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宗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独揽大权,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教学,教师讲学生记,使得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与权利,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改下科学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首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只有学有兴趣,产生参与的主观意愿,才能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以使教学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从而激起学生对科学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
  1.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增强教学的熟悉度。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入手,以熟悉的生活拉近学生与科学课程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度,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知识以直观的画面、优美的图片、生动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综合呈现出来;可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强烈冲击,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
  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宽松而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带给学生心理与身体上的放松与自由。此时的学生思维最活跃、大脑最活跃,才会有新看法,才能敢于提问。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是在教师的专制下被动学习,即使心有困惑也不敢提问。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而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与不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将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民主的氛围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之上。教师要抛下师道尊严,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共同参与者,一起展开互动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仅体现在学生参与的时间上,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能够充分将心中所思所想形成见解发表出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而踊跃地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才能独立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
  三、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的眼睛,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学生只有认真观察、学会观察、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1.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一定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展开有效的观察,才能通过观察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与资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观察要有一定的次序,或由上而下,或由表及里等等。如教学“果实的结构”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由表及里来展开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则是由上至下依次观察。同时,还要学会对比与比较,即通过观察能够找出物体之间的异同点,如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比较等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2.形成明确的观察目的。目的明确,才能展开细致而全面的观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自然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在观察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实验,做实验的目的何在。
  3.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文字等将所观察到的现象准确表达出来,认真做好观察后的记录。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就更为重要。如种子的发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让学生再做记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在做记录中来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态度与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四、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问题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思维,进而提出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影子,以学生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更能从发现与提出更多的问题。如在学习温度计时,我首先来让学生收看天气预报,然后就此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大部分学生自然就可以提出:气温为什么有高有底,如何来判断气温的高低,风雨的形成等等。
  2.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要重视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做好演示实验,并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与认真观察中来发现更多的问题。如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时,教师可在实验前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实验后让学生思考,操作是否合理,可否改进等等。
  五、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评价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即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点对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水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习动力,而非打击学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为学生发现、提出与分析问题提供源源不动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所限,在提问的过程中难免会现出各种各种的错误,此时教师不能武断否定,而是应先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其中的进步给予必要的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激起学生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要加以启发与指导,要让学生自行认识错误所在,自行修正。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为全新的教学思想与观念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走进科学的殿堂。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只有打破传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有效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线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有了大的改变。"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教师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