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类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fa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高校环境生态类专业数量多且同质化明显,亟待加强专业综合改革与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该研究根据“双一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双评估”(教学评估、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改革及环境保护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分析环境生态类专业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工作的改革路径及对策。结果表明,环境生态类专业应从“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强化服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并努力在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等环节中彰显特色,走高质量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该类专业评估工作既要考虑顶层设计,又要分析基础现状和立地条件,构建更为科学完善、更具操作性的專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专业建设;专业特色;专业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环境生态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31-03
  Research on Specialty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for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ajors
  An Lesheng et al.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China)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many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ajors in college.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urr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ajors,and discussed the reform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pecialty and course construction.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ajors should take the road of high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by basing on the locality and enhancing the service.At the same time,the disciplin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the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e teaching,the support system and so on.In addition,the specialty and course evaluation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top-level design,but also analyze the actual situation,and construct a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operational professional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 words: Specialty construction;Majorfeatures;Specialty and course evaluation;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ajors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依托学科,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坚持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是高等院校提升办学质量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抓手[2]。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课程评估不仅是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课程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课程评估,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和课程管理水平,建立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方法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明确定位,凝练特色,以评促建,增强内涵,对于推进高校及专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根据当前“双一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双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本科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及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环境生态类专业尤其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具体实际,分析学科与国家导向及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专业建设思路、改革路径与实践模式,以期为环境生态类专业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 面临的形势
  1.1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注重特色定位与差异化发展 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在“双一流”形势下,各高校面临着机遇和风险、希望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在这一特殊时期与关键节点,各高校应适时抓住“综合改革”或“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找准办学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整合专业资源,打造一批应用型突出、特色明显、优势显著的品牌专业[3]。   1.2 评估工作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趋势 评估实践证明,实施专业和课程评估是推动和加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学评估与专业评估工作已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趋势,但实现专业和课程评估工作的定量化、标准化、分级化、分类化,发挥评估功能的长效机制,仍需要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3 环保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战略总方针的指导下,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新政策、新措施,环境法规制度政策标准规范得到了不断完善,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环境保护责任层层检查落实,蓝天、清水、净土等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深入开展,环境检测手段和服务方式不断完善,这些都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环保產业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当前,环保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从而对高校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环境教育既要重视能够“顶天”的科技精英,也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立地”人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境生态类专业数量多且同质化明显 截至2012年,全国有655所高校设置环境类本科专业。由于环境生态类学科综合交叉的特点且大多依托化学、生物等学科组建并逐步独立,部分高校存在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不够,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等问题,导致近几年环境类人才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前景看好,现实堪忧”的困境。面对众多的同专业竞争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环境生态类专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体现专业人才的特色和优势。
  2.2 专业与课程评估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从目前各省及高校制定并实施的专业评估制度体系来看,在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特色与优势等评估指标体系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评估指标较为粗略,评价覆盖面不广,细分的二、三级指标或观测点数比较少,尤其是专业特色与优势,未进行明确的划分。二是侧重定性评价,定量化程度偏低,多数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化指标占着很大的比重,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的人为因素成分偏大。三是偏重静态现状评价,缺少动态性发展性评价,即使是进行定量化评价的指标,其考察和评价也主要针对专业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课程合格率、图书资料数量等静态化指标,基本没有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动态(纵向)的比较,也没有与国内同类先进高校和国外同类大学的横向比较,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差距、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4]。
  3 对策建议
  3.1 走专业差异化发展之路,凝练特色 分析国家政策变化与学科发展动态,尤其是“双一流”建设政策背景下高校环境生态类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不同类型学校(农业、师范、理工、综合类院校)在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上的差异。探讨环境生态类特色专业与专业特色建设层次和水平,专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如何扎根地方,开展“融入式”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探究专业定位、发展规划与基础现状差距界定和评判方法,以及专业特色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等各环节中的体现程度。分析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凝练专业方向,探索差异化、特色化、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培育学科优势,打造特色亮点。
  3.2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围绕“双一流”政策背景与各类评估考核要求,以及特色专业差异化发展路径,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开放性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或草案)对课程建设的规范要求,分析各类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其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估机制等方面的举措,探索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方法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与标准。分析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打造多元化协同培养人才平台,探索全新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基于环保行业需求的“三大平台+六大模块”式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实践特色[5]。
  3.3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支撑体系 构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探讨各类实验实践活动在教学计划内时间比例及具体分配。分析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实施现状、效果及方案优化,研究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的路径方法,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分析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打造多元化协同培养人才平台,研究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拓宽实验实践教学渠道,开展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意愿、期望及效果评估,构建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规划设计,组建并优化教学团队,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措施及绩效考核办法,分析如何从制度层面上吸引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构建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研究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探讨特色专业的运行、评价与监控方法。研究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3.5 构建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专业与课程建设(包括特色项目)评估标准与考核办法制定和实施现状,重点关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审核方案、各省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环境生态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有关高校专业与课程评估标准等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建设方面设置的项目、要素、要点,探讨各类标准的共性与差异、分类化与定量化,分析指标体系从“规模到特色”、从“数量到质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对照现有评估指标体系,筛选内容简略、内涵模糊、定量化程度低的指标,结合环境生态类专业特点,探讨专业与课程建设二级指标和观测点科学设置及优化,尤其是专业特色与优势方面,分析评估等级细化的具体标准,构建更为完善、更具操作性的专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在“双一流”、“双评估”等高等教育改革及环境保护行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环境生态类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与学科行业动态,充分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凝练特色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与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明显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专业体系,促进专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当前,该类专业评估需要结合一流学科建设认定条件与相关评估方案标准,既分析顶层设计,又考虑基础现状和立地条件,基于立体思维和全息视角开展横向类比分析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纵向研究,构建更为完善、更具操作性的专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21(3):32-34.
  [2]刘宏,吴向阳,依成武.江苏大学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5:125-127.
  [3]黄俭,王传毅.双一流:地方高校不应“置之事外”[N].中国教育报,2016-05-09(5).
  [4]汪劲松.专业与课程评估: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途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4,36(2):61-67.
  [5]黄丽艳.高校转型:综合改革促特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6-06-15(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了解5G核心组网特点,分析边缘计算优势所在,阐述二者在垂直行业与企业智慧制造的组网及应用模式,为后续企业园区信息规划提供参考。
摘 要:六安市裕安区是农业县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设决定着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建设,该区从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协作共管、加强培训和监督、提供充足经费保障等六大方面为切入点构建了全区基层监管管理框架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同时,针对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单独设立机构、合并农业综合执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促进各部门有效衔接、整合检测机构、发
摘 要:该文对连城县2006年和201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天然阔叶树林分复位样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连城县以天然阔叶树占优势的阔叶树林分正处于自我修复和自然演替的旺盛生长期,人为破坏减少、进界幼树增加、林内自然枯损正常。  关键词:连城县;天然阔叶林;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97-03  天然阔叶树林分是森林生
摘 要:《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是园林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研究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组织与管理两大体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该文分析了目前《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旨在为该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通过梳理兽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分课堂在兽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将对分课堂引入到兽类学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兽类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2-0133-02  Explora
摘 要: 结合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旧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转变,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转变;考核机制;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111-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解决长期以来绿量分布不均衡、绿化景观不丰富、有绿无荫或有绿少荫、季相不分明以及园林绿化功能不突出等问题,湖南省推行实施了城
摘 要:该文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本溪地区辽东栎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20%时,辽东栎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效果较好;当土壤含水量达到50%时,则会对种子萌发及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辽东栎;土壤含水量;生长;本溪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085-02  辽东栎又名辽东柞、柴树,属于壳斗科植物,主要分布在辽
摘 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该实验研究了富硒过程中硒对绣球菌生长的影响,以邻苯二胺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下,用甲苯作为萃取剂萃取硒和邻苯二胺的作用产物,在波长335nm下测定其吸光度。实验主要考察了绣球菌(荷仙菇-H)在琼脂固态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能力,以及其在液态培养过程中生物量以及硒的富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硒浓度在40mg/L以下时能够促进菌丝生长,高于4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该文针对目前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项目驱动,分析了项目驱动的意义。结合植物生理学实验项目设计、组织管理、实施过程及项目评价,明确指出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项目驱动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开发学生创造力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