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现代农业引领扶贫典范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米脂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抢抓机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从总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出发,以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板块开发、整村推进为基本原则,以一体两翼开发战略为指导方针,大力实施重点村、信贷扶贫、技能培训工作,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集中力量实施农业综合工发工作。三年来,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为米脂县开发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新的素材。
  
  重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以来,米脂县扶贫办及时转变观念,制定了《米脂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实施方案(2008-2010年)》,将5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群众最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将40%的资金按村民的意愿和生产习惯用于该村的产业开发,将10%的资金用于村容村貌建设,使重点村建设起到了整村推进的作用,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三年来,米脂县抉贫办肩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96个(占10年扶贫规划20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的48%)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2410万元。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新建乡村公路47.5公里,新建公路大桥18座,新修生产道路149公里,新建淤地坝20座,补建溢洪道21处,加同土坝47座,新修谷坊53个,增加台地221亩,新建人饮自来水工程10个村。二是在产业开发项目上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66万元,引进新品种羊子1400只,新建标准羊舍280问,新种草19200亩,使贫困户真正依靠重点利’建设,开发出稳定的收入来源项目,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三是在村容村貌建设项目上,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4万元,改厕20个,改圈舍20个,栽植绿化林9600株,改造农户院落3840户,美化、亮化、净化了庭院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板块扶贫进展顺利
  
  板块扶贫,连片开发是继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的又一重大扶贫开发新举措。2009年以来,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带左右”的扶贫开发方式,在印斗镇对岔等6个行政村投资160万元,实施了板块开发项目。从投入、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向板块区域倾斜,整合了各部门项目资金达947.6万元,其中:整合扶贫移民资金118 8万元,对峁圪塔村39户207人进行了移民搬迁,建成平房78间,并在移民新区配套实施了饮水工程、排洪渠道、拦洪坝等基础设施项目,彻底解决了移民新村的人畜饮水、道路和防洪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进、住得稳;整合旧房改造项目资金249万元,对惠家沟和峁圪塔两村206户870人实施了旧房改造项目;整合交通周资金32万元,在马家铺新修硬化村级道路4公里;整合城建局资金27.6万元,改造项目区40户农民危房;整合水利局资金52.9万元,在后印斗、高渠、惠家沟,峁圪塔四村配套实施了人饮工程,解决了685户2750人的饮水问题;整合发改委资金52万元在前印斗新修大桥一座,全线贯通了进村公路,并实施了粮田建设;整合卫生局资金1.8万元,在高渠、惠家沟、峁圪塔、马家铺四村建成村卫生室,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整合组织部资金13.5万元,在高渠、马家铺两村新建了村办公室,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
  有力的资金捆绑效应,带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板块区内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最陕、最强、最可靠的保障。
  
  小额信贷有声有色
  
  多年来,小额信贷工作举步维艰,国家、省、市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但“投放难、回收更难”的问题终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立足实际,米脂县扶贫办制定了《米脂县小额信贷投放回收实施办法》,由扶贫办确定扶贫范围,信用联社在扶贫办规定的扶贫范围内确定扶持对象。扶贫办按信用联社出据的贷款贴息单据给予贴息,并给予一定数量的贷款风险保证金,财政局全程参与监管。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得不到贷款扶持的困局,又有效地解决了回收难的问题。三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450万元,扶持贫困户1235户,重点对养羊、养鸡、养猪及高效农业进行了扶持。省、市领导多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各弟兄县也相继到米脂县学习,使得该项办法在全市得以推广。2008、2009年米脂县的小额信贷工作连续两年荣获榆林市先进奖。
  
  移民搬迁有新突破
  
  移民搬迁工作是有效解决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短期内很难就地解决贫困的一项有效扶贫开发措施。2008年以来,在总结过去几年捅花安置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米脂县移民扶贫异地开发实施方案》,全面实行了集中安置。按照“移民扶贫与板块开发区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能源建设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的原则,对银州镇王沙沟和印斗镇峁圪塔村实施的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包不揽,完全依据搬迁户的意愿,由搬迁户自主确定工队,自己施工建设;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扶贫办只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协调相关配套项目,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快致富。特别是2009年以来实施的旧房改造项目中,在取得移民搬迁经验的基础上,对峁圪塔、惠家沟两村的206户870人实施了旧房改造项目,按照“分户规划、村民自建,统一验收、合格兑现”的方法进行兑现补助资金,确保了村民满意、政府放心。2009年获全市“移民扶贫先进县”荣誉称号。
  
  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发展
  
  按照“规划设计科学化、建设项目公开化、缓坡梯田机械化、沟道治理坝系化、沟壑谷坊经济化、节水浇灌管网化、陡坡陡洼林草化、庭院沼气节能化、村容村貌整洁化、致富目标产业化”的“十化”治理模式,和“规划一次到位,措施一次配套,规模一次成形,效益一次达标”的要求,米脂县三年来投入财政资金1186万元,累计综合治理土地面积2万亩,实现了林、草、畜、粮、钱“五多”的多元化良性农业生态循环,达到了山青、水秀、村美、人富的治理目的。
  同时,狠抓项目区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界滩小流域治理项目中,以对岔村为中心,发展了养猪、红葱产业,使该村到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09年,好全山小流域治理项目中,以马家铺为中心,发展了红桃产业,并配备了水利浇灌设施,2010年,红桃收入达120万元,同比增收40萬元。为此,省、市验收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米脂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明确,效果突出,结构合理,增收显著,完成了计划任务,达到了开发目标,五年省级三次抽验均获殊荣,均被评为省级“优秀工程”。
  
  社会扶贫落到实处
  
  新一轮社会扶贫工作实施以来,通过争取与协商,神华集团在米脂县实行定点扶贫,以省国税局为牵头单位的9个省级单位在米脂县联合扶贫,以市林业局为牵头单位的13个市级单位在米脂县帮困扶贫。
  三年来,神华集团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00万元,建成“神华扶贫培训中心”大楼一座,救助贫困大学生1125名。省级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63万元,重点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项目进行了帮助扶持。为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推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制定了《米脂县“百企百村扶助行动”实施意见》,联系、组织、协调在“千企千利扶助行动”中的49个中、省、市、县级企业结对帮扶54个贫困村,组织全县50个党政事业单位和21名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0个贫困村。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村寻找致富门路,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三年内实现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增收1000元。目前,此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雨露计划”成效明显
  
  米脂县扶贫办始终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职教中心为平台,以化3ZII艺精品品牌专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创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新思路,坚持技能培训与素质培养相结台,不断完善培训——安置——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具体把好“四关”,即:学员选择关、培训质量关、就业安置关和资金报账关。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稳定率90%以上,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培训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三年来,共计培训家政、电子装配、电工等专业2600多名学员,分别输送北京、上海、西安、苏州等大城市就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85家新闻媒体都给予关注并跟踪报道。同时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市扶贫办的特别支持,把米脂县确立为“国家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县”。
其他文献
今年7月份以来,陕南和关中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陕西联通公司的通信网络造成了严重破坏。灾情发生后,陕西省联通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谢国庆总经理为组长的陕西联通抗洪救灾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部署防汛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救灾保通信的战斗中。  灾情发生后,省分运维部全体员工以强烈的责任感,不分昼夜地投入到抗洪救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战斗
期刊
绥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坚持“人性化”管理,以制度促进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提升在榆林市局和绥德县年度考核中,该局连年被评为“优秀单位”,并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机关”等荣誉在绥德县政风、行风测评中,该局连年名列前茅 (薛宝爱)
期刊
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是农业部授予的“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电是“陕西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单位”、“渔政执法先进集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集体”。  积极开展水产品质最安全监管。一、产地监管方面,积极推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截止目前,累计组织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3个,面积1390.9公顷,占西安市水产养殖面积近80%,组织66个品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数量、规
期刊
今年7月份,西安市进步青年文化发展中心组织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西安比亚迪公司的43位工友进行了一次调查。  43名工友中,除去两个年龄不详的,其余平均年龄21岁。除去1名1984年出生的,21名为85后,另有19名为90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初中或技校毕业的农家子弟。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中,可以看出农村新生代打工族立足社会的困惑与梦想。    低学历的打工族    如果没能在校继续读
期刊
如果脱去“打工诗人”、“底层写作”的外衣,郑小琼依然是一个珠三角打工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在流水线的程序下,我们所有的个性的东西都被迫收藏起来,放在自己工衣的某个角落里。”郑小琼说。  2001年,郑小琼从四川南充卫校毕业,离开老家南下广东打工。最初两年,她的生活在不断失业中度过,先是被一家黑工厂扣押了4个月工资,然后换到一家具厂上班,月底只拿到284块钱。想着家里为供她上学还欠下的近万元债务,
期刊
10月2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筹备委员会揭牌仪式”在杨凌示范区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陕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共同为筹备委员会揭牌。陕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石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周耀生分别致辞。陕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卫民主持揭牌仪式。筹备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
期刊
9月27日,广州荔湾区西村。  “我们摆的那个地摊,从这儿到那儿,很大,城管抓起来很方便。不像他们,一兜就走了。”周述恒下班回家时,看到天桥上那些摆地摊的,想起自己的当年,便手舞足蹈地对记者说。  周述恒的老家在四川达州,今年32岁的他,已有16年的打工史。2009年,他在网络上连载自传体小说《中国式民工》,引来50万的点击率。他自信满满地称,自己的小说涵盖了打工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需要同
期刊
他们的名字,仍然叫农民工,但除了户口上的归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生活,他们几乎从未经历过。  2010年1月31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这个群体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称谓——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农村进城务工者,在目前全国1.5亿农民工中,他们的人数大约占一个亿。  国庆长假期间,本刊记者奔赴广东,在东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先后形成了两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与父辈们相比,他们大多接受过较为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从学校直接走进城市社会,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他们对农业、农村、农民及土地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对农村乡土文化和制度性身份的认同感相对较弱,尤其对农村的一些传统习惯以及父辈们的生活方式持否定甚至是批评的态度。  同时,他们有
期刊
2009年9月20日,一座占地500多亩的中华石鼓园,在渭河南岸的秦岭脚下建成。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为高达56,9米的石鼓阁。这个被称为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名胜“第一高楼”的地标性建筑,已成为宝鸡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宝鸡古称陈仓,不仅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园林城市,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宝鸡是传说中的炎帝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在宝鸡,已发现新石器至商、周、秦、汉的大量文化遗迹。其中,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