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真实医学数据中肺结节患者的诊疗现状,探索肺结节的最佳诊疗路径。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借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嘉禾大数据临床研究平台,从影像档案系统(PACS)检索筛选出胸部CT扫描报告中含有"结节"字段的病例,建立所有患者(2013年7月至2021年11月门诊和住院)的基础数据库,在研究前删除患者隐私信息。进一步分析肺结节患者经随访、手术、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活检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探讨肺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共检测到233305例肺结节病例,其中男114378例,女118927例;肺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0北京嘉禾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真实医学数据中肺结节患者的诊疗现状,探索肺结节的最佳诊疗路径。
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借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嘉禾大数据临床研究平台,从影像档案系统(PACS)检索筛选出胸部CT扫描报告中含有"结节"字段的病例,建立所有患者(2013年7月至2021年11月门诊和住院)的基础数据库,在研究前删除患者隐私信息。进一步分析肺结节患者经随访、手术、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活检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探讨肺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
结果共检测到233 305例肺结节病例,其中男114 378例,女118 927例;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高,2017-2018年增长速度(30.41%~41.42%)高于2014-2016年(17.00%~26.03%);2013-2018年肺结节检出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019-2021年女性多于男性;2013-2019年肺结节检出较高的集中在55~85岁年龄段,2020-2021年肺结节检出显现年轻化趋势,高检出集中在35~85岁年龄段。其中104 458例进行了2次以上的随访,在随访数据库中以"支气管镜"和(或)"CT引导(肺部)"为条件检索出内科系统住院患者7 286例(做过肺部活组织检查),以"肺叶切除术"为条件检索出外科系统住院患者2 896例。恶性肿瘤检出率为2.35%(5 483/233 305)(内科2 791例,外科2 691例),其中腺癌3 279例,鳞癌1 028例,小细胞癌421例,非小细胞癌398例,未分型357例。非恶性病理4 698例,大部分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3 884例(82.67%)],肉芽肿506例,结核(抗酸染色阳性)104例,真菌(PAS/GMS染色阳性)70例,机化134例。有104 458例次(44.77%)患者进行了CT影像检查的随访,其中内科系统肺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检查前随访时间为6(3,18)个月,最长跨年度随访48个月。外科系统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随访时间为6(3,18)个月,最长跨年度随访42个月。
结论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长,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肿瘤检出率较低。检出结节后的最佳诊疗流程,应按照随访、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手术来进行。合理随访肺结节,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其他文献
Merkel细胞癌(MCC)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笔者报道了1例经125I粒子植入局部治疗的晚期MCC患者,通过治疗前后的18F-FDGPET/CT显像评估其疗效,分别从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MCC的特点,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MCC的认识并为125I粒子植入局部治疗晚期MCC患者提供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已在全球持续流行3年余,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经济的发展,至今特效治疗药物的种类及数目仍然有限。众所周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或异常的自我活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已开发出许多以EGFR为靶点的抑制剂并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然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表明EGFR在COVID-19等病毒性疾病中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或可用于抗病毒治疗。本文将重点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机制和疗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各年龄段均易感。康复的COVID-19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持续的急性COVID-19症状,或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新症状,这些在COVID-19康复后持续存在的症状被称为"长期COVID"或"COVID后综合征"。COVID-19后遗症可累及多个系统,相关研究、报道繁多,但缺乏梳理,现将国内外COVID-19后遗症及其可能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主要危害呼吸系统。该病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肌肉疼痛,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实际上,COVID-19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性季节感冒(流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可预见两者极可能在人群中共同循环传播。因此,确保对这两种呼吸道疾病进行最佳管理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监测并诊断出这些呼吸道病毒,将有助于减轻并发流感流行和COVID-19大流行的综合风险。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2年4月3日至28日在上海市奉贤区青高路集中隔离收治点进行隔离或治疗且资料完整的96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及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核酸检测结果,及解除隔离之后的1个月随访期数据。对性别、年龄、疫苗接种史、基础疾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及复阳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并将年龄、收治初始及过程中核酸Ct值、疫苗接种剂次及接种时间等因素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69例新型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在COVID-19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反应失调的关键组成部分。过度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会造成组织损伤,使机体发生高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使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可有效缓解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情加重恶化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COVID-19患者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体内广泛分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调控因子,对维持人体血压和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同时,ACE2还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受体,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引起的COVID-19,COVID-19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还可伴有肺、心、肾等多个器官的损伤。本文就ACE2在COVID-19中对靶器官的损伤作用进行总结,为临床上保护COVID-19患者器官功能,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肺腺癌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驱动基因(EGFR)阳性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021年1月至12月诊断为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共80例。PD-L1抗体检测选用22C3及配套检测平台,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1%为阳性,≥50%为强阳性;肺癌驱动基因检测选用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联反应法9基因联检,包括EGFR、KRAS、ALK、ROS、MET、RET、BR
目的探讨BRD4对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L1的表达及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中TCGA数据库,获取有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数据,对高表达PD-L1、BRD4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总生存率分析,并对PD-L1和BRD4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PD-L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选择高表达PD-L1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分别用si-NC和si-BRD4转染A549细胞株,获得NC组和敲低BRD4组。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2组的BR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19a、miR-21和miR-2053种目的基因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初次就诊手术的21例肺结节恶性病变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11例肺结节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miR-19a、miR-21、miR-205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勾勒,评估3种目的基因单独及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