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早期支架内再狭窄(E-ISR)与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VL-ISR)病变的形态特征。
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ISR (支架植入时间≥8个月)的患者25例行OCT检查,比较E-ISR(< 1年,n=14例)和VL-ISR(>3年,n=11例)的形态特点。分别对完整支架以及最小管腔位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再狭窄的OCT定量分析内容:平均管腔面积、平均支架面积、平均新生内膜面积、平均新生内膜负荷;再狭窄的OCT定性分析内容:均质性内膜、异质性内膜(富脂质新生内膜、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微血管、管腔内物质(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带腔内膜破裂、组织脱垂。
结果完整支架OCT分析显示:异质性内膜(60.57%比32.93%, P=0.005)、支架周围及内膜内微血管均常见于VL-ISR组(P<0.05)。此外,VL-ISR组的富脂质新生内膜(72.7%比21.4%, P=0.017)、薄帽纤维粥样斑块(54.5%比7.1%, P=0.021)、带腔内膜破裂(63.6%比7.1%, P=0.007)及管腔内红色血栓发生率(63.6%比7.1%, P=0.007)均高于E-ISR组。最小管腔位置OCT分析也显示异质性内膜主要见于VL-ISR组(90.9%比35.7%, P=0.012);新生内膜内微血管、带腔内膜破裂仅见于VL-ISR组。
结论DES植入后OCT成像显示E-ISR与VL-ISR的形态特征不同;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富脂质新生内膜、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微血管、带腔内膜破裂)更常见于VL-ISR;DES植入后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能与VL-ISR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