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北京某知名学校爆出一条震惊社会的新闻:一名17岁的高二优秀女生,在卧室里生下足月的婴儿。她慌乱之中把脐带扯断,将活生生的婴儿扔出窗外。邻居发现地上的死婴立即报了警。该少女被送上法庭——她犯了杀人罪,被判劳动教养。近几年里,少女怀孕堕胎、少女生孩子、弃婴、杀婴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是什么让花季少女们纷纷走上性的歧途?
对于这些,马晓年教授这样说——
《青年心理》:改革开放30年来,性的自由度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如对同性恋的宽容度越来越大,很多大学也在学校宿舍外挂上安全套售卖机等。但随之而来,有关青少年性方面的负面新闻也时常出现,一些未婚先孕乃至杀婴的少女甚至为此走上犯罪的道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晓年:媒体的热炒我们不必过分在意,但未成年少女杀死亲生婴儿触犯刑律的事件,应当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一个十七八岁的优秀高中生,各种知识已学到不少,但唯独不解自己身体与生理的奥秘,不知生命的孕育与诞生之道,不晓男女生交往的界限与分寸,不懂杀害生命是犯罪之举。这些不解,不知、不晓、不懂,绝不是她们的过错。在这些事情里,我们要反思,父母、学校、社会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做或做得不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了,懵懂的青少年为此而付出不菲的代价。
《青年心理》:青少年性萌芽期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容易走进什么样的性心理误区?
马晓年:成年人的性活动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而性的态度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不正当的非难和指责常常会对其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延续至成年。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弄生殖器就责骂,甚至痛打一顿,从而在幼小心灵里播下“生殖器是脏的,见不得人的,丑恶的,可怕的”等神秘心理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形成性好奇或逆反心理;相反,有的则产生性抑制心理,认为性行为是下流的,女子可能在婚后出现性冷淡,无性高潮;男子可能发生阳痿、早泄。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儿童时期的性问题,因势利导,给予正确的教育。
《青年心理》: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说国人不重视,但天天说性教育,宣传性教育,成效并不大。性教育的普及难道需要什么窍门吗?
马晓年:窍门谈不上,但要科学和坚持不懈地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性教育的早期化,并强调性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性知识,而是要通过性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培养起健康的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因此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的教育。有些父母和教师担心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会弄巧成拙,促使他们过度早熟、过度兴奋,出现男生更好奇、女生更反感的副作用,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
《青年心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没有从别人或是教科书上得到性知识,相反却是从一些言情小说或色情媒介中“获益匪浅”,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马晓年:事实上,这是性教育不得当、不深入人心的结果。有些人偏激地认为性教育是“流氓课”,甚至把它诬之为“教唆”。事实上,宣传科学的性知识,不仅不会给青少年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增强他们对社会上泛滥的不健康性知识的抵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如罗素所说:“一方面,任何法律都做不到禁止恶的同时不禁止善;另一方面,如果性教育得当,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淫秽出版物,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目前,严重的问题是黄色书刊、淫秽光碟、色情网站公开地或隐蔽地泛滥成灾,有如洪水猛兽;而性科学教育却跚跚来迟,而且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是遮遮掩掩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正确、科学的性教育比安全套更管用。
《青年心理》:性价值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人的性价值观念变成什么样的呢?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冲击?
马晓年:由于时代的变迁,性价值观念肯定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过去不能容忍的事现在可能已被普遍接受,因此父母自己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固有的性价值观念在孩子眼里可能已变成过时的清规戒律。对孩子们来讲,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那些时髦观的影响,把性道德观念和清规戒律看得一文不值。那么作为父母应不应该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性价值观念呢?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时代的变化冲击了旧有的相对保守的性价值观念,父母仍应向子女表明自己所持的原则,以表示自己对性行为采取的是负责的态度,这样做只能赢得孩子对你的尊重。若采取顺其自然或放任的态度,孩子会认为家长不关心他们,等他们出事后会抱怨家长当初不约束或阻止他们的荒唐行为。
《青年心理》: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在对待性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采取严厉的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在性问题上犯错是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
马晓年:如果过分严厉、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分干预甚至动不动就惩罚时,肯定会遭到孩子的反抗,逆反心理会驱使他们走得更远,以发泄他们对父母教育方法的不满。所以父母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一方面有责任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以平等的身份讨论何去何从的利弊,让孩子能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接受家长的性价值观念和立场。但家长只是表明立场,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
《青年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只会 “宽于待己,严于律人”。在充满各种诱惑的今天,有的家庭夫妻双方尚且不能独善其身,怎么能让孩子口服心服?
马晓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性。应该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汲取性价值观念的源泉。如果父母自身不检点,如何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对单亲家庭来讲尤为重要。如果自己走马灯似的更换性伙伴,能给孩子留下好印象吗?再教育子女时他们能听得进去吗?
另外,对于正常家庭来说,“沉默是金”这一格言在此是无效的。闭口不谈性固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谈往往使孩子认为性是不能谈论的话题,从而形成对性持否定态度的价值观念。因此,若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话,就应该尽早帮助他们获得他们应该知道的一切性知识。帮助你的孩子,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等下一次,这是孩子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孩子谈性问题,永远不嫌迟,也永远不嫌早。父母都是凡人,自己不一定都懂得那么多和那么正确,相信认真思考的父母会身体力行地把儿童性教育工作做好。
《青年心理》:在青少年的恋爱中,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爱与性?怎样让与性有关的危险因素离他们远去?
马晓年:青少年在成熟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爱人就是爱自己,帮人就是帮自己。然后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汲取丰富的科学的性知识,懂得如何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另外,如果一旦发生性关系,就有妊娠的可能性,就涉及到两代人的问题。因此,如果双方一时不慎做出了越轨行动,父母也应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绝不能简单粗暴。因多数孩子属于缺乏自控能力,而不能统统扣上道德败坏的帽子,甚至开除、处分(少数害群之马则要严肃处理),关键是本着爱护、保护受害一方或双方的精神,妥善处理,绝不可大轰大嗡,“杀鸡给猴看”。
编辑/吴桐
bj2066@21cn.com
对于这些,马晓年教授这样说——
《青年心理》:改革开放30年来,性的自由度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如对同性恋的宽容度越来越大,很多大学也在学校宿舍外挂上安全套售卖机等。但随之而来,有关青少年性方面的负面新闻也时常出现,一些未婚先孕乃至杀婴的少女甚至为此走上犯罪的道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晓年:媒体的热炒我们不必过分在意,但未成年少女杀死亲生婴儿触犯刑律的事件,应当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一个十七八岁的优秀高中生,各种知识已学到不少,但唯独不解自己身体与生理的奥秘,不知生命的孕育与诞生之道,不晓男女生交往的界限与分寸,不懂杀害生命是犯罪之举。这些不解,不知、不晓、不懂,绝不是她们的过错。在这些事情里,我们要反思,父母、学校、社会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做或做得不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了,懵懂的青少年为此而付出不菲的代价。
《青年心理》:青少年性萌芽期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容易走进什么样的性心理误区?
马晓年:成年人的性活动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而性的态度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不正当的非难和指责常常会对其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延续至成年。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弄生殖器就责骂,甚至痛打一顿,从而在幼小心灵里播下“生殖器是脏的,见不得人的,丑恶的,可怕的”等神秘心理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形成性好奇或逆反心理;相反,有的则产生性抑制心理,认为性行为是下流的,女子可能在婚后出现性冷淡,无性高潮;男子可能发生阳痿、早泄。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儿童时期的性问题,因势利导,给予正确的教育。
《青年心理》: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说国人不重视,但天天说性教育,宣传性教育,成效并不大。性教育的普及难道需要什么窍门吗?
马晓年:窍门谈不上,但要科学和坚持不懈地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性教育的早期化,并强调性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性知识,而是要通过性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培养起健康的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因此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的教育。有些父母和教师担心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会弄巧成拙,促使他们过度早熟、过度兴奋,出现男生更好奇、女生更反感的副作用,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
《青年心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没有从别人或是教科书上得到性知识,相反却是从一些言情小说或色情媒介中“获益匪浅”,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马晓年:事实上,这是性教育不得当、不深入人心的结果。有些人偏激地认为性教育是“流氓课”,甚至把它诬之为“教唆”。事实上,宣传科学的性知识,不仅不会给青少年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增强他们对社会上泛滥的不健康性知识的抵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如罗素所说:“一方面,任何法律都做不到禁止恶的同时不禁止善;另一方面,如果性教育得当,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淫秽出版物,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目前,严重的问题是黄色书刊、淫秽光碟、色情网站公开地或隐蔽地泛滥成灾,有如洪水猛兽;而性科学教育却跚跚来迟,而且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是遮遮掩掩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正确、科学的性教育比安全套更管用。
《青年心理》:性价值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人的性价值观念变成什么样的呢?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冲击?
马晓年:由于时代的变迁,性价值观念肯定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过去不能容忍的事现在可能已被普遍接受,因此父母自己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固有的性价值观念在孩子眼里可能已变成过时的清规戒律。对孩子们来讲,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那些时髦观的影响,把性道德观念和清规戒律看得一文不值。那么作为父母应不应该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性价值观念呢?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时代的变化冲击了旧有的相对保守的性价值观念,父母仍应向子女表明自己所持的原则,以表示自己对性行为采取的是负责的态度,这样做只能赢得孩子对你的尊重。若采取顺其自然或放任的态度,孩子会认为家长不关心他们,等他们出事后会抱怨家长当初不约束或阻止他们的荒唐行为。
《青年心理》: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在对待性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采取严厉的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在性问题上犯错是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
马晓年:如果过分严厉、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分干预甚至动不动就惩罚时,肯定会遭到孩子的反抗,逆反心理会驱使他们走得更远,以发泄他们对父母教育方法的不满。所以父母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一方面有责任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以平等的身份讨论何去何从的利弊,让孩子能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接受家长的性价值观念和立场。但家长只是表明立场,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
《青年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只会 “宽于待己,严于律人”。在充满各种诱惑的今天,有的家庭夫妻双方尚且不能独善其身,怎么能让孩子口服心服?
马晓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性。应该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汲取性价值观念的源泉。如果父母自身不检点,如何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对单亲家庭来讲尤为重要。如果自己走马灯似的更换性伙伴,能给孩子留下好印象吗?再教育子女时他们能听得进去吗?
另外,对于正常家庭来说,“沉默是金”这一格言在此是无效的。闭口不谈性固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谈往往使孩子认为性是不能谈论的话题,从而形成对性持否定态度的价值观念。因此,若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话,就应该尽早帮助他们获得他们应该知道的一切性知识。帮助你的孩子,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等下一次,这是孩子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孩子谈性问题,永远不嫌迟,也永远不嫌早。父母都是凡人,自己不一定都懂得那么多和那么正确,相信认真思考的父母会身体力行地把儿童性教育工作做好。
《青年心理》:在青少年的恋爱中,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爱与性?怎样让与性有关的危险因素离他们远去?
马晓年:青少年在成熟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爱人就是爱自己,帮人就是帮自己。然后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汲取丰富的科学的性知识,懂得如何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另外,如果一旦发生性关系,就有妊娠的可能性,就涉及到两代人的问题。因此,如果双方一时不慎做出了越轨行动,父母也应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绝不能简单粗暴。因多数孩子属于缺乏自控能力,而不能统统扣上道德败坏的帽子,甚至开除、处分(少数害群之马则要严肃处理),关键是本着爱护、保护受害一方或双方的精神,妥善处理,绝不可大轰大嗡,“杀鸡给猴看”。
编辑/吴桐
bj2066@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