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基于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管理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对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优势;施工组织管理
一、绿色建筑施工的特点及优势
绿色建筑施工的优势主要有:(1)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3)设置废物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 (4)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五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建筑施工也是融合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于一体的建筑。
推进“绿色建筑施工”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建筑施工”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建筑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所以“,绿色建筑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施工文明、CI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去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二、从组织管理角度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
1.组织管理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建筑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建筑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管理实施
(1)绿色建筑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建筑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建筑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建筑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1)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建筑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三、从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建筑施工的几点思考
1.施工扬尘的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達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噪声与振动的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蝕、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结束语
总之,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优势;施工组织管理
一、绿色建筑施工的特点及优势
绿色建筑施工的优势主要有:(1)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3)设置废物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 (4)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五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建筑施工也是融合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于一体的建筑。
推进“绿色建筑施工”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建筑施工”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建筑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所以“,绿色建筑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施工文明、CI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去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二、从组织管理角度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
1.组织管理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建筑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建筑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管理实施
(1)绿色建筑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建筑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建筑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建筑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1)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建筑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三、从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建筑施工的几点思考
1.施工扬尘的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達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噪声与振动的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蝕、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结束语
总之,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