断给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立德,就要突出对诚信的教育,诚信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做人之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课上展示诚信的真实案例,探讨如何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课下开展诚信你我的活动,对诚信行为予以表彰和嘉奖,让学生学习诚信理论,树立诚信榜样,向先锋模范学习,让学生感悟诚信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切实的体会和理解。
第三,大力推进和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堂是培养“立德树人”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校内推进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让学生真正的热爱思政课堂,受益于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获得的知识和感悟能够影响人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条件去革新,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思政教学的新的方法,继续探索校内数字化、场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举办辩论赛,组织答题,小组展示,主题演讲等形式,将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高新技术引入课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课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将课堂主体地位落实到学生身上。
第四,加强对教师队伍“师德精神”的弘扬和推崇。由于学生的向师性特征,教师承担着教育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要培养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的学生,就要下大功夫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在十八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兄弟院校之间应加强学术交流,给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支持教师科研教学同步发展,科研源于教学,又应用到指导学生的教学中去;完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对“立德树人”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设置反馈机制,评价教师机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通互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J].理论与当代,2012(08):1
[4]方晓珍 . 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 6 ): 94-98.
[5]郑荣奕 , 吴国峰 .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实践路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3):242-244.
作者简介:
李智良 男,汉族 湖南娄底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理念渗透
一、“立德树人”的内容和意义
要树立什么道德,需要培养什么人才,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立德树人对学生、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的意义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不竭动力。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
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德与才二者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当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当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的动力。可是人才仅仅具备先进的技术,渊博的知识还不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修养,才是国家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底色。要明确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立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信念精神。爱祖国,爱人民,引导学生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母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这就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理想信念作为道德的内在含义贯穿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始终。
(二)“立德树人”的指导意义
在了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之后,才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说明“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立德是教育的方法,树人是教育的目的,立德是教育的过程,树人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影响之下,现在再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今发展需要,赋予其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新内涵,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培养”的现象,导致了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的产生,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如果我们的学生家国情怀淡薄、责任担当缺失、德行操守败坏,即使技能再高,也肯定不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市场经济产生过负面影响,网络传播负面信息的影响,家庭内部的影响等;高职院校存在“重论文、重项目、重头衔,轻教学”的现象,思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亟需加强,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立德树人”渗透举措
第一,坚定“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信念。高职院校应该把“德育”放到突出位置,德育工作不但能在思政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还能对整体教育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做好“德育”工作的指导,将激励促进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利于学生学业发展的知识、技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坚持“立德为先”,就把握了教育为本的精髓所在;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一所学校的生存根本和发展基础就是在校就读的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应该围绕学生开展,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坚持“树人为本”,高职院校应该把对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課堂抓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开展德育活动,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第一职责,德育工作应该始终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第二,丰富“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根本问题就是“立德树人”问题,这个问题对思政教育的内涵、范畴、记忆发展方向都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学科属性。“立德树人”的理论内容来源于生活,要坚持贴近实际生活,从而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的理论不谋而合,只有创新思政课堂的学习方式,不断给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立德,就要突出对诚信的教育,诚信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做人之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课上展示诚信的真实案例,探讨如何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课下开展诚信你我的活动,对诚信行为予以表彰和嘉奖,让学生学习诚信理论,树立诚信榜样,向先锋模范学习,让学生感悟诚信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切实的体会和理解。
第三,大力推进和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堂是培养“立德树人”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校内推进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让学生真正的热爱思政课堂,受益于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获得的知识和感悟能够影响人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条件去革新,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思政教学的新的方法,继续探索校内数字化、场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举办辩论赛,组织答题,小组展示,主题演讲等形式,将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高新技术引入课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课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将课堂主体地位落实到学生身上。
第四,加强对教师队伍“师德精神”的弘扬和推崇。由于学生的向师性特征,教师承担着教育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要培养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的学生,就要下大功夫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在十八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兄弟院校之间应加强学术交流,给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支持教师科研教学同步发展,科研源于教学,又应用到指导学生的教学中去;完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对“立德树人”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设置反馈机制,评价教师机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通互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J].理论与当代,2012(08):1
[4]方晓珍 . 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 6 ): 94-98.
[5]郑荣奕 , 吴国峰 .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实践路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3):242-244.
作者简介:
李智良 男,汉族 湖南娄底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