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高陡边坡大直径灌注桩受力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

来源 :华南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人工高陡边坡段大直径灌注桩的受力性能和承载特性,开展了人工高陡边坡段大直径灌注桩的受力性能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在人工高陡边坡段大直径灌注桩与桩基周围土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计算公式,并利用MA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竖向荷载、桩长、边坡坡度、桩径等各种因素对桩基体系承载性状的影响,得出了竖向荷载的增大会增加桩基的受力和承载性能,但是在位移允许的情况下,决定桩基承载力的因素是桩身摩擦力;增大桩长可以有效的减小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将桩基嵌入岩石层可以更大程度的控制桩基的沉降,同时
其他文献
近年来,鄂西走马地区发现了“大塘坡式”锰矿(化),但该区锰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C-O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较少。对鄂西走马地区的锰矿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钻孔新鲜岩芯样品的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含锰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部分为含锰方解石,呈纹层状、透镜状、条带状、团块状、鲕状及结核状;δ13_C(V-PDB)值为-6.98‰~-2.75‰,δ18OV-PDB值为-17.29‰~-9.12‰,均为负值。结合前人
为了研究“工字型”平面不规则钢框架体系结构,分析房屋的抗震技术性能影响以及此种不规则建筑的薄弱位置,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三维杆系模型对“工字型”平面不规则钢框架进行模拟。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在3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产生的结构顶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底部剪力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对钢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工字型”不规则钢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主要控制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本期封面是一幅海洋地磁测量的立体探测场景图,它展示了海洋地磁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海洋地磁测量以"总场测量"和"矢量测量"等不同测量方式在海域的不同空间位置上采集地磁场信息,探索地球奥秘。具体的工作模式分别有:(1)卫星磁测、(2)船载固定翼无人机磁测、(3)船载三分量磁测、(4)海面磁测、(5)海面无人艇磁测、(6)近海底深拖磁测、(7)长航程AUV磁测、(8)海底地磁日变观测、(9)海底地磁场
利用双光子(852 nm和509 nm)激发方式实现了铯原子53S1/2里德堡态制备,并研究了射频电场导致的交流斯塔克效应作用下53S1/2里德堡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光谱。通过改变射频电场幅度,得到了电磁诱导透明光谱斯塔克频移与电场幅度的关系。实验中将工频电场幅度调制到射频电场,实现了工频电场场强的可溯源测量,场强灵敏度达到0.37 V/cm,测量动态范围为37.2 dB。同时获得了工频电场频率的精确测量,频率测量的不确定度优于0.1%。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前0.5年和1年年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
基于当前地铁设施保护安全监测工作实践总结,针对地铁设施保护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开展研究。重点阐述了地铁设施安全保护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意义,并基于现行规范、规程及实施案例调研分析,对涉及设施保护监测技术及相关要求的条文中尚未作统一及明确的部分,以及安全保护监测的对象、监测等级、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及相关技术要求等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研究,研究建立了一套内容全面、概念清晰、逻辑关系明确的地铁设施安全保护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可为各类涉及外部影响源情况下各类大型市政地下工程结构保护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针对性参考。
以FLAC3D数值模拟计算为主要研究手段,基于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某水库左岸边坡实例,对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应力、位移、塑性区域进行研究,以及采用混合抗滑措施后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部主要以压应力为主,不存在拉应力;滑坡产生的最大竖向位移位于滑坡体的中下部;塑性区域面积存在集中现象贯穿滑坡体内部,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加固处理后,滑坡产生的最大竖向位移相比设抗滑装置前滑坡滑动位移量明显减小,塑性区域的面积减少,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效果明显。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高架桥梁承台仍然采用现浇结构,其施工工序较多,工期长。为了提高桥梁快速化施工水平,针对上海市济阳路(卢浦大桥-闵行区界)快速化改建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分块预制承台结构形式,并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预制承台结构的力学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承台相对刚度、桩基直径、承台配筋率等因素对预制承台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拼装预制承台的抗震特性较好,预制拼接承台的沉降一致,左右两半沉降均相同,而在预制承台与立柱接触面竖向位移较大;以及桩基直径和承台配筋率存在合
洱海灌区地形平缓,坡度为1°~3°,地下水位埋深为0.3~1.5 m,末端拦截调蓄带采用半挖半填形式,设计正常蓄水位多高于地下水位,蓄水后存在大面积的浸没问题,给当地农作物及建筑物带来危害。结合现场浸没调查,通过地质勘探、室内试验和渗流计算等方法,确定浸没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定量分析预测调蓄带蓄水后的浸没范围和影响程度,并结合工程布置提出三种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调蓄带正常蓄水后,农作物区和建筑物区在壅高后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 m和1.0 m时将受浸没影响,受影响范围总计约431.11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