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思维与母语思维一直备受外语界的关注与研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倾向于使用母语去思维,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外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以及母语思维与外语思维的特点三部分进行探究与分析,阐明在不同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母语思维存在的合理性,并表明我们应该科学看待外语思维的培养与使用程度,为外语学习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语言 思维 母语思维 外语思维
  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是人类大脑的所思所想,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和载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总是运用自己的母语去思考问题。母语思维与外语思维很早就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习外语用外语思维还是母语思维一直是外语界争议的话题,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前者无疑占了主流地位。王初明认为,影响外语学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情感,一个是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目共睹,许多教师更是把学生学不好外语的原因归结为不会用外语思维,强调学生要用外语思维,避免母语思维。本文就外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为二语习得提供启发和参考。
  一、语言与思维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二者究竟孰先孰后,谁决定谁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佩尔与其弟子沃尔夫在论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提到,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没有语言思维是不可能的,即语言决定思维假说。这一假说具体包含两个部分,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所包含的特征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出来。一个人的思维形式受到一些它并不自觉知道的、不可改变的模式所控制。这些模式是他自己的语言中未被感知的、复杂的系统——只要通过与其他语言,尤其是那些不属一个语系的语言进行直率的比较和对比就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他的思维本身是使用某种语言进行的一—英语、梵文、或汉语。而且,每一种语言是一个广袤的模式系统不同于其他语言,其中有由文化决定的形式和类型,个人通过这些形式和类型不仅进行交际,而且分析自然,注意或者忽略各种关系和现象,表达他的推理,并且形成他自己的意识。无论是强式还是弱式表述,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对思维起决定作用,持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二、外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思维问题一直备受教学界的关注,外语教学大力倡导我们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即借助英语语言进行认识活动。然而,不少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中较为常见的想象,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
  1.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思维想象
  二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最早受到学者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践结果表明,大多学生无论外语水平高低,在完成一篇二语写作时,都在写作过程中依赖母语进行语码转换,有的甚至先用母语思维,用母语写,再翻译成二语文章。此外,还有研究对二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做了精确的量化分析,母语思维在内容和结构构思以及遣词造句上都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可见,母语思维是二语写作中较为普遍的想象。
  二语阅读中的思维模式研究是又一大重点,鞠秋红在对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中的思维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阅读理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介人母语思维,并藉此展开各项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母语除常用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将外语直接翻译成母语、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外,还用来联想文章以外的信息、对自我理解程度做出测估。在阅读难度不等的文章时,母语思维的参与在数量方面变化不大,但在作用上差异明显:在阅读高难度文章过程中,学生较多使用母语来总结文章内容、猜测词义句意、对文意理解与否作自我反馈;而在阅读低难度文章时,学生常常借助母语对文章进行联想、评价。
  2.双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
  对于双语学习者而言Cook(19941对59名一语、二语水平都较高的双语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以何种语言思维。所涉及的思维活动包括心算、记忆、无意识思维、祈祷和隋绪表达。结果显示在各类思维活动中,双语者的两种语言都积极参与思维。其中,以母语进行“祈祷”和“心算”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超過一半;其他各类活动中以母语思维的人数也不少,如以母语“无意识思维”和“记忆”的人数都接近一半。
  Cohen(1995)观察了32名在二语学校里学习西班牙语的美国学生,并用有声思维法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5个月的观察和对有声思维记录的分析,他发现尽管这些学生的二语水平很高,但是在认知处理过程中他们仍然较多地依赖母语思维。例如,在做以西班牙语表述的数学题时,一开始他们会用西班牙语把题目读一遍接着一部分学生立即转用英语思维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坚持用西班牙语思维,但一遇到困难之处.也立即求助于母语。
  此外,还有学者就不同思维模式对思维能力造成的影响做过相关研究,在此研究中,在澳大利亚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作为受试者,受试者被分成两组,两组学生完成了英汉不同语言的思辨能力测试题,结果表明,先做汉语题的学生明显比先做英语题的表现好,先做了英语测试再去做汉语测试的学生,在完成汉语测试时,表现明显出色。之后在对他们的访谈中得知英语题目更让他们感到困难和费解。
  3.外语使用者的体会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完一篇英语文章之后,当被问到文章讲解了什么,我们很难用英语再复述出内容梗概,而如果使用汉语复述,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其次,我们用英语讨论一个话题,遇到分歧争辩的时候,我们总是试图借用汉语以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香港地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试图用全英教学来授课,结果发现用英语讲解简单的知识点还可以,可一旦遇到复杂或者抽象的东西就很难再用英语继续下去,而且就同样的内容花费的时间也要比用汉语授课多的多。   三、母语思维与外语思维
  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总是借助母语进行思维活动,母语优势在思维过程中表现明显,用英语思维,是学会英语后自然产生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故意追求出来的,汉语和英语差别大,用两种语言思维,在很多情況下是相反和拧劲的,如汉语“教英语的老师”与英语“老师教英语的”。至于用英语思维来学英语,实际上是一个误区,英国人可以用英语思维,因为英语占据他的大脑,而中国人学习则一切思维活动被汉语占据,脑子里的思维没有英语思维的余地。英语思维是靠水平不断提高之后逐步形成的,即使英语思维形成了,他的汉语思维也不会停止。用英语时,他的思维会是NA"语言同时进行,比如英汉语都很好的人。不管用哪种语言接受了一句话,都可以在听完的同时翻成另一种语言,这证明两种语言实际上是同时活动的,除非他用英语学习一些新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汉语还没有,或来不及译成汉语,比如到国外学习新学科的名词,需要用英语思维,但若停止学习,过一段时间,还会把这些词译成汉语。由此可见,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头脑里的“母语优势”太强大,使我们一辈子不可能形成独立的英语思维,不仅初学者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干扰,即便外语水平很高的人也难以摆脱母语思维,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那样去思考,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外语思维的参与越强,母语思维参与便越小,反之亦然。然而,这一过程中,两种语言的思维始终都处于共存状态,二者之间始终发生着相互的作用。所以对初学者来说,不要追求此英语思维。英语思维是外国人的教学观点,其实是误区,因为外国人脑子里只有英语,体会不到汉语的干扰,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然而然。而我们用英语思维则很费劲,就必须先用听说读写的方法使我们的英语足够好和强大,足够与母语抗衡才行。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者多采用翻译法,用母语作为中介来学习二语,习惯于将所学的二语知识先用母语‘复制’之后再理解的一种语码转换的过程。大多数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过程中,实际上进行的是一种翻译过程而不是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表达的过程,即用母语思考之后翻译成英语,最后用英语表达出来。习英语要用英语思维(Think Englishly),不符合语言和思维的现实,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背离,只有英语是母语的人才能做到用英语思维,而以两种语言做母语的人很少,即使有,他们在思维和文化上也有不同的倾向。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也告诉我们,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其英语水平只能无限接近母语使用者的水平而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而这里所说的语言水平不仅指语言形式,还指语言背后的思想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知识。就目前国内外语学习者的现状来看,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严重制约了外语思维的形成,国内环境中接触外语的机会极其有限,外语使用的有限性造成了外语思维的有限性,外语技能的培养没有充分的条件保障,为了提高外语思维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模式,选择更地道的英语教材,更多接触外国原汁原味的文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植人身临其境的情景对话与探讨,培养学生养成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外语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 实施 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学习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民主平等的作风和丰富的情感等去鼓舞和打动学生。新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改革民主和谐 合作 激发 创设 效率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健
[摘要]高中英语无论是难度、深度还是词汇量及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都要比初中英语深得多,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一后,有部分学生会因无法适应难度的突然加深,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结果导致英语学习效果大为下降。因而高一时期,教师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渡。  [关键词]初中英语 高中英语过渡  高中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政治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归纳出“五环节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 教学导入 主体参与“四环节教学”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種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人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转型时期部队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任职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更新观念,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思路、课程设计、教材等课程资源,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育 任职教育理念 教学转型 课程资源开发 教学方法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作者对几所军事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调查发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院校教育加速转型,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许多原来从事学历教育,以培养生长干部为主的院校转变为培养各级各类在职军官和士官为主的任职教育院校。军队任职教育院校要发展,必须要改革创新,办出特色,把学院建设成为在某一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军事院校。  [关键词]任职教育 特色  一、军队任职教育理念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