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而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也有利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面对知识的迅猛增长和加速更新,自主学习能力也将越来越体现在网络学习之中,而许多学校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造成了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不高以及创新性不强。因而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成为在校教师教学研究的任务之一。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对于自主学习概念西方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有的把它界定为一种能力;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学习过程;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教学实践;还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一种政治概念。本文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态度。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志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中学教学的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自主学习,学生只能通过阅读文本或者从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引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图像、声音、影视真实再现的学习情境,学习者根据其双重性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数字化产品(例如学习机、电子词典等)自觉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培养独立的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且能够掌握合适自己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一系列方法。
2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可塑性大的时期。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不断地向学生加强学习训练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能通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时间,让其能够利用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共享;将传统的印刷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新的学习资源;提供的新时代教学环境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利用信息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3 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利用课本积累知识的创造性人才,而是自身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需要培养出具有很强信息检索、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个性化人才。正是由于这种培养方向的改变导致教学目标发生变化,使得社会竞争愈演愈烈,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使教学媒体更加灵活多样。由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发展到可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示知识,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被模拟仿真,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源种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 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过去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学生的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借助人机交互和参数处理技术,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建立了在交互网络基础上的自主—探索式学习、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得到实现。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把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发挥至极致,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多元化发展。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意味着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培养和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就要激起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新事物的引进来促进学习者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者想要了解新事物的欲望,激发内驱力,达到激发内在动机的目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给学习者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去亲身实践,从而得到创新和自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把学习者的兴趣推向高峰。
2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学习过程既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过程。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超文本”学习资源,通过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来进行自主学习,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习者要积极主动接受网络等信息技能培训,增强自主学习的信息技能,学会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学习材料;掌握学习策略,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主动与教师、同伴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换学习材料,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作直接详细的解答,也不能像其它学科一样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更不能将所有的知识教给学习者。教师教给学习者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习者,让其用在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以及实践与创新上。
4 创设良好情境,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和谐、开放、互动、探索的环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自我激活状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适应与自我发展。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联想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为学习者提供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者联想思维,扩展和深化知识,让学习者通过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友好的交互学习界面,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动态仿真实验环境,有意识地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情绪体验,尽可能在实验环境中获取經验、建构知识,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包括学习者的创造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问题情境最好是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太容易的问题情境很难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太难的又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在学习者的能力范围内,创设一个适中的问题情境;而且在学习者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习者适当的启示,引导学习者进行自学,培养其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对于自主学习概念西方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有的把它界定为一种能力;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学习过程;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教学实践;还有些学者把它界定为一种政治概念。本文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态度。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志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中学教学的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自主学习,学生只能通过阅读文本或者从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引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图像、声音、影视真实再现的学习情境,学习者根据其双重性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数字化产品(例如学习机、电子词典等)自觉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培养独立的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且能够掌握合适自己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一系列方法。
2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可塑性大的时期。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不断地向学生加强学习训练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能通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时间,让其能够利用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共享;将传统的印刷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新的学习资源;提供的新时代教学环境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利用信息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3 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利用课本积累知识的创造性人才,而是自身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需要培养出具有很强信息检索、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个性化人才。正是由于这种培养方向的改变导致教学目标发生变化,使得社会竞争愈演愈烈,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使教学媒体更加灵活多样。由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发展到可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示知识,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被模拟仿真,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源种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 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过去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学生的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借助人机交互和参数处理技术,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建立了在交互网络基础上的自主—探索式学习、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得到实现。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把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发挥至极致,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多元化发展。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意味着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培养和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就要激起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新事物的引进来促进学习者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者想要了解新事物的欲望,激发内驱力,达到激发内在动机的目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给学习者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去亲身实践,从而得到创新和自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把学习者的兴趣推向高峰。
2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学习过程既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过程。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超文本”学习资源,通过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来进行自主学习,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习者要积极主动接受网络等信息技能培训,增强自主学习的信息技能,学会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学习材料;掌握学习策略,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主动与教师、同伴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换学习材料,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作直接详细的解答,也不能像其它学科一样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更不能将所有的知识教给学习者。教师教给学习者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习者,让其用在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以及实践与创新上。
4 创设良好情境,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和谐、开放、互动、探索的环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自我激活状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适应与自我发展。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联想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为学习者提供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者联想思维,扩展和深化知识,让学习者通过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友好的交互学习界面,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动态仿真实验环境,有意识地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情绪体验,尽可能在实验环境中获取經验、建构知识,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包括学习者的创造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问题情境最好是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太容易的问题情境很难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太难的又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在学习者的能力范围内,创设一个适中的问题情境;而且在学习者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习者适当的启示,引导学习者进行自学,培养其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