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中曾有过这样一段令人不解的往事:遭受德国侵略的丹麦和挪威,居然还派出部队追随德国入侵苏联。其中由所谓的丹麦志愿者组成的“丹麦自由军”,在1942年的“迭米扬斯克口袋”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此一蹶不振。
为了给武装党卫队扩大兵源,希姆莱于1940年下令在丹麦、挪威和荷兰(都是德国的占领区)征募当地志愿者,原计划在党卫队“维京”师的编制内组建1个荷兰团、1个斯堪的纳维亚团和1个芬兰营,但这次募兵并不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北欧人加入了党卫队。
德国人在1941年再做尝试,这一次,丹麦人和挪威人“踊跃报名”,分别组成了“挪威军团”和“丹麦自由军”,准备投入一场“保护欧洲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侵袭的新十字军东征”。
丹麦自由军成立于1941年6月25日,即德国入侵苏联3天后。在最初的几周里,约有5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加入人数超过了1000人。创建自由军的行动虽非丹麦官方行为,但是得到了丹麦政府和陆军的默许,那些希望加入自由军的正规军军官能够很轻易地获得调离批准。
作为在1940年遭受德国入侵的国家,丹麦在战时共向德军“提供”了多达1.3万名兵员,这是令人吃惊和费解的,要知道遭受德国侵略时的丹麦正规军的兵力也只不过6600人!
在波森的特雷斯考地区,丹麦自由军开始了集结和训练。总的来看,北欧部队战斗力有限,他们装备不足,训练程度一般,缺少大炮等重型武器,更不用提坦克和装甲车辆了。初编的丹麦自由军实际上只有营级规模,编成内包括3个步兵连和1个重武器连,后者包括2个75毫米步兵炮排、1个50毫米反坦克炮排和1个工兵排。
被德国人选中担任自由军司令的是具有丹麦和俄国双重贵族身份的克里斯蒂安·冯·沙尔堡上校,身材高大的他被认为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人。德国人同时在自由军的一些关键位置上布置了一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德国军官,不过大多数军官都是丹麦人。
和士兵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不同,自由军的军官和士官们倒都是些上过战场的人。他们中有的人曾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过1940年的苏芬战争,有的人已经在“维京”师中打过仗,更有的人实际上在1940年对抗过入侵丹麦的德军。
丹麦自由军在1941年下半年都处于训练状态,发生在苏德战场上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只是“耳闻”而已。不过到了1942年初,与丹麦自由军性质相同的“挪威军团”率先开上了战场,挪威人被派往奥拉宁堡和列宁格勒附近,在那里投入了残酷的交战。
在接下来的幾个月里,挪威军团的兵力在近似一战堑壕战的环境中消耗到了近乎干涸的程度。而到了1942年夏天,丹麦人也等来了自己的命运裁决:开赴东线的迭米扬斯克突出部。
丹麦人即将前往的迭米扬斯克,正在经历一场史诗般的斗争,这处德军防线向东延伸的地域成为苏军自1942年初起的重要反击目标,因此由一个“突出部”成了被包围的“口袋”。
经过1941年冬季的反攻,苏军在德军的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其北翼从霍尔姆延伸到列宁格勒以南约150千米的迭米扬斯克。于是迭米扬斯克成了一个孤悬的突出部,交战双方都清楚这里的重要性,德军凭借这个突出部切断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苏军则将迭米扬斯克视作指向莫斯科的匕首。
尽管德国人意识到突出部面临的危机,但却无力调补兵力,德军在苏联的冬季攻势中失血严重,各地普遍缺乏预备队。第9集团军司令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他的营级兵力下降到大约70人,平均每个营只有7挺机枪。
因此,迭米扬斯克的防御全赖由布罗克多夫-阿伦费尔特中将指挥的第2军。54岁的阿伦费尔特是一位贵族,他于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曾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出任军长。1942年初,他的第2军共编有3个师:梅克伦堡第12步兵师,波美拉尼亚和普鲁士第32步兵师以及勃兰登堡第123步兵师。这些来自德国北部的师与其他德国部队一样,兵员数远低于编制数。此外,许多士兵还穿着夏季制服,而迭米扬斯克的温度有时会低至零下30℃。
苏军为了夺回迭米扬斯克而调集了重兵。帕维尔·库洛奇金中将的西北方面军将与加里宁方面军展开一次钳形。攻击的北翼包括莫罗索夫中将的第11集团军、贝沙林少将的第34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南翼包括克塞诺丰托夫少将的第53集团军、亚什科维奇的第22集团军和第3突击集团军。
北面的进攻始于1942年1月7日。位于第2军左翼的德军第10军由于受到苏军压迫,也开始靠向迭米扬斯克,其兵力包括蒂佩尔斯基希的汉诺威第30步兵师,弗雷德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第290步兵师,以及由西奥多·艾克所指挥的党卫队“骷髅”师—这个师是由曾经的集中营看守组成的。
苏军在1月8日取得突破,19个步兵师、9个旅以及数个独立的滑雪营和坦克营大举进攻第10军和第2军的前线,德军第290师第一个支撑不住,第2军的前线也多处崩溃。1月9日,第123步兵师的两个团几乎被歼灭,从而在德军侧翼造成了一个缺口,苏军趁势由此涌入。
现在,迭米扬斯克突出部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是“放错了地方的大拇指”。苏军采取三面夹击之势,东面是第34集团军,北面是第1突击集团军,南面是第3突击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突出部面临着被切割的危险。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1月12日任命阿伦费尔特为迭米扬斯克所有守军的指挥官,同时严令其死守当地。希特勒认为这个突出部有两个作用:一是牵制当面苏军,二是用作德军下一阶段反攻的一翼。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李勃元帅对于迭米扬斯克的形势忧心忡忡,他认为接下来德军不可能有什么反击行动,所以突出部的坚守也毫无价值。他在1月12日当天就建议将守军撤至洛瓦蒂河西岸,这当然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几天后,李勃飞往东普鲁士向希特勒面呈前议,再遭拒绝。李勃随后提出解除自己的指挥权,希特勒立即同意,并指派屈希勒尔接替其职务。
战至1月中旬,遭受重创的第123师只剩下大约900人,被缩编为一个要塞守备队。而加起来有1.2万人的第32师和第12师总算撑住了迭米扬斯克的外线阵地,至于苏军则在经历了最初的突进之后进入了调整期。战线稍显稳定后,阿伦费尔特也开始探询退过洛瓦蒂河的可能性,陆军总司令部的回答简明扼要:迭米扬斯克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随着苏军第34集团军和第1近卫军于2月8日在洛瓦蒂河东岸的兰布谢沃会师,迭米扬斯克突出部至此被切割包围,突出部就此成了口袋,被装在里面的是大约10万德军士兵。阿伦费尔特手里有6个师可用:第12和第32师位于迭米扬斯克的东部和南部,第123师守备队在西南部作战,第30和第290师驻守北面,而“骷髅”师一分为二,部分兵力在东北面,师长艾克指挥的战斗群在西面。
一个面积不到5平方千米的包围圈形成了,守军的防御纵深约为50千米,整个防线的总长度则达到了300千米。这自然是个危局,但阿伦费尔特在口袋形成后的第一天就嘴硬:“我们有10万人。德国士兵比俄国士兵优越,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因此,让困难时刻来临吧,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向口袋里守军运送补给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德国空军身上。空军司令戈林大元帅拍了胸脯,保证每天向迭米扬斯克空运250吨军用物资。空中补给自2月18日开始,这次行动几乎使用了德国空军的全部运输机以及部分轰炸机。由于迭米扬斯克口袋里有两座可用的机场,因此空中补给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2月下旬的天气也有所改善,这也有利于运输机的飞行。
最终,德国空军一共执行了33086架次飞行,向迭米扬斯克送入了5.9万吨补给,运进3.1万名补充兵员,并从口袋中疏散了3.6万名伤病员。虽然德国空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了265架飞机和387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但戈林声称这是“历史上第一座成功的空中桥梁”。
迭米扬斯克的空中补给确实可谓成功,但没有人会想到,此地的成功竟为后来更大规模的惨败埋下了伏笔。1942年至1943年的冬季,当第6集团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时,戈林和希特勒都认为可以重演迭米扬斯克的空运成功。然而两役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迭米扬斯克每天需要军需250吨,而第6集团军则至少需要800吨,德国飞机在两场战役中的飞行距离也差得很多。结果,空中补给无法满足第6集团军所需,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败局也就此注定。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受到空运的鼓舞,希特勒要求德军第16集团军从西向东朝迭米扬斯克口袋进军,力求在苏军包围圈上打开缺口。由第12师师长塞德利兹·库兹巴克将军指挥的战斗群上阵了,其兵力包括2个步兵师、2个轻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保安团、1个装甲团和1个德国空军野战团,与此同时,口袋里的守军也由东向西突击,争取在洛瓦蒂河实现会师。
4月21日,两路德军会合,当工兵在洛瓦蒂河上建起浮桥后,一个走廊地带形成了,迭米扬斯克口袋再次成了迭米扬斯克突出部。接下来,这条走廊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苏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库兹巴克战斗群的实力下降得很快,而阿伦费尔特也派不出更多人。经过考虑,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决定派遣丹麦自由军上阵。
自由军的司令官沙尔堡上校在1942年5月宣布自己的人马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之前,丹麦自由军只算是德军中的二等部队,被认为不适合执行除了静态防御和反游击队战斗之外的任何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支部队缺乏重武器和顽强战斗力的事实。但是在迭米扬斯克吃紧的情况下,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在收到行动指令后,丹麦人于5月8日从肯宁斯堡附近的驻地搭乘运输机飞入迭米扬斯克,部队规模約为1200人。一经到达,沙尔堡的部队就被编入“骷髅”师序列,立即投入到了瓦洛蒂河岸的战斗中。
当时,苏军已经在河岸的苏多基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如果苏军持续扩大这个桥头堡,就将给走廊里的守军带来巨大的麻烦。沙尔堡受领的任务就是摧毁苏军的桥头堡,他挑选了一名经验最为丰富的部下,参加过苏芬战争的贾斯特·尼尔森上尉领导这次攻击。
5月27日晚上,尼尔森率部对桥头堡发动了进攻,他把部队分为两路,分别从不同方向接近苏军阵地。在尼尔森投出1枚手榴弹后,丹麦人打响了进攻,尽管苏军在人数上占优,但突如其来的袭击还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桥头堡产生了动摇。不过丹麦人善始而不能善终,一发炮弹飞来,尼尔森当场被炸飞,失掉了指挥官的丹麦人开始变得惊慌失措,很快就退回了原来的阵地。
资深军官尼尔森的死只是对丹麦自由军的第1个打击。6月2日,丹麦人对苏军的桥头堡发动了新一轮进攻,这次苏军早有防备,炮火劈头盖脸打了下来。沙尔堡上校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中弹倒地,两名士兵试图把他带离火线,然而一发炮弹当场炸死了沙尔堡和这两名士兵。战斗草草结束,自由军有21人身亡,58人受伤,苏军仍牢牢地控制着桥头堡。
来自北欧的“志愿者”
为了给武装党卫队扩大兵源,希姆莱于1940年下令在丹麦、挪威和荷兰(都是德国的占领区)征募当地志愿者,原计划在党卫队“维京”师的编制内组建1个荷兰团、1个斯堪的纳维亚团和1个芬兰营,但这次募兵并不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北欧人加入了党卫队。
德国人在1941年再做尝试,这一次,丹麦人和挪威人“踊跃报名”,分别组成了“挪威军团”和“丹麦自由军”,准备投入一场“保护欧洲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侵袭的新十字军东征”。
丹麦自由军成立于1941年6月25日,即德国入侵苏联3天后。在最初的几周里,约有5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加入人数超过了1000人。创建自由军的行动虽非丹麦官方行为,但是得到了丹麦政府和陆军的默许,那些希望加入自由军的正规军军官能够很轻易地获得调离批准。
作为在1940年遭受德国入侵的国家,丹麦在战时共向德军“提供”了多达1.3万名兵员,这是令人吃惊和费解的,要知道遭受德国侵略时的丹麦正规军的兵力也只不过6600人!
在波森的特雷斯考地区,丹麦自由军开始了集结和训练。总的来看,北欧部队战斗力有限,他们装备不足,训练程度一般,缺少大炮等重型武器,更不用提坦克和装甲车辆了。初编的丹麦自由军实际上只有营级规模,编成内包括3个步兵连和1个重武器连,后者包括2个75毫米步兵炮排、1个50毫米反坦克炮排和1个工兵排。
被德国人选中担任自由军司令的是具有丹麦和俄国双重贵族身份的克里斯蒂安·冯·沙尔堡上校,身材高大的他被认为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人。德国人同时在自由军的一些关键位置上布置了一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德国军官,不过大多数军官都是丹麦人。
和士兵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不同,自由军的军官和士官们倒都是些上过战场的人。他们中有的人曾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过1940年的苏芬战争,有的人已经在“维京”师中打过仗,更有的人实际上在1940年对抗过入侵丹麦的德军。
丹麦自由军在1941年下半年都处于训练状态,发生在苏德战场上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只是“耳闻”而已。不过到了1942年初,与丹麦自由军性质相同的“挪威军团”率先开上了战场,挪威人被派往奥拉宁堡和列宁格勒附近,在那里投入了残酷的交战。
在接下来的幾个月里,挪威军团的兵力在近似一战堑壕战的环境中消耗到了近乎干涸的程度。而到了1942年夏天,丹麦人也等来了自己的命运裁决:开赴东线的迭米扬斯克突出部。
突出部危局
丹麦人即将前往的迭米扬斯克,正在经历一场史诗般的斗争,这处德军防线向东延伸的地域成为苏军自1942年初起的重要反击目标,因此由一个“突出部”成了被包围的“口袋”。
经过1941年冬季的反攻,苏军在德军的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其北翼从霍尔姆延伸到列宁格勒以南约150千米的迭米扬斯克。于是迭米扬斯克成了一个孤悬的突出部,交战双方都清楚这里的重要性,德军凭借这个突出部切断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苏军则将迭米扬斯克视作指向莫斯科的匕首。
尽管德国人意识到突出部面临的危机,但却无力调补兵力,德军在苏联的冬季攻势中失血严重,各地普遍缺乏预备队。第9集团军司令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他的营级兵力下降到大约70人,平均每个营只有7挺机枪。
因此,迭米扬斯克的防御全赖由布罗克多夫-阿伦费尔特中将指挥的第2军。54岁的阿伦费尔特是一位贵族,他于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曾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出任军长。1942年初,他的第2军共编有3个师:梅克伦堡第12步兵师,波美拉尼亚和普鲁士第32步兵师以及勃兰登堡第123步兵师。这些来自德国北部的师与其他德国部队一样,兵员数远低于编制数。此外,许多士兵还穿着夏季制服,而迭米扬斯克的温度有时会低至零下30℃。
苏军为了夺回迭米扬斯克而调集了重兵。帕维尔·库洛奇金中将的西北方面军将与加里宁方面军展开一次钳形。攻击的北翼包括莫罗索夫中将的第11集团军、贝沙林少将的第34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南翼包括克塞诺丰托夫少将的第53集团军、亚什科维奇的第22集团军和第3突击集团军。
北面的进攻始于1942年1月7日。位于第2军左翼的德军第10军由于受到苏军压迫,也开始靠向迭米扬斯克,其兵力包括蒂佩尔斯基希的汉诺威第30步兵师,弗雷德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第290步兵师,以及由西奥多·艾克所指挥的党卫队“骷髅”师—这个师是由曾经的集中营看守组成的。
苏军在1月8日取得突破,19个步兵师、9个旅以及数个独立的滑雪营和坦克营大举进攻第10军和第2军的前线,德军第290师第一个支撑不住,第2军的前线也多处崩溃。1月9日,第123步兵师的两个团几乎被歼灭,从而在德军侧翼造成了一个缺口,苏军趁势由此涌入。
现在,迭米扬斯克突出部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是“放错了地方的大拇指”。苏军采取三面夹击之势,东面是第34集团军,北面是第1突击集团军,南面是第3突击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突出部面临着被切割的危险。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1月12日任命阿伦费尔特为迭米扬斯克所有守军的指挥官,同时严令其死守当地。希特勒认为这个突出部有两个作用:一是牵制当面苏军,二是用作德军下一阶段反攻的一翼。
“空中桥梁”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李勃元帅对于迭米扬斯克的形势忧心忡忡,他认为接下来德军不可能有什么反击行动,所以突出部的坚守也毫无价值。他在1月12日当天就建议将守军撤至洛瓦蒂河西岸,这当然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几天后,李勃飞往东普鲁士向希特勒面呈前议,再遭拒绝。李勃随后提出解除自己的指挥权,希特勒立即同意,并指派屈希勒尔接替其职务。
战至1月中旬,遭受重创的第123师只剩下大约900人,被缩编为一个要塞守备队。而加起来有1.2万人的第32师和第12师总算撑住了迭米扬斯克的外线阵地,至于苏军则在经历了最初的突进之后进入了调整期。战线稍显稳定后,阿伦费尔特也开始探询退过洛瓦蒂河的可能性,陆军总司令部的回答简明扼要:迭米扬斯克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随着苏军第34集团军和第1近卫军于2月8日在洛瓦蒂河东岸的兰布谢沃会师,迭米扬斯克突出部至此被切割包围,突出部就此成了口袋,被装在里面的是大约10万德军士兵。阿伦费尔特手里有6个师可用:第12和第32师位于迭米扬斯克的东部和南部,第123师守备队在西南部作战,第30和第290师驻守北面,而“骷髅”师一分为二,部分兵力在东北面,师长艾克指挥的战斗群在西面。
一个面积不到5平方千米的包围圈形成了,守军的防御纵深约为50千米,整个防线的总长度则达到了300千米。这自然是个危局,但阿伦费尔特在口袋形成后的第一天就嘴硬:“我们有10万人。德国士兵比俄国士兵优越,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因此,让困难时刻来临吧,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向口袋里守军运送补给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德国空军身上。空军司令戈林大元帅拍了胸脯,保证每天向迭米扬斯克空运250吨军用物资。空中补给自2月18日开始,这次行动几乎使用了德国空军的全部运输机以及部分轰炸机。由于迭米扬斯克口袋里有两座可用的机场,因此空中补给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2月下旬的天气也有所改善,这也有利于运输机的飞行。
最终,德国空军一共执行了33086架次飞行,向迭米扬斯克送入了5.9万吨补给,运进3.1万名补充兵员,并从口袋中疏散了3.6万名伤病员。虽然德国空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了265架飞机和387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但戈林声称这是“历史上第一座成功的空中桥梁”。
迭米扬斯克的空中补给确实可谓成功,但没有人会想到,此地的成功竟为后来更大规模的惨败埋下了伏笔。1942年至1943年的冬季,当第6集团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时,戈林和希特勒都认为可以重演迭米扬斯克的空运成功。然而两役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迭米扬斯克每天需要军需250吨,而第6集团军则至少需要800吨,德国飞机在两场战役中的飞行距离也差得很多。结果,空中补给无法满足第6集团军所需,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败局也就此注定。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司令官身亡
受到空运的鼓舞,希特勒要求德军第16集团军从西向东朝迭米扬斯克口袋进军,力求在苏军包围圈上打开缺口。由第12师师长塞德利兹·库兹巴克将军指挥的战斗群上阵了,其兵力包括2个步兵师、2个轻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保安团、1个装甲团和1个德国空军野战团,与此同时,口袋里的守军也由东向西突击,争取在洛瓦蒂河实现会师。
4月21日,两路德军会合,当工兵在洛瓦蒂河上建起浮桥后,一个走廊地带形成了,迭米扬斯克口袋再次成了迭米扬斯克突出部。接下来,这条走廊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苏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库兹巴克战斗群的实力下降得很快,而阿伦费尔特也派不出更多人。经过考虑,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决定派遣丹麦自由军上阵。
自由军的司令官沙尔堡上校在1942年5月宣布自己的人马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之前,丹麦自由军只算是德军中的二等部队,被认为不适合执行除了静态防御和反游击队战斗之外的任何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支部队缺乏重武器和顽强战斗力的事实。但是在迭米扬斯克吃紧的情况下,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在收到行动指令后,丹麦人于5月8日从肯宁斯堡附近的驻地搭乘运输机飞入迭米扬斯克,部队规模約为1200人。一经到达,沙尔堡的部队就被编入“骷髅”师序列,立即投入到了瓦洛蒂河岸的战斗中。
当时,苏军已经在河岸的苏多基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如果苏军持续扩大这个桥头堡,就将给走廊里的守军带来巨大的麻烦。沙尔堡受领的任务就是摧毁苏军的桥头堡,他挑选了一名经验最为丰富的部下,参加过苏芬战争的贾斯特·尼尔森上尉领导这次攻击。
5月27日晚上,尼尔森率部对桥头堡发动了进攻,他把部队分为两路,分别从不同方向接近苏军阵地。在尼尔森投出1枚手榴弹后,丹麦人打响了进攻,尽管苏军在人数上占优,但突如其来的袭击还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桥头堡产生了动摇。不过丹麦人善始而不能善终,一发炮弹飞来,尼尔森当场被炸飞,失掉了指挥官的丹麦人开始变得惊慌失措,很快就退回了原来的阵地。
资深军官尼尔森的死只是对丹麦自由军的第1个打击。6月2日,丹麦人对苏军的桥头堡发动了新一轮进攻,这次苏军早有防备,炮火劈头盖脸打了下来。沙尔堡上校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中弹倒地,两名士兵试图把他带离火线,然而一发炮弹当场炸死了沙尔堡和这两名士兵。战斗草草结束,自由军有21人身亡,58人受伤,苏军仍牢牢地控制着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