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浇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浇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和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最有力的保障。本文分析了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了现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1模板安装施工技术
⑴顶板模板安装。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915×18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间距600mm。用φ48×3.5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整体脚手架还需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⑵柱模板安装。柱模板采用木夹板18mm厚,在模板制作时采用80×10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围柃,螺丝连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柱四周采用槽钢斜撑方法。
⑶梁模板安装。在柱模上弹出轴线、梁位和高程,然后在施工好的承重排架上铺好方木,把底模用铁钉固定在方木上,侧模采取木夹板,竖向用方木加固,外侧用槽钢直通,中间适当用木条支撑,防止模板向内侧变形。
1.2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钢筋进场时要按规定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质量达标才能使用。如果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则钢筋加工的偏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如由钢筋加工场制作,则应做好配料单的编写及半成品的检验。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控制,如果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可以略微超过。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1.3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为: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坍落度测定→混凝土运输→试块制作→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养护。
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有:搅拌技术、浇筑技术和养护技术。
⑴搅拌技术。现浇混凝土的搅拌应制定严格、合理的搅拌制度,并依据环境、气候、运输路途、运输时间等情况,及时调整水胶比,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对于进场混凝土由检验人员进行逐车检验,并严格取样检测,禁止不达标混凝土的使用。
现浇混凝土一般应采用机械搅拌。人工搅拌一般只用于少量混凝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或半干硬性混凝士。不管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都应使石子表面包满砂浆,拌和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如果需要掺加添加剂,应先把添加剂调成溶液再加入拌和水中,然后于其他材料拌匀。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随时检查和校正混凝土的流动性,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
⑵浇筑技术。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并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
现浇混凝土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上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上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为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浇筑混凝土必须不间断进行,当不得不间断时,也必须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本层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确保混凝土整体均匀密实,新旧混凝土做到有效衔接,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现浇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当进行三道振捣,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上的坡项。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存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札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⑶养护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2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⑴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时的质量控制。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
⑵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时的质量控制。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要掌握好混凝土达到终凝的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温20℃左右,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使模板脱离墙体,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2.2 钢筋连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⑴钢筋接头位置的控制。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⑵施工缝处钢筋的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如遇天气、施工组织、水电供应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以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插筋数量和伸入缝两侧的长度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板插筋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2.3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2]
⑴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控制。现浇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顺序、搅拌时间和振捣方法,以及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和养护,均应符合施工技术的要求,并严防雨天施工混凝土漏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狗洞。
⑵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必须通过加强振捣等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
⑶混凝土墙体和柱应分层浇筑的必须分层浇注,否则即使模板制作、安装合格也会因侧压力过大而出现胀模、跑模,给日后修补带来麻烦。
⑷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把关,满足施工要求。岗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如升降机操作工、焊工、电工等。主要工作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把关,例如进行混凝土振捣的工人,调整钢筋位置的工人,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工人,维护模板的工人等。
3 结论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并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成为建筑工程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晓刚.浅谈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9)
[2] 丁瑞沾.现浇混凝土施工缝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 2012(2).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1模板安装施工技术
⑴顶板模板安装。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915×18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间距600mm。用φ48×3.5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整体脚手架还需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⑵柱模板安装。柱模板采用木夹板18mm厚,在模板制作时采用80×10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围柃,螺丝连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柱四周采用槽钢斜撑方法。
⑶梁模板安装。在柱模上弹出轴线、梁位和高程,然后在施工好的承重排架上铺好方木,把底模用铁钉固定在方木上,侧模采取木夹板,竖向用方木加固,外侧用槽钢直通,中间适当用木条支撑,防止模板向内侧变形。
1.2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钢筋进场时要按规定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质量达标才能使用。如果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则钢筋加工的偏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如由钢筋加工场制作,则应做好配料单的编写及半成品的检验。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控制,如果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可以略微超过。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1.3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为: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坍落度测定→混凝土运输→试块制作→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养护。
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有:搅拌技术、浇筑技术和养护技术。
⑴搅拌技术。现浇混凝土的搅拌应制定严格、合理的搅拌制度,并依据环境、气候、运输路途、运输时间等情况,及时调整水胶比,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对于进场混凝土由检验人员进行逐车检验,并严格取样检测,禁止不达标混凝土的使用。
现浇混凝土一般应采用机械搅拌。人工搅拌一般只用于少量混凝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或半干硬性混凝士。不管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都应使石子表面包满砂浆,拌和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如果需要掺加添加剂,应先把添加剂调成溶液再加入拌和水中,然后于其他材料拌匀。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随时检查和校正混凝土的流动性,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
⑵浇筑技术。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并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
现浇混凝土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上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上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为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浇筑混凝土必须不间断进行,当不得不间断时,也必须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本层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确保混凝土整体均匀密实,新旧混凝土做到有效衔接,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现浇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当进行三道振捣,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上的坡项。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存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札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⑶养护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2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⑴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时的质量控制。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
⑵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时的质量控制。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要掌握好混凝土达到终凝的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温20℃左右,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使模板脱离墙体,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2.2 钢筋连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⑴钢筋接头位置的控制。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⑵施工缝处钢筋的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如遇天气、施工组织、水电供应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以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插筋数量和伸入缝两侧的长度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板插筋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2.3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2]
⑴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控制。现浇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顺序、搅拌时间和振捣方法,以及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和养护,均应符合施工技术的要求,并严防雨天施工混凝土漏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狗洞。
⑵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必须通过加强振捣等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
⑶混凝土墙体和柱应分层浇筑的必须分层浇注,否则即使模板制作、安装合格也会因侧压力过大而出现胀模、跑模,给日后修补带来麻烦。
⑷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把关,满足施工要求。岗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如升降机操作工、焊工、电工等。主要工作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把关,例如进行混凝土振捣的工人,调整钢筋位置的工人,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工人,维护模板的工人等。
3 结论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并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成为建筑工程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晓刚.浅谈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9)
[2] 丁瑞沾.现浇混凝土施工缝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