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渗透至教学当中,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声乐演唱是一门音乐基础性课程,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声乐演唱需要人发出声音演绎出动听的音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本文将从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形成入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最后深入探讨声乐演唱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声乐演唱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9-01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声樂演唱更多新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尝试新的唱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演唱作品,更好地诠释作品。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万物存在必有的独特性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并创造出很多新鲜事物。声乐演唱中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主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准备环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读声乐演唱艺术各类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及其情感。第二,酝酿环节,该环节作为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大胆交流,展现自己对声乐演唱的独到见解,发散创造性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1]。第三,醒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总结出思维产生的特点,进而突破传统。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体现出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优秀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以此来完成艺术歌唱,实现演唱的美学要求。在原有歌唱情感基础之上尽情发挥,将歌曲的情感与欣赏者内心产生共鸣,增强欣赏者对声乐演唱的印象。针对声乐演唱而言,其题材具有多元化特点,对演唱者的掌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创造思维而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演唱风格,长时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以独特的创作思维形成个性化表演方式,进而充分理解作品内涵。想象是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贯穿于整个声乐演唱全过程。只有富有想象的声乐演唱,才能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依靠。反之,声乐演唱将失去灵魂。而想象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方式。可见,创新思维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针对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知识积累
声乐艺术建立在音乐基础之上,涉及文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深度结合的成果,具有艺术与科学双重属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声乐意识的多元化等特点,不要过于局限于传统技巧之上,广泛涉猎文化、科学知识,丰富和拓展自身知识面,为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够否认科学文化知识在声乐训练中占据的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们在积累的过程中,要逐渐开始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而这一环节需要大量的演出实践给予支持。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是一个学习、积累及实践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脑力与体力的付出、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往往都是建立在长期探索、刻苦钻研等基础之上[2]。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让学生不断演出实践,给予更多演出的机会,为学生创建相关教学情境,将课堂变为表演大厅,每次教学都是一次展示,让学生们正视每次演唱。同时教师还应在演出结束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优势,鼓励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演唱中,最终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学生尝试
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更为大胆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创新意识。无论是现有作品、还是进一步创作,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作品的独到理解,而非传统模式下的重复和模仿。艺术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够愈发显现出自己的光芒。但是,如果从事艺术的人缺少创造性思维,将难以在声乐演唱道路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艺术构想。如与学生共同讨论歌曲的演唱方式等,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认为轻快曲调能够演绎歌曲,而另外学生则认为运用慵懒的声调演唱更能够彰显作品的特色[3]。对此笔者应将此作为有利时机,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促使学生对比不同的演唱手法对音乐表现的差异。基于此,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创新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教师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方法、创作理念上提供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学生进入创作误区,提高创新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树立包容思想、理念,懂得欣赏学生的个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全面性。
(三)增强感受力
感受力作为西方诗歌评论的专业术语,最开始出现在18世纪中期,其本质是容易被柔情感动。时至今日,感受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指充分运用感官感受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区别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唱歌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相比较歌唱技巧来看,情感对于声乐艺术更加重要,是作品的灵魂,配合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才能够将作品的精髓演绎到极致[4]。因此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技巧与情感的有效把控。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听多练,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采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演唱,从而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5]。
根据上文所述,人们常常认为唱歌是生理学、物理学知识的结合,但是归根结底是心理学发挥实际价值,将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创造思维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基础、培养及形成三个环节入手,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并大胆实践,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孙林.浅议创造性思维和美感在声乐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J].学周刊,2012,(15):6-7.
[2]刘可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5):156-157.
[3]魏艳.组合演唱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试论声乐小组课中组合演唱的教学[J].民族音乐,2012,(03):98-100.
[4]陆娅妮.声乐舞台表演模式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情景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融入[J].艺术探索,2012,(06):99-100.
[5]吴世恩. 浅析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J]. 芒种. 2013(03)
作者简介:
程小娟(1985.3-),女,籍贯:云南省大理州,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声乐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声乐演唱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9-01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声樂演唱更多新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尝试新的唱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演唱作品,更好地诠释作品。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万物存在必有的独特性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并创造出很多新鲜事物。声乐演唱中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主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准备环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读声乐演唱艺术各类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及其情感。第二,酝酿环节,该环节作为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大胆交流,展现自己对声乐演唱的独到见解,发散创造性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1]。第三,醒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总结出思维产生的特点,进而突破传统。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体现出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优秀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以此来完成艺术歌唱,实现演唱的美学要求。在原有歌唱情感基础之上尽情发挥,将歌曲的情感与欣赏者内心产生共鸣,增强欣赏者对声乐演唱的印象。针对声乐演唱而言,其题材具有多元化特点,对演唱者的掌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创造思维而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演唱风格,长时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以独特的创作思维形成个性化表演方式,进而充分理解作品内涵。想象是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贯穿于整个声乐演唱全过程。只有富有想象的声乐演唱,才能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依靠。反之,声乐演唱将失去灵魂。而想象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方式。可见,创新思维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针对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知识积累
声乐艺术建立在音乐基础之上,涉及文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深度结合的成果,具有艺术与科学双重属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声乐意识的多元化等特点,不要过于局限于传统技巧之上,广泛涉猎文化、科学知识,丰富和拓展自身知识面,为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够否认科学文化知识在声乐训练中占据的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们在积累的过程中,要逐渐开始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而这一环节需要大量的演出实践给予支持。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是一个学习、积累及实践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脑力与体力的付出、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往往都是建立在长期探索、刻苦钻研等基础之上[2]。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让学生不断演出实践,给予更多演出的机会,为学生创建相关教学情境,将课堂变为表演大厅,每次教学都是一次展示,让学生们正视每次演唱。同时教师还应在演出结束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优势,鼓励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演唱中,最终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学生尝试
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更为大胆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创新意识。无论是现有作品、还是进一步创作,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作品的独到理解,而非传统模式下的重复和模仿。艺术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够愈发显现出自己的光芒。但是,如果从事艺术的人缺少创造性思维,将难以在声乐演唱道路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艺术构想。如与学生共同讨论歌曲的演唱方式等,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认为轻快曲调能够演绎歌曲,而另外学生则认为运用慵懒的声调演唱更能够彰显作品的特色[3]。对此笔者应将此作为有利时机,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促使学生对比不同的演唱手法对音乐表现的差异。基于此,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创新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教师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方法、创作理念上提供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学生进入创作误区,提高创新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树立包容思想、理念,懂得欣赏学生的个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全面性。
(三)增强感受力
感受力作为西方诗歌评论的专业术语,最开始出现在18世纪中期,其本质是容易被柔情感动。时至今日,感受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指充分运用感官感受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区别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唱歌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相比较歌唱技巧来看,情感对于声乐艺术更加重要,是作品的灵魂,配合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才能够将作品的精髓演绎到极致[4]。因此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技巧与情感的有效把控。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听多练,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采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演唱,从而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5]。
根据上文所述,人们常常认为唱歌是生理学、物理学知识的结合,但是归根结底是心理学发挥实际价值,将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创造思维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基础、培养及形成三个环节入手,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并大胆实践,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孙林.浅议创造性思维和美感在声乐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J].学周刊,2012,(15):6-7.
[2]刘可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5):156-157.
[3]魏艳.组合演唱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试论声乐小组课中组合演唱的教学[J].民族音乐,2012,(03):98-100.
[4]陆娅妮.声乐舞台表演模式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情景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融入[J].艺术探索,2012,(06):99-100.
[5]吴世恩. 浅析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J]. 芒种. 2013(03)
作者简介:
程小娟(1985.3-),女,籍贯:云南省大理州,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