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这是全国人民继2008年奥运会、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早就想要去上海世博会走一走,看一看了。这不,正好有一个采访的机会,小郝非常荣幸地可以走访世博,用DV的眼光来看看这奇妙的世界盛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是这样表述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其实,就我个人的感觉,城市是没有办法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消费主义的表现,眼下的环保形式、住房危机等都是城市化进程的负面表现,如果让我理解,我更希望这句英文可以翻译成“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只有更好的城市才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这表现在节能、环保、平等和友爱等等方面。而城市并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解决办法,这是我游览世博会之后感觉到的偏差。
用什么论据来支撑我的论点呢?世博会的展示除了建筑和场馆的配套服务,更多的是新技术和新能源的运用方式,这些对于城市来说都可以提高城市的能源使用率和人们的满意度,这样的科技发展和运用水平可以让城市更加美好,从而带动人们的生活。
简单的说过了我对世博会主题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今城市生活中视频的运用方式吧。从过去的海报和霓虹灯,现在已经随处可见视频播放装置,无论是在地铁还是公交车,甚至地下通道的广告也已经变成了液晶显示的方式。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和城市导航系统,这些都是使用了视频和视频呈现的方式来完成辅助功能的。从语音聊天到视频聊天,从朴素的手机通话到可视的3G通话,从耳听为虚的随时随地广播服务,到眼见为实的视频服务,这些都是城市生活中的视频表现,我甚至可以说未来的城市就是一个视频化城市,未来的生活也会是一个城市化的生活。
我用两天时间来走访世博会,第二天正好是世界杯开幕的日子,离开世博园在上海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世界杯开幕的转播,离开上海回到北京,北京的街头也随处可见晚上街头聚会看球的人群,从世博会到世界杯,从上海到北京,大城市和大事件的报道已经可以全程视频直播,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城市让生活美好了起来,而且这样的美好和视频息息相关。
计划和入园细节
在开始世博会之旅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朋友的在网络上的心得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结合世博园场馆的地理位置,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两天游览计划。
“先浦西,再浦东。先企业,再国家”。这是我对游览计划的总结,先从浦西的企业馆看起,这也就是世博园的D区和E区。这里交通非常方便,主要集中了各个企业馆和城市发展方案。
第一天的傍晚,我可以游览了浦西之后坐轮渡到浦东的国家馆区进行参观,这也就是世博园的A.B.C区,这里一个晚上肯定是看不完的,我只是为了拍摄其中中国馆的夜景,能浏览多少就看多少,剩下的第二天接着看。这样第二天通过地铁世博专线我就直接可以到达浦东世博园区了,从路程上会减少许多迂回。
我进入世博园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因为之前看到报道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时会出现拥挤,这多半是因为很多朋友要去赶早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这个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之前也已经通过朋友的文章和视频介绍看到了场馆内部的视频和建筑结构,所以我放弃了进中国馆的念头。这样我就没有必要早起赶到高峰期入园了,利用这段时间我可以多休息一下,所以我把入园的时间选在早晨10点。
走过曲曲折折的栏杆,就来到了世博会的安检口,我保证这是我走过最复杂的栏杆了,从这个侧面也印证了我之前说的,世博会早上的高峰期是很可怕的,不亚于北京早上的三环路。
进入园区之后会得到免费的地图,这对于每一个游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博园简直太大了,虽然会有服务精神出色的“小白菜”(世博志愿者)随时随地的帮助,但是地图可以让游览更加的有效率。
DV眼光逛世博
进入园区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在企业馆展区的人数应该没有浦东国家馆的人数多,在这里进入场馆参观的排队时间也会大大缩减。我的参观时间正式开始了。
我参观世博园的两天时间都赶上了阴天,天空阴沉、闷热,光线很平,这让我略微有些难过,不过能看到这么多庞然大物般的建筑也是非常兴奋的。世博园的巨大真得必须亲身感受才可以明白,在整个园区坐落着极大的建筑群,拥有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公园,还有周而复始运行的公交车,如同一个充满科技和理性的城市一般。
在世博园这样的演出随处可见,大家都在为表达各自的主题和理念拼命工作着,但是小郝我对于这些主题的内容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我的职业习惯是观察他们现场的视频使用情况。例如:这是在日本企业馆外拍摄的节目现场,他们在舞台的中间摆放了LED大屏幕,并且直接使用专业ENG摄像机作为信号源,从机位和大屏幕的显示可以看出现在正好是对面的摄像机在提供信号。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巨大的装饰物,这只红色的章鱼是日本章鱼丸的代言,当时没有品尝现在感觉挺遗憾的,不过现在让我联想,我一定会把这个装饰物想象成德国预测世界杯结果的“章鱼哥”。
石油馆外立面出的巨型LED显示墙,这个墙的特点是异型尺寸的三角形,另外在显示时画面并不垂直地面,这也是这次世博会很多视频演示的亮点。
不过这样的视频制作难度并不大,而且显示方式也不困难。试想如果要用投影来完成这个角度的视频投射,那么则会增加很大的制作难度。具体投影的方式下面我们会讲到。
同样是比较主流的LED播放方式,只不过这次完全垂直放置,视频与上行电梯角度一致,可以保证参观人员观看到拍摄视频。对于这样的大尺寸,垂直放置的显示方式,前期制作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完全都是CG稍微简单一些,只要按照尺寸来制作就可以了,但是实拍的话,构图和清晰度都需要精确控制,这是否仍然停留在理论上还不好说。
光影装饰增加神秘感,世博会的很多主题场馆都采用了视频结合声、光、电的方式,在现场氛围的营造上,光影效果和视频的运用成为了一个亮点。
例如在航天科技馆中,可以看到多种显示媒介和尺寸的投影影像,从垂直方式的拼接画面,到球形和圆形的画面,仅这一个角落就有三种成像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真是非常丰富。如果有机会去世博会参观也希望可以多留意这些细节。
多画面拼接。从上面四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个展示长廊使用了多画面拼接的效果,显示设备是10块LED显示屏,它们可以显示拼接而成的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同一画面,既可以串联画面,也可以并联画面。
投影的光线不但可以达到球型物体表面,还可以达到地面,在地面形成不断变化的视频,人们可以置身投影提供的影像之中,切身感受生动的画面,大大加强了互动的感觉。
隐藏投影。这是一组画面,分别是投影机位置和所投射出的画面,投影机被 隐藏在装饰物之中很难被观众发现,这也更加美化了现场环境,让投影机的出现不再突兀。
互动展示。在世博会中有很多互动环节,例如这个场景中,灯光可以和声音进行数据交互,只要鼓掌的声音达到一个峰值就可以影响灯光的颜色。这种互动在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声音控制灯光,只要绑定参数就可以完成,但是做如此庞大和复杂的项目还是很惊人的 ,而且这个场馆的全部建筑都是用了这样的互动方式。
其实,另一点感受是这样的,如果把这样的演示放在展览馆里,很多就变成了“神乎其神”的艺术品,但是现场参与的方式会更好,没有必要把科技神秘化,接触才是第一位的。而且视频做为数字艺术中的一支,这样的普及更有好处。
展馆内部的互动视频设置。除了无数的纤维组成的“灌木丛”,展馆内还有很多的光影可以和声音进行互动。
另外请注意,这里显示设备的放置,也是当下非常主流的展示方式。在商业展会上,LED以不被看作显示器,而是“建筑材料”,这些建材有它自身的特点,高科技、可以任意摆放、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而且可以反复利用。随着价格的不断探底,它肯定会成为展览展示的主流,而这样发展下去,视频的制作量也会大大增大。
360度环幕电影。这也是本次世博会的视频亮点之一,其实仔细观看会发现视频并不是360度的,而是180度视频对称排列,这样其实非常人性化,因为人类的视野无法达到360度,这样做是很多余的,但是180度的对称排列可以满足观众的多方位视角。
看看头顶上的投影机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视频采用无缝拼接的办法,并不是叠接画面的做法,所以难度很大。而且要保证亮度、色度均匀标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还真是一个大工程。
视频突出空间结构。在深圳城市馆中,视频以两种方式进行播放,一种是投影,另一种是各个角度摆放的电视。利用视频的手段,对于整个空间的结构做出强调,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电视墙的使用。采用多画面分频和完整画面的循环交替播放方式,对于展览空间中视频的特点和内容阐述而言,这是非常适用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展现环境的视频短片,一个城市的风貌立体且形象。
LED墙分割空间。正如之前说过的一样,LED等显示设备已经变成了“建筑材料”,当看到香港城市主题馆的LED规模和功能展示,我忽然想起了四合院中的照壁和屋中的屏风。使用它来分割空间,这样的想法也许还可以更加民用一些,这样视频和视频设备就会多元化呈现在老百姓面前。
投影垂直拼接。整合图中拍摄的一样,在一个卷曲的幕布上通过两台投影的投射,产生出波光粼粼的画面,整个视频影像的形式非常奇特,以至于在现场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观察投影仪的摆放角度和投射内容,拼接的效果如此之好非常难得。
场馆建筑外的LED。沙特馆是除中国馆外在世博园中需要排队时间最长的场馆,据说最长的排队时间是9小时,光是这个传言就已经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简直比《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都要长。其实除了“诺亚方舟“般的建筑特点,大家喜欢他的原因是里面存放着世界最大的IMAX电影,这足以告诉我们影响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除此之外,沙特馆还用LED作为场馆的装饰,这也是世博园中的主流场馆设计方案,来到浦东,晚上隔江拍摄浦西,会发现很多场馆外都包裹了大块的LED,基本等于在用这样的显示器盖了栋房子,这种感觉非常震撼,以至于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投影完成的艺术品展示。这是一组青花瓷的展示视频,使用视频可以很生动地描述出各种表现内容的造型,可以将繁杂的绘画结解构一层层的描摹过程。
视频互动。在匈牙利馆中体验了风能的发电原理,这个过程是通过互动视频的方式完成的,整个视频采用投影仪和红外线摄像头链接完成,挥手的动作会被红外线探头波捉到,这样就知道这样挥手产生的风能带有多少能量了。
同样方式的互动视频作品,采用红外线和异形LED形成来水池,并通过触摸在画面中产生涟漪。
绿屏抠像技术。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但是在这个世博会展示环节中可以通过绿屏抠像的方式实时输出画面。这里排队的人数很多,其实不用更多的理论介绍,只要实践一次,大家就知道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了。
全息影像的运用。同样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和名词了,小时候看《变形金刚》就知道了全息影像这个词,现在亲眼得见犹如老朋友见面一般。画面内容比较单调,但是大家排队从小孔中观看这样的影片,从远处看特别像老北京天桥的“西洋镜“,可惜没有外国说书人吆喝,不过这立体的感觉真得如同看了西洋镜一般。
看得到的世博会,看不到的视频高科技
在世博会的背后,其实是无数的科技进步带来的恩赐,如果从我眼光中向外开去,那就是视频话的未来。从3G网络中可视电话的实际应用,到视频导航系统,世博会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小集合而已,视觉科学的目的就是模拟人眼的感受,或者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的体验,我深信未来的影像是视频化的,因为视频是人性化的观看方式。至于摄影艺术的未来,只要它是艺术的,那就会留存下来,但是实用价值可能会升华。
电灯的出现没有消灭蜡烛,蜡烛变得更加浪漫。电视的出现没有消灭电影,电影变得更加高级。视频的出现不会取代摄影,摄影会更加追求艺术化,而视频则会发挥出更大的实用价值。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是这样表述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其实,就我个人的感觉,城市是没有办法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消费主义的表现,眼下的环保形式、住房危机等都是城市化进程的负面表现,如果让我理解,我更希望这句英文可以翻译成“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只有更好的城市才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这表现在节能、环保、平等和友爱等等方面。而城市并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解决办法,这是我游览世博会之后感觉到的偏差。
用什么论据来支撑我的论点呢?世博会的展示除了建筑和场馆的配套服务,更多的是新技术和新能源的运用方式,这些对于城市来说都可以提高城市的能源使用率和人们的满意度,这样的科技发展和运用水平可以让城市更加美好,从而带动人们的生活。
简单的说过了我对世博会主题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今城市生活中视频的运用方式吧。从过去的海报和霓虹灯,现在已经随处可见视频播放装置,无论是在地铁还是公交车,甚至地下通道的广告也已经变成了液晶显示的方式。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和城市导航系统,这些都是使用了视频和视频呈现的方式来完成辅助功能的。从语音聊天到视频聊天,从朴素的手机通话到可视的3G通话,从耳听为虚的随时随地广播服务,到眼见为实的视频服务,这些都是城市生活中的视频表现,我甚至可以说未来的城市就是一个视频化城市,未来的生活也会是一个城市化的生活。
我用两天时间来走访世博会,第二天正好是世界杯开幕的日子,离开世博园在上海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世界杯开幕的转播,离开上海回到北京,北京的街头也随处可见晚上街头聚会看球的人群,从世博会到世界杯,从上海到北京,大城市和大事件的报道已经可以全程视频直播,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城市让生活美好了起来,而且这样的美好和视频息息相关。
计划和入园细节
在开始世博会之旅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朋友的在网络上的心得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结合世博园场馆的地理位置,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两天游览计划。
“先浦西,再浦东。先企业,再国家”。这是我对游览计划的总结,先从浦西的企业馆看起,这也就是世博园的D区和E区。这里交通非常方便,主要集中了各个企业馆和城市发展方案。
第一天的傍晚,我可以游览了浦西之后坐轮渡到浦东的国家馆区进行参观,这也就是世博园的A.B.C区,这里一个晚上肯定是看不完的,我只是为了拍摄其中中国馆的夜景,能浏览多少就看多少,剩下的第二天接着看。这样第二天通过地铁世博专线我就直接可以到达浦东世博园区了,从路程上会减少许多迂回。
我进入世博园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因为之前看到报道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时会出现拥挤,这多半是因为很多朋友要去赶早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这个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之前也已经通过朋友的文章和视频介绍看到了场馆内部的视频和建筑结构,所以我放弃了进中国馆的念头。这样我就没有必要早起赶到高峰期入园了,利用这段时间我可以多休息一下,所以我把入园的时间选在早晨10点。
走过曲曲折折的栏杆,就来到了世博会的安检口,我保证这是我走过最复杂的栏杆了,从这个侧面也印证了我之前说的,世博会早上的高峰期是很可怕的,不亚于北京早上的三环路。
进入园区之后会得到免费的地图,这对于每一个游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博园简直太大了,虽然会有服务精神出色的“小白菜”(世博志愿者)随时随地的帮助,但是地图可以让游览更加的有效率。
DV眼光逛世博
进入园区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在企业馆展区的人数应该没有浦东国家馆的人数多,在这里进入场馆参观的排队时间也会大大缩减。我的参观时间正式开始了。
我参观世博园的两天时间都赶上了阴天,天空阴沉、闷热,光线很平,这让我略微有些难过,不过能看到这么多庞然大物般的建筑也是非常兴奋的。世博园的巨大真得必须亲身感受才可以明白,在整个园区坐落着极大的建筑群,拥有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公园,还有周而复始运行的公交车,如同一个充满科技和理性的城市一般。
在世博园这样的演出随处可见,大家都在为表达各自的主题和理念拼命工作着,但是小郝我对于这些主题的内容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我的职业习惯是观察他们现场的视频使用情况。例如:这是在日本企业馆外拍摄的节目现场,他们在舞台的中间摆放了LED大屏幕,并且直接使用专业ENG摄像机作为信号源,从机位和大屏幕的显示可以看出现在正好是对面的摄像机在提供信号。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巨大的装饰物,这只红色的章鱼是日本章鱼丸的代言,当时没有品尝现在感觉挺遗憾的,不过现在让我联想,我一定会把这个装饰物想象成德国预测世界杯结果的“章鱼哥”。
石油馆外立面出的巨型LED显示墙,这个墙的特点是异型尺寸的三角形,另外在显示时画面并不垂直地面,这也是这次世博会很多视频演示的亮点。
不过这样的视频制作难度并不大,而且显示方式也不困难。试想如果要用投影来完成这个角度的视频投射,那么则会增加很大的制作难度。具体投影的方式下面我们会讲到。
同样是比较主流的LED播放方式,只不过这次完全垂直放置,视频与上行电梯角度一致,可以保证参观人员观看到拍摄视频。对于这样的大尺寸,垂直放置的显示方式,前期制作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完全都是CG稍微简单一些,只要按照尺寸来制作就可以了,但是实拍的话,构图和清晰度都需要精确控制,这是否仍然停留在理论上还不好说。
光影装饰增加神秘感,世博会的很多主题场馆都采用了视频结合声、光、电的方式,在现场氛围的营造上,光影效果和视频的运用成为了一个亮点。
例如在航天科技馆中,可以看到多种显示媒介和尺寸的投影影像,从垂直方式的拼接画面,到球形和圆形的画面,仅这一个角落就有三种成像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真是非常丰富。如果有机会去世博会参观也希望可以多留意这些细节。
多画面拼接。从上面四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个展示长廊使用了多画面拼接的效果,显示设备是10块LED显示屏,它们可以显示拼接而成的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显示同一画面,既可以串联画面,也可以并联画面。
投影的光线不但可以达到球型物体表面,还可以达到地面,在地面形成不断变化的视频,人们可以置身投影提供的影像之中,切身感受生动的画面,大大加强了互动的感觉。
隐藏投影。这是一组画面,分别是投影机位置和所投射出的画面,投影机被 隐藏在装饰物之中很难被观众发现,这也更加美化了现场环境,让投影机的出现不再突兀。
互动展示。在世博会中有很多互动环节,例如这个场景中,灯光可以和声音进行数据交互,只要鼓掌的声音达到一个峰值就可以影响灯光的颜色。这种互动在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声音控制灯光,只要绑定参数就可以完成,但是做如此庞大和复杂的项目还是很惊人的 ,而且这个场馆的全部建筑都是用了这样的互动方式。
其实,另一点感受是这样的,如果把这样的演示放在展览馆里,很多就变成了“神乎其神”的艺术品,但是现场参与的方式会更好,没有必要把科技神秘化,接触才是第一位的。而且视频做为数字艺术中的一支,这样的普及更有好处。
展馆内部的互动视频设置。除了无数的纤维组成的“灌木丛”,展馆内还有很多的光影可以和声音进行互动。
另外请注意,这里显示设备的放置,也是当下非常主流的展示方式。在商业展会上,LED以不被看作显示器,而是“建筑材料”,这些建材有它自身的特点,高科技、可以任意摆放、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而且可以反复利用。随着价格的不断探底,它肯定会成为展览展示的主流,而这样发展下去,视频的制作量也会大大增大。
360度环幕电影。这也是本次世博会的视频亮点之一,其实仔细观看会发现视频并不是360度的,而是180度视频对称排列,这样其实非常人性化,因为人类的视野无法达到360度,这样做是很多余的,但是180度的对称排列可以满足观众的多方位视角。
看看头顶上的投影机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视频采用无缝拼接的办法,并不是叠接画面的做法,所以难度很大。而且要保证亮度、色度均匀标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还真是一个大工程。
视频突出空间结构。在深圳城市馆中,视频以两种方式进行播放,一种是投影,另一种是各个角度摆放的电视。利用视频的手段,对于整个空间的结构做出强调,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电视墙的使用。采用多画面分频和完整画面的循环交替播放方式,对于展览空间中视频的特点和内容阐述而言,这是非常适用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展现环境的视频短片,一个城市的风貌立体且形象。
LED墙分割空间。正如之前说过的一样,LED等显示设备已经变成了“建筑材料”,当看到香港城市主题馆的LED规模和功能展示,我忽然想起了四合院中的照壁和屋中的屏风。使用它来分割空间,这样的想法也许还可以更加民用一些,这样视频和视频设备就会多元化呈现在老百姓面前。
投影垂直拼接。整合图中拍摄的一样,在一个卷曲的幕布上通过两台投影的投射,产生出波光粼粼的画面,整个视频影像的形式非常奇特,以至于在现场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观察投影仪的摆放角度和投射内容,拼接的效果如此之好非常难得。
场馆建筑外的LED。沙特馆是除中国馆外在世博园中需要排队时间最长的场馆,据说最长的排队时间是9小时,光是这个传言就已经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简直比《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都要长。其实除了“诺亚方舟“般的建筑特点,大家喜欢他的原因是里面存放着世界最大的IMAX电影,这足以告诉我们影响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除此之外,沙特馆还用LED作为场馆的装饰,这也是世博园中的主流场馆设计方案,来到浦东,晚上隔江拍摄浦西,会发现很多场馆外都包裹了大块的LED,基本等于在用这样的显示器盖了栋房子,这种感觉非常震撼,以至于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投影完成的艺术品展示。这是一组青花瓷的展示视频,使用视频可以很生动地描述出各种表现内容的造型,可以将繁杂的绘画结解构一层层的描摹过程。
视频互动。在匈牙利馆中体验了风能的发电原理,这个过程是通过互动视频的方式完成的,整个视频采用投影仪和红外线摄像头链接完成,挥手的动作会被红外线探头波捉到,这样就知道这样挥手产生的风能带有多少能量了。
同样方式的互动视频作品,采用红外线和异形LED形成来水池,并通过触摸在画面中产生涟漪。
绿屏抠像技术。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但是在这个世博会展示环节中可以通过绿屏抠像的方式实时输出画面。这里排队的人数很多,其实不用更多的理论介绍,只要实践一次,大家就知道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了。
全息影像的运用。同样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和名词了,小时候看《变形金刚》就知道了全息影像这个词,现在亲眼得见犹如老朋友见面一般。画面内容比较单调,但是大家排队从小孔中观看这样的影片,从远处看特别像老北京天桥的“西洋镜“,可惜没有外国说书人吆喝,不过这立体的感觉真得如同看了西洋镜一般。
看得到的世博会,看不到的视频高科技
在世博会的背后,其实是无数的科技进步带来的恩赐,如果从我眼光中向外开去,那就是视频话的未来。从3G网络中可视电话的实际应用,到视频导航系统,世博会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小集合而已,视觉科学的目的就是模拟人眼的感受,或者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的体验,我深信未来的影像是视频化的,因为视频是人性化的观看方式。至于摄影艺术的未来,只要它是艺术的,那就会留存下来,但是实用价值可能会升华。
电灯的出现没有消灭蜡烛,蜡烛变得更加浪漫。电视的出现没有消灭电影,电影变得更加高级。视频的出现不会取代摄影,摄影会更加追求艺术化,而视频则会发挥出更大的实用价值。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