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切重时弊,就是要找出危机对我国影响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作好对危机的应对。
由于我国金融的独立性,这次危机本不应对中国有较大影响,但是因为我国产品市场对国外的过度依赖,房地产泡沫比较严重和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了危机影响的放大。因此,应对经济危机,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这四方面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三大“隐患”
首先,是要重视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过大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9.7%,2000年发展到30.6%,2005年猛增到63.8%,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66.9%,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8个工业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大,当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国外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时,产品的出口必然萎缩,危机必然来临。根据对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的调研,出口订单减少,利润明显降低,生产越多越赔钱已经广为发生,浙江、广东一些企业关门、停产无不与此有关。
其次,是要重视房地产泡沫问题。由于房价的快速飚升,使住房价格远远脱离了广大百姓的收入水平,造成“刚性需求”者对住房购置的可望而不可及。另一方面,由于房价升值快速,住房成了最好的投资品,在海外热钱、山西煤老板和温州炒房团的推动以及开发商的炒作下,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越积越多,房价极度高企。金融危机到来后,炒家停止了购房,居民需房又买不起,于是造成200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住房市场明显滑落。房地产是社会消费的龙头产品,当房地产销量迅速下滑后,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钢铁、水泥、建材和诸多家居产品等60多个产业必然市场萎缩。
第三,是要重视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问题。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百姓消费能力为何不足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提出调动内需,但是10年过去了,我国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倒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如前所述内需不足,归根结缔是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为此一定要立足于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使启动内需的投入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要大量投资农村建设。从长远看三农问题仍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对三农的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对农村人口占多的地方加大投入。
其次,是要大量投入对农民的补贴、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当前推行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和购买电器补贴,还应加大力度。特别是要重视提升粮食价格和加强对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
第三,是要大量投入城市的居民住房建设。迄今为止,我们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只是改变了市民的统计口径,使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对“新市民”如何安排一直举旗不定,而且受到了既得利益的阻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建设廉租房,特别建设广大百姓可以承受的低价位住房作为投入重点,这不仅可以抑制商品房价位过高,推动60多个产业的尽快复苏,而且能够为解决广大新市民“住有所居”问题开避一条新途径。
结构调整要瞄准三个目标
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机遇。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弊端提出的。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瞄准以下三个目标,加大调整力度,强化技术改造。
首先,是要瞄准节约减排目标。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仅有世界总置的6%左右,但是我们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费却大大超过这个比例。基于此,我们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排污染这样一个目标,大力度的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调下来。
其次,是要瞄准自主创新目标。我国曾由于技术的落后,造成很多企业技术低下、风险增加,例如,我国生产1000亿米布,60亿套服装,50亿双鞋。此中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是赚取低价劳力——农民工的血汗钱。又如我国玻璃行业、电梯行业、洗衣粉行业、化妆品行业、饮料行业、相机及胶卷行业、电池行业等都被外资所掌控,造成了我们对市场掌控的被动和难度的剧增。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中,我们十分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对具有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第三,是要瞄准出口转型目标。伴随经济危机的发生,欧美市场的萎缩,要维持出口额,便不得不开发东盟市场、南美市场、俄罗斯市场乃至非洲市场。从浙江义乌2008年下半年的情况看,这些新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重视这些新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一些出口企业走出困境。但是,由于东盟、南美、俄罗斯等同欧美经济条件不同,文化需求不同,所以要占领这些新市场,一定要有相应的产品文化、产品造型和产品价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能适应出口转型的需要,搞好不同层次的适用创新,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在出口转型中,抓住机遇,站稳脚跟。
财政金融政策助扩大内需
应对经济危机,特别是确保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财政金融的政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力。为了确保前述三方面的建议能以落实,还需在财政金融使用方面出台三项举措。
首先,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要调动20万亿的居民存款进入消费领域,最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额度,这样既有利于增大国家财力,又有利于促进居民存款向消费领域流动,并有利于扩大内需措施的更好实行。
其次,是在国家机关推行厉行节约。我国的国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停留在40%以下,这同发达国家这个比值高达70%~80%相比,低出30~40个百分点。另外,内需难以调动也与国家机关消费国家财政比例过大和行政成本过高以及财政资金使用过于灵活、浪费较大,造成广大普通居民享用二次分配的机会极低有关系。为了使我国经济在这次世界金融风暴中安然无恙,应在国家机关层面上,励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钱用在居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内需的启动上。
第三,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确保劳动力有业可就,我们必须通过财政、金融的支持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银行贷款中切出较大份额,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创立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担保方面,应该出台一些松绑与放活的政策,对有专利技术或有信誉的企业,应允许以专利和信誉进行贷款。
由于我国金融的独立性,这次危机本不应对中国有较大影响,但是因为我国产品市场对国外的过度依赖,房地产泡沫比较严重和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了危机影响的放大。因此,应对经济危机,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这四方面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三大“隐患”
首先,是要重视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过大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9.7%,2000年发展到30.6%,2005年猛增到63.8%,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66.9%,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8个工业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大,当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国外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时,产品的出口必然萎缩,危机必然来临。根据对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的调研,出口订单减少,利润明显降低,生产越多越赔钱已经广为发生,浙江、广东一些企业关门、停产无不与此有关。
其次,是要重视房地产泡沫问题。由于房价的快速飚升,使住房价格远远脱离了广大百姓的收入水平,造成“刚性需求”者对住房购置的可望而不可及。另一方面,由于房价升值快速,住房成了最好的投资品,在海外热钱、山西煤老板和温州炒房团的推动以及开发商的炒作下,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越积越多,房价极度高企。金融危机到来后,炒家停止了购房,居民需房又买不起,于是造成200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住房市场明显滑落。房地产是社会消费的龙头产品,当房地产销量迅速下滑后,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钢铁、水泥、建材和诸多家居产品等60多个产业必然市场萎缩。
第三,是要重视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问题。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百姓消费能力为何不足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提出调动内需,但是10年过去了,我国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倒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如前所述内需不足,归根结缔是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为此一定要立足于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使启动内需的投入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要大量投资农村建设。从长远看三农问题仍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对三农的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对农村人口占多的地方加大投入。
其次,是要大量投入对农民的补贴、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当前推行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和购买电器补贴,还应加大力度。特别是要重视提升粮食价格和加强对城乡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
第三,是要大量投入城市的居民住房建设。迄今为止,我们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只是改变了市民的统计口径,使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对“新市民”如何安排一直举旗不定,而且受到了既得利益的阻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启动内需的投入一定要把建设廉租房,特别建设广大百姓可以承受的低价位住房作为投入重点,这不仅可以抑制商品房价位过高,推动60多个产业的尽快复苏,而且能够为解决广大新市民“住有所居”问题开避一条新途径。
结构调整要瞄准三个目标
这次启动内需的投入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机遇。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弊端提出的。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瞄准以下三个目标,加大调整力度,强化技术改造。
首先,是要瞄准节约减排目标。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仅有世界总置的6%左右,但是我们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费却大大超过这个比例。基于此,我们这次的结构调整,一定要立足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排污染这样一个目标,大力度的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调下来。
其次,是要瞄准自主创新目标。我国曾由于技术的落后,造成很多企业技术低下、风险增加,例如,我国生产1000亿米布,60亿套服装,50亿双鞋。此中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是赚取低价劳力——农民工的血汗钱。又如我国玻璃行业、电梯行业、洗衣粉行业、化妆品行业、饮料行业、相机及胶卷行业、电池行业等都被外资所掌控,造成了我们对市场掌控的被动和难度的剧增。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中,我们十分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对具有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第三,是要瞄准出口转型目标。伴随经济危机的发生,欧美市场的萎缩,要维持出口额,便不得不开发东盟市场、南美市场、俄罗斯市场乃至非洲市场。从浙江义乌2008年下半年的情况看,这些新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重视这些新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一些出口企业走出困境。但是,由于东盟、南美、俄罗斯等同欧美经济条件不同,文化需求不同,所以要占领这些新市场,一定要有相应的产品文化、产品造型和产品价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能适应出口转型的需要,搞好不同层次的适用创新,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在出口转型中,抓住机遇,站稳脚跟。
财政金融政策助扩大内需
应对经济危机,特别是确保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财政金融的政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力。为了确保前述三方面的建议能以落实,还需在财政金融使用方面出台三项举措。
首先,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要调动20万亿的居民存款进入消费领域,最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额度,这样既有利于增大国家财力,又有利于促进居民存款向消费领域流动,并有利于扩大内需措施的更好实行。
其次,是在国家机关推行厉行节约。我国的国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停留在40%以下,这同发达国家这个比值高达70%~80%相比,低出30~40个百分点。另外,内需难以调动也与国家机关消费国家财政比例过大和行政成本过高以及财政资金使用过于灵活、浪费较大,造成广大普通居民享用二次分配的机会极低有关系。为了使我国经济在这次世界金融风暴中安然无恙,应在国家机关层面上,励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钱用在居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内需的启动上。
第三,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确保劳动力有业可就,我们必须通过财政、金融的支持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银行贷款中切出较大份额,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创立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担保方面,应该出台一些松绑与放活的政策,对有专利技术或有信誉的企业,应允许以专利和信誉进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