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与学生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双方应是平等的、互动的。然而,在以往的教育中,一些消极的师生交往方式,影响着师生关系,不利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以研究师生交往方式为突破口,畅达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改变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或方式,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就如何畅达师生关系,摸索出了通过让学生写作学后感这一途径,并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及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学后感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策略探讨。最后,对学后感撰写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学后感 畅达 师生关系 策略
一、背景分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师生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吻合,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近期发生的三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不足。
(一)月考之后的醒悟
作为一位有15年教龄的社会学科教师,我连续八年任教初三。虽然在学科教学上感觉游刃有余,但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上却未免生疏,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真正认识到隔阂缘于进入初三后的第一次月考。
当我拿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之后,我感觉题目非常简单。因为试卷上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我当时就想,这次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当成绩批改汇总出来后,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之中的结果,自己任教班级的成绩处于十个班级的中下游,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冷静之后,我不能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排除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原因之外,我更多地从自身去反思:题目的简单只是教师的感觉,学生未必能感觉到。我天天在课堂上讲课,到底学生是什么感受,我又一概不知。猛然惊醒,问题肯定出在我这里。
(二)一个学生的小纸条
有一天,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个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写的,纸条中的原文如下:
“老师,您有时候太烦了,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这样会使他们很尴尬。还有,倘若你上课讲故事的话,请一次性讲完。(注:这是同学们对你的秘密评价,请勿在大庭广众下读)”
看了这个纸条后,我的心马上一震,原来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隔膜。本以为当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我想给他一点点的思考时间,却被学生认为是使学生尴尬。我想把一个故事分几次讲完,为下次留下悬疑,而学生却不领情。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张小小的纸条,又让我发觉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尴尬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本学期开始,我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后,我首先对过去一年里学校“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来访量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学校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一年里接待的学生数量竟然是个位数。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心理问题了吗?事实证明却相反。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为什么学生有问题而不来向老师求助呢?我找来几个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学生的答复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谁还向老师求助呢?老师就知道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生言无忌,一语道破天机,是教师没有与学生达成真正心理层面的沟通,是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不和谐造成的。如此看来,心理辅导室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项事实,时时撞击着我的心胸。我在思考:教师若没有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设真诚沟通的桥梁,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去,也就难以把握学情。假如学生有意见和想法不愿意向老师表达,那么建立在师生双方非通畅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寻找一条怎样的沟通途径,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的小纸条,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小纸条呢?让学生写学后感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撰写学后感的实践操作
(一)对学后感的阐释
本文所定义的学后感是指师生每共同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对学习的感受、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文字,反馈给教师的一种做法。经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二)学后感的撰写策略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撰写真实学后感的前提
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即使教师让学生去写学后感,学生也很难把真实的想法反映到文字里面。那么,建立在非平等基础上的学后感,教师所得到的只能是非真的信息,无助于师生关系的畅达。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尊重学生的意见,学后感上签署个性化名字。
就学后感上要不要签署真实姓名,我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的建议是不签署真名,而采用自己创建的个性化名字。对此,我表示赞同。所以,每一期学生的学后感后面签署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学生给自己起的名字也是颇有创意,诸如“又见一双翅膀”、“会飞的鱼”等。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与学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而且有助于学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
(2)用幽默的语言去拉近学生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我从初三才接手的班级而言,发挥出我语言幽默的长处来,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我在初三第一学期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为例,学生不认识我,我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怎么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双方产生愉快的氛围?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到了初三,你们原来的社会老师不再教你们啦,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是因为我们学校采取了接力赛的方式,我现在从你们初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我还要在明年把这个接力棒交到高中老师的手中。
学生:原来是这样。
教师:接力赛需要我们在每一站都要拼尽全力,正如华罗庚所说:“为学应需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我相信如果我们师生双方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拼尽全力,那么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我当时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打消了学生对学校换教师的种种猜疑,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和任教的或者不任教班级的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把自己“变”成一个初中生,融入学生的团队里去。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排球。在一起运动的时候,我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甚至于学生还给我起了个“神投”的绰号(因为我罚球比较准)。大家都知道,一般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爱打球的比较多,在与他们一起活动的日子里,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话一点不假,就连这些在一般教师眼中的所谓“差生”,不但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活动,还愿意在课堂上听讲了。
(4)坚持说“你好”。
在校园里,一般是学生先主动问候老师,说声“老师好”。而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反应呢?有教师会向学生说“你好”,有点头的,也有微笑的,还有老师不太注意没有听见不作任何表示的。我的做法是,一定要回馈给问好的学生“你好!”不要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据同学们的反馈,我被他们私下评为学校最有礼貌的教师呢。是否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细节的把握上也是不容小视的。
2.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是畅达师生关系的有效抓手
(1)学生学后感写作的要求。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学后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写。我明确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题材不限,涉及的内容不限,字数也不限,但有一点要限制的是,必须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社会课的看法、想法,表达出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给学生提出宽松的写作要求。因为教师的目的不是看华丽的文采,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一个宽松的要求,学生最容易接受。
(2)教师的回复要认真、及时。
学生交上来了学后感之后,我都是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并回复反馈。通常是学生写了一行字,我的回复是两行;学生写了一段文字,我的回复是两段、三段文字。下面附上一则单某某同学的学后感及我的回复。
学生的学后感原文:
累!别睡!头不住地和课桌接触,抬头睁开睡眼,看见讲台上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溅,津津有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突然觉得自己身边有战斗机飞过,扫视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在和周公约会,四面鼾声连角起,口水直流三千尺。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这个时候只适合睡觉,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祖国的花朵应在阳光下成长,而我们却在这里逐渐枯萎。“铃……”惊起同学无数,一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犹如一滩鸥鹭。老师推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收了课本,走前还扔下了一句话:“不错不错,今天没有人做小动作,只是讨论的声音大了点,下次轻点。”一时没有忍住,一个白眼飞了出去,不过他是个高度近视肯定没有看见。伸伸懒腰,松松筋骨,计算着今天又死了几个脑细胞,又是一天过去了。(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我很欣赏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你能把古诗词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成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种模仿式的创新!
其次,感谢你用虚构的手法揭示了一定的真实的学校生活现状。你描绘的应该是下午的课堂现状,学生们很疲劳,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周公和温柔的阳光,更不会有那么多头与课桌的亲密接触。老师陶醉于自己的田地里而全然不去理会学生,学生也陶醉在自己的天地里,南柯一梦,双方相安无事。但是,从你的描写里,我能知道这是一次低效的课,无奈的课堂,谢谢你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了我!
第三,你能把教师说成是唐僧,说明在你心目中讲课的老师还不是很劣质。因为唐僧属于具有菩萨心肠的人,具有不怕困难,一往无前去西天取经的坚强意志。唯一不能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写“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难道唐僧也是牛魔王或者白骨精?
第四,可以肯定的是上这样的课或者接受目前的教育对你而言是一种精神折磨,你在无声地反抗。因为你觉得在慢性自杀哦,在枯萎而不是灿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教育给你们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教育如何改革,课堂如何改进,在困难面前,我们大家与其埋怨,不如一起面对!
学生的学后感虽然质朴,却蕴含太多的真实,学生的感受虽然有偏差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我认真及时地回复,希望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喜欢,心态起来越积极。
(3)对学后感的分类处理
学生学后感所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分个性和共性两大类。一类是如上面单某某同学所反映的现象,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属于共性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我除了作出书面回复之外,还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公开的解释。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听老师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答复,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他们说的话起到了作用,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引起了老师的关注,每当教师答复学生的学后感内容的时候,都是一次课中他们最专心听讲的时候,学生们满脸的灿烂笑容洋溢在脸上。
针对某一个同学的个别问题,我一般采取书面回答的方式,师生双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比如,第二次月考后,在下发答案卷的时候,我也没有多想,就把分数在8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此后,就有一位取名“candy包”同学在学后感中这样写道:
老师,你课堂上报出同学的成绩好像不太好,虽然只是报出较高分数的学生,差的则不报出来,但是,这样我觉得对暂时考的差的同学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还有你认为那些考得好的学生,但他们自己可能认为考的不理想,而你却将分数报出来,可能他们心里会有点不舒服。(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也许有偏执,请多多包涵)
在人们都疏于用文字传达信息的今天,不要小看了那看似冷冰冰的文字。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用红笔写下的文字非常重视,它往往能起到比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作用。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给“candy包”同学的学后感的回复为例,我给他写下了如下的回复:
看到你的学后感,我知道老师错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思考,我的做法没有考虑你们的心里感受,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不舒服,请你们原谅老师的过错好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进步!
我相信,看到我的回复之后,这位同学会原谅我的做法。实践告诉我,人和人的尊重形式是多样的,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表现是心灵层面的尊重,就是把学生的意见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不和谐。
3.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是畅达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践证明,不管你回复学生的话多么优美,也不管你回复的文字有多长,如果对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那学生是不领情的,不但不领情,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的影响。所以,我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总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去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对学生提出的缺点,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改正。
以第二次学后感为例,很多学生提到对我写的字看不清楚,因为我基本上写的是行书,偶尔还夹杂着自己独创的字,他们就提出要我把字写端正些。一个署名“紫风铃”的学生在学后感里就有这样的话:
“……老师,对于您的教学我渐渐开始适应也发现您真的很厉害,幽默,非常了解我们。但,我还是认为您上课的板书应该清楚一点!”
(2)对学生提出的非事实性的意见,教师要耐心解释。
学生的认识毕竟没有成年人全面、辨证。因此,他们的学后感内容里,难免会有不科学的表达。对此,教师就是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解释。以一位署名“青蛙王子”的学生的学后感为例,他在学后感里就写道:
“老师,我发现我们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学习社会有什么用呢?还有很多东西要我们去记忆,白白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
很明显,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课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就在给他的回复中写道:
“难道我们学习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真的没有联系吗?我看不是的!你看看,我们学习了PRED问题,就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们学校门前的河道,政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清淤,就说明我们在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个初中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要学习,社会也要学习,语文有记忆的内容,社会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记忆。要知道脑子越用越灵啊!”
(3)以学生为镜,查找自己的缺点。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不倾听学生的意见,不免会陷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而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潜意识行为全然不觉。
通过让学生写学后感,我才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缺点,如前面提到的板书不工整现象,讲课声音较低的问题,对课堂纪律要求宽松的问题,都是学生用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我还一直处于一种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三、对学后感管道实践运用的效果分析
(一)摸索出了一条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的良好途径
以前我也有与众多教师一样苦恼,总觉得学生对教师的好心也不太领情。通过实践,我发觉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达。自从我发现并采取了让学生写学后感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活泼有序的理想状态。我还是选取一个署了自己真实姓名(孙寅娜)同学的学后感来说明这个效果,孙同学学后感的原文如下:
“星期五进行了初三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考试,试卷发下来,我感到很高兴,反正比以前两次要好一点,但是,还不是我的理想目标。撇开这些,说另外的,我觉得你上课很有趣,对于那些上课调皮的学生,你只停一停,然后再说几句幽默的话,你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得很好。”
(二)探索出了一个让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我区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没有热情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再叙述。但是,自从我采取了让学生写作学后感,师生关系融洽之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改正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甚至他们还产生了自我责备心理。我从众多的学生学后感中选取两例予以佐证。一位署名莫晶晶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学期,可以说是真正地学习了社会,在这以前,我可以说上社会课是混日子。没有思考,同时也没有兴趣,考个好成绩,真是很简单,只要记忆力够好,八九十分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期,我对学习社会课很有兴趣,应该感谢您的正确引导,让课堂气氛很活跃,感觉像是在幼儿园一样,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次考试有了进步,心里很高兴,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再接再厉。‘是啊,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另一位署名沈春红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月的考试又结束了,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很理想,真是很着急,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真的很抱歉。您这一年的荣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上,您应该不会怪我们吧。”
从上面学生朴素的话语中,从更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的表达中,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社会学科,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三)开辟了一条学科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路子
古人说:汝果预作诗,功夫在诗外。我始终觉得德育不是集会上的高谈阔论,不是课堂上近乎教师祈求的忠告,德育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有德育,德育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事情。
正如我让学生写学后感,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文字传递过程中,那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却熔铸着师生真实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感。那在一般人看来平常的文字里,却在师生双方的心灵之间铺设了一根根畅达的管道,学生把所思所想传递给老师,老师用心去解读,师生双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场所。师生双方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善,渐趋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冲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3]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几百份学后感文章.
关键词: 学后感 畅达 师生关系 策略
一、背景分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师生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吻合,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近期发生的三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不足。
(一)月考之后的醒悟
作为一位有15年教龄的社会学科教师,我连续八年任教初三。虽然在学科教学上感觉游刃有余,但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上却未免生疏,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真正认识到隔阂缘于进入初三后的第一次月考。
当我拿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之后,我感觉题目非常简单。因为试卷上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我当时就想,这次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当成绩批改汇总出来后,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之中的结果,自己任教班级的成绩处于十个班级的中下游,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冷静之后,我不能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排除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原因之外,我更多地从自身去反思:题目的简单只是教师的感觉,学生未必能感觉到。我天天在课堂上讲课,到底学生是什么感受,我又一概不知。猛然惊醒,问题肯定出在我这里。
(二)一个学生的小纸条
有一天,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个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写的,纸条中的原文如下:
“老师,您有时候太烦了,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这样会使他们很尴尬。还有,倘若你上课讲故事的话,请一次性讲完。(注:这是同学们对你的秘密评价,请勿在大庭广众下读)”
看了这个纸条后,我的心马上一震,原来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隔膜。本以为当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我想给他一点点的思考时间,却被学生认为是使学生尴尬。我想把一个故事分几次讲完,为下次留下悬疑,而学生却不领情。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张小小的纸条,又让我发觉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尴尬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本学期开始,我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后,我首先对过去一年里学校“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来访量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学校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一年里接待的学生数量竟然是个位数。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心理问题了吗?事实证明却相反。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为什么学生有问题而不来向老师求助呢?我找来几个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学生的答复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谁还向老师求助呢?老师就知道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生言无忌,一语道破天机,是教师没有与学生达成真正心理层面的沟通,是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不和谐造成的。如此看来,心理辅导室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项事实,时时撞击着我的心胸。我在思考:教师若没有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设真诚沟通的桥梁,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去,也就难以把握学情。假如学生有意见和想法不愿意向老师表达,那么建立在师生双方非通畅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寻找一条怎样的沟通途径,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的小纸条,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小纸条呢?让学生写学后感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撰写学后感的实践操作
(一)对学后感的阐释
本文所定义的学后感是指师生每共同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对学习的感受、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文字,反馈给教师的一种做法。经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二)学后感的撰写策略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撰写真实学后感的前提
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即使教师让学生去写学后感,学生也很难把真实的想法反映到文字里面。那么,建立在非平等基础上的学后感,教师所得到的只能是非真的信息,无助于师生关系的畅达。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尊重学生的意见,学后感上签署个性化名字。
就学后感上要不要签署真实姓名,我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的建议是不签署真名,而采用自己创建的个性化名字。对此,我表示赞同。所以,每一期学生的学后感后面签署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学生给自己起的名字也是颇有创意,诸如“又见一双翅膀”、“会飞的鱼”等。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与学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而且有助于学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
(2)用幽默的语言去拉近学生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我从初三才接手的班级而言,发挥出我语言幽默的长处来,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我在初三第一学期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为例,学生不认识我,我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怎么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双方产生愉快的氛围?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到了初三,你们原来的社会老师不再教你们啦,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是因为我们学校采取了接力赛的方式,我现在从你们初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我还要在明年把这个接力棒交到高中老师的手中。
学生:原来是这样。
教师:接力赛需要我们在每一站都要拼尽全力,正如华罗庚所说:“为学应需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我相信如果我们师生双方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拼尽全力,那么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我当时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打消了学生对学校换教师的种种猜疑,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和任教的或者不任教班级的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把自己“变”成一个初中生,融入学生的团队里去。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排球。在一起运动的时候,我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甚至于学生还给我起了个“神投”的绰号(因为我罚球比较准)。大家都知道,一般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爱打球的比较多,在与他们一起活动的日子里,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话一点不假,就连这些在一般教师眼中的所谓“差生”,不但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活动,还愿意在课堂上听讲了。
(4)坚持说“你好”。
在校园里,一般是学生先主动问候老师,说声“老师好”。而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反应呢?有教师会向学生说“你好”,有点头的,也有微笑的,还有老师不太注意没有听见不作任何表示的。我的做法是,一定要回馈给问好的学生“你好!”不要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据同学们的反馈,我被他们私下评为学校最有礼貌的教师呢。是否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细节的把握上也是不容小视的。
2.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是畅达师生关系的有效抓手
(1)学生学后感写作的要求。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学后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写。我明确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题材不限,涉及的内容不限,字数也不限,但有一点要限制的是,必须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社会课的看法、想法,表达出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给学生提出宽松的写作要求。因为教师的目的不是看华丽的文采,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一个宽松的要求,学生最容易接受。
(2)教师的回复要认真、及时。
学生交上来了学后感之后,我都是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并回复反馈。通常是学生写了一行字,我的回复是两行;学生写了一段文字,我的回复是两段、三段文字。下面附上一则单某某同学的学后感及我的回复。
学生的学后感原文:
累!别睡!头不住地和课桌接触,抬头睁开睡眼,看见讲台上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溅,津津有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突然觉得自己身边有战斗机飞过,扫视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在和周公约会,四面鼾声连角起,口水直流三千尺。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这个时候只适合睡觉,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祖国的花朵应在阳光下成长,而我们却在这里逐渐枯萎。“铃……”惊起同学无数,一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犹如一滩鸥鹭。老师推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收了课本,走前还扔下了一句话:“不错不错,今天没有人做小动作,只是讨论的声音大了点,下次轻点。”一时没有忍住,一个白眼飞了出去,不过他是个高度近视肯定没有看见。伸伸懒腰,松松筋骨,计算着今天又死了几个脑细胞,又是一天过去了。(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我很欣赏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你能把古诗词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成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种模仿式的创新!
其次,感谢你用虚构的手法揭示了一定的真实的学校生活现状。你描绘的应该是下午的课堂现状,学生们很疲劳,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周公和温柔的阳光,更不会有那么多头与课桌的亲密接触。老师陶醉于自己的田地里而全然不去理会学生,学生也陶醉在自己的天地里,南柯一梦,双方相安无事。但是,从你的描写里,我能知道这是一次低效的课,无奈的课堂,谢谢你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了我!
第三,你能把教师说成是唐僧,说明在你心目中讲课的老师还不是很劣质。因为唐僧属于具有菩萨心肠的人,具有不怕困难,一往无前去西天取经的坚强意志。唯一不能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写“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难道唐僧也是牛魔王或者白骨精?
第四,可以肯定的是上这样的课或者接受目前的教育对你而言是一种精神折磨,你在无声地反抗。因为你觉得在慢性自杀哦,在枯萎而不是灿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教育给你们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教育如何改革,课堂如何改进,在困难面前,我们大家与其埋怨,不如一起面对!
学生的学后感虽然质朴,却蕴含太多的真实,学生的感受虽然有偏差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我认真及时地回复,希望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喜欢,心态起来越积极。
(3)对学后感的分类处理
学生学后感所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分个性和共性两大类。一类是如上面单某某同学所反映的现象,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属于共性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我除了作出书面回复之外,还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公开的解释。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听老师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答复,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他们说的话起到了作用,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引起了老师的关注,每当教师答复学生的学后感内容的时候,都是一次课中他们最专心听讲的时候,学生们满脸的灿烂笑容洋溢在脸上。
针对某一个同学的个别问题,我一般采取书面回答的方式,师生双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比如,第二次月考后,在下发答案卷的时候,我也没有多想,就把分数在8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此后,就有一位取名“candy包”同学在学后感中这样写道:
老师,你课堂上报出同学的成绩好像不太好,虽然只是报出较高分数的学生,差的则不报出来,但是,这样我觉得对暂时考的差的同学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还有你认为那些考得好的学生,但他们自己可能认为考的不理想,而你却将分数报出来,可能他们心里会有点不舒服。(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也许有偏执,请多多包涵)
在人们都疏于用文字传达信息的今天,不要小看了那看似冷冰冰的文字。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用红笔写下的文字非常重视,它往往能起到比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作用。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给“candy包”同学的学后感的回复为例,我给他写下了如下的回复:
看到你的学后感,我知道老师错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思考,我的做法没有考虑你们的心里感受,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不舒服,请你们原谅老师的过错好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进步!
我相信,看到我的回复之后,这位同学会原谅我的做法。实践告诉我,人和人的尊重形式是多样的,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表现是心灵层面的尊重,就是把学生的意见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不和谐。
3.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是畅达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践证明,不管你回复学生的话多么优美,也不管你回复的文字有多长,如果对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那学生是不领情的,不但不领情,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的影响。所以,我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总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去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对学生提出的缺点,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改正。
以第二次学后感为例,很多学生提到对我写的字看不清楚,因为我基本上写的是行书,偶尔还夹杂着自己独创的字,他们就提出要我把字写端正些。一个署名“紫风铃”的学生在学后感里就有这样的话:
“……老师,对于您的教学我渐渐开始适应也发现您真的很厉害,幽默,非常了解我们。但,我还是认为您上课的板书应该清楚一点!”
(2)对学生提出的非事实性的意见,教师要耐心解释。
学生的认识毕竟没有成年人全面、辨证。因此,他们的学后感内容里,难免会有不科学的表达。对此,教师就是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解释。以一位署名“青蛙王子”的学生的学后感为例,他在学后感里就写道:
“老师,我发现我们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学习社会有什么用呢?还有很多东西要我们去记忆,白白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
很明显,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课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就在给他的回复中写道:
“难道我们学习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真的没有联系吗?我看不是的!你看看,我们学习了PRED问题,就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们学校门前的河道,政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清淤,就说明我们在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个初中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要学习,社会也要学习,语文有记忆的内容,社会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记忆。要知道脑子越用越灵啊!”
(3)以学生为镜,查找自己的缺点。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不倾听学生的意见,不免会陷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而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潜意识行为全然不觉。
通过让学生写学后感,我才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缺点,如前面提到的板书不工整现象,讲课声音较低的问题,对课堂纪律要求宽松的问题,都是学生用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我还一直处于一种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三、对学后感管道实践运用的效果分析
(一)摸索出了一条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的良好途径
以前我也有与众多教师一样苦恼,总觉得学生对教师的好心也不太领情。通过实践,我发觉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达。自从我发现并采取了让学生写学后感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活泼有序的理想状态。我还是选取一个署了自己真实姓名(孙寅娜)同学的学后感来说明这个效果,孙同学学后感的原文如下:
“星期五进行了初三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考试,试卷发下来,我感到很高兴,反正比以前两次要好一点,但是,还不是我的理想目标。撇开这些,说另外的,我觉得你上课很有趣,对于那些上课调皮的学生,你只停一停,然后再说几句幽默的话,你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得很好。”
(二)探索出了一个让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我区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没有热情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再叙述。但是,自从我采取了让学生写作学后感,师生关系融洽之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改正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甚至他们还产生了自我责备心理。我从众多的学生学后感中选取两例予以佐证。一位署名莫晶晶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学期,可以说是真正地学习了社会,在这以前,我可以说上社会课是混日子。没有思考,同时也没有兴趣,考个好成绩,真是很简单,只要记忆力够好,八九十分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期,我对学习社会课很有兴趣,应该感谢您的正确引导,让课堂气氛很活跃,感觉像是在幼儿园一样,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次考试有了进步,心里很高兴,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再接再厉。‘是啊,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另一位署名沈春红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月的考试又结束了,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很理想,真是很着急,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真的很抱歉。您这一年的荣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上,您应该不会怪我们吧。”
从上面学生朴素的话语中,从更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的表达中,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社会学科,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三)开辟了一条学科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路子
古人说:汝果预作诗,功夫在诗外。我始终觉得德育不是集会上的高谈阔论,不是课堂上近乎教师祈求的忠告,德育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有德育,德育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事情。
正如我让学生写学后感,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文字传递过程中,那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却熔铸着师生真实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感。那在一般人看来平常的文字里,却在师生双方的心灵之间铺设了一根根畅达的管道,学生把所思所想传递给老师,老师用心去解读,师生双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场所。师生双方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善,渐趋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冲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3]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几百份学后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