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前提就是要准备好这一节课,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之所在。如何才能“备好一节数学课”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一、备教学目标
首先,应当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的任务和方面。其次,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最后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有的放矢。
二、备教学对象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少数的教师,旧的教学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机会充分地协调搭配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中教师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护他们的好奇之心。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当然,备课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可以发散思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须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群体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新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过去只备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例如有这样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这题中只有一个数字6.28厘米,有些学生不知从何开始,如果单纯的用文字叙述,说明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听懂,也很难听得进去,教师也会感觉这种方法在课堂上的效果很不明显,不会的学生仍然不知什么回事,在备课时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决定少说、多做、多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于是课前我做了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上课时把这个正方形卷起来,就成为了圆柱,然又还原成正方形,多次的做,然后让学生一起去做,在做这个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个圆柱的高是什么,底面的周长是什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这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即使是对同一教材,对于不同学生群体也允许有不同的教法,教学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几点感悟:
1.激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和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活泼而好奇的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下自信心不断增强,并逐步建立起较强的自尊心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创造学习情境,不断引导,适时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
2.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3.教会学生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想进行观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
4.指导学生操作
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化虚幻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经过精心组织,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它可以将数学中的点点滴滴经过冷静思考后,发现有什么成功之举,不足之处,从而矫正日后的教学行为,反思中可以悟出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又能总结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的水平,还可以为自己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为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不成熟的教师,是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为什么那么精彩?看了他的教学后记你就会明白,华老师的备课写满了反思,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反思,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不断地超越自己。
总之,备课是上课前对课堂上的教学程序和內容的一连贯性安排构思,需要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但我认为备课还不止这些,备课应该不拘泥于形式,它绝不是单单应付领导检查的一般般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在教科书上批注、补充,在资料上添加感受,也可以在备完之后附加更多的圈圈点点。这也适应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要提高备课质量,必须打破备课形式上的枷锁,备课应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要遵循规律,又要大胆创新,勤奋学习,教师思想和行为要走到学生中去,走到集体中去沟通思想,协商备课。我想,只有不拘形式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备课,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备课的作用。
一、备教学目标
首先,应当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的任务和方面。其次,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最后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有的放矢。
二、备教学对象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少数的教师,旧的教学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机会充分地协调搭配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中教师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护他们的好奇之心。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当然,备课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可以发散思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须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群体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新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过去只备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例如有这样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这题中只有一个数字6.28厘米,有些学生不知从何开始,如果单纯的用文字叙述,说明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听懂,也很难听得进去,教师也会感觉这种方法在课堂上的效果很不明显,不会的学生仍然不知什么回事,在备课时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决定少说、多做、多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于是课前我做了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上课时把这个正方形卷起来,就成为了圆柱,然又还原成正方形,多次的做,然后让学生一起去做,在做这个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个圆柱的高是什么,底面的周长是什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这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即使是对同一教材,对于不同学生群体也允许有不同的教法,教学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几点感悟:
1.激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和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活泼而好奇的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下自信心不断增强,并逐步建立起较强的自尊心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创造学习情境,不断引导,适时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
2.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3.教会学生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想进行观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
4.指导学生操作
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化虚幻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经过精心组织,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它可以将数学中的点点滴滴经过冷静思考后,发现有什么成功之举,不足之处,从而矫正日后的教学行为,反思中可以悟出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又能总结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的水平,还可以为自己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为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不成熟的教师,是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为什么那么精彩?看了他的教学后记你就会明白,华老师的备课写满了反思,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反思,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不断地超越自己。
总之,备课是上课前对课堂上的教学程序和內容的一连贯性安排构思,需要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但我认为备课还不止这些,备课应该不拘泥于形式,它绝不是单单应付领导检查的一般般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在教科书上批注、补充,在资料上添加感受,也可以在备完之后附加更多的圈圈点点。这也适应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要提高备课质量,必须打破备课形式上的枷锁,备课应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要遵循规律,又要大胆创新,勤奋学习,教师思想和行为要走到学生中去,走到集体中去沟通思想,协商备课。我想,只有不拘形式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备课,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备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