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切实有效、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思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难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化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总是为社会服务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而改革基础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所有政府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共同举措。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投入不足
我国对中小学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8年美国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普及率为10:l,联网率达65%;英国在1995年该比例为18:1,而加拿大已基本实现了所有中小学的联网。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为100:1,每年只有少数学生能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学校建有校园网的则更少。缺少基础信息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信息教育的瓶颈。
2、难以普遍开设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这些国家就纷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有关课程,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学目标。而我国中小学近年才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显然不能适应高速推进的社会信息化进程。
3.认识不足
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为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就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轻视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纵然掌握了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当今世界已成为信息海洋,而人们仍时时感觉找不到需要的信息,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信息科学知识,从而不能有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生活的需求理应成为其学习的基本内容。社会信息化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地加快,教育已不能被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把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相统一,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今,社会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客观上要求现在的人都应学会利用信息。
在信息时代,一方面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人们需要及时获取信息,以了解世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满足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需求及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物质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观念的更新。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自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学校的教材制作便与纸和铅结下了不解之缘。计算机软件、光盘等电子图书的出现,使传统的教材制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子教材、电子图书馆,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而且融声、像、图、文于一体,传输简单,阅读方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
在未来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操作键盘和鼠标,制作教学软件,引导学生探索未钳世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增加投入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构建是一项花费钱财的工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学校资金困难,无米之炊不行,等米下锅耽误了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更不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规划不易贪大求详,但应具有前瞻性、标准性和实用性,能体现出“高起点、远打算、近着眼、有重点”的特色,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大事”的原则,分期分批,逐步到位。
由于大多数学校财力有限,自筹资金难度大,加之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面对应接不暇的升级调价,学校信息化建设困难较大。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争取财政专项补助和学校自筹等途径,解决信息化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在建设中要克服投入少,一次就到位的想法,除满足基本需要外,要进一步做好资源的整合,加大投入,增加必要的外援设备。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其次领导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要坚持抓培训、抓使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求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2)形式应灵活多样,要求分层次。教师们大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可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可结合学校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修培训。培训要做到分类分层次。比如网络管理人员是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教育资源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网络维护。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即能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交流和学习。骨干教师就是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并应用制作简单的软件,能辅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学科教师主要是教师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划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为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思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难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化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总是为社会服务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而改革基础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所有政府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共同举措。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投入不足
我国对中小学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8年美国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普及率为10:l,联网率达65%;英国在1995年该比例为18:1,而加拿大已基本实现了所有中小学的联网。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为100:1,每年只有少数学生能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学校建有校园网的则更少。缺少基础信息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信息教育的瓶颈。
2、难以普遍开设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这些国家就纷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有关课程,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学目标。而我国中小学近年才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显然不能适应高速推进的社会信息化进程。
3.认识不足
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为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就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轻视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纵然掌握了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当今世界已成为信息海洋,而人们仍时时感觉找不到需要的信息,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信息科学知识,从而不能有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生活的需求理应成为其学习的基本内容。社会信息化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地加快,教育已不能被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把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相统一,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今,社会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客观上要求现在的人都应学会利用信息。
在信息时代,一方面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人们需要及时获取信息,以了解世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满足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需求及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物质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观念的更新。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自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学校的教材制作便与纸和铅结下了不解之缘。计算机软件、光盘等电子图书的出现,使传统的教材制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子教材、电子图书馆,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而且融声、像、图、文于一体,传输简单,阅读方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
在未来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操作键盘和鼠标,制作教学软件,引导学生探索未钳世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增加投入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构建是一项花费钱财的工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学校资金困难,无米之炊不行,等米下锅耽误了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更不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规划不易贪大求详,但应具有前瞻性、标准性和实用性,能体现出“高起点、远打算、近着眼、有重点”的特色,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大事”的原则,分期分批,逐步到位。
由于大多数学校财力有限,自筹资金难度大,加之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面对应接不暇的升级调价,学校信息化建设困难较大。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争取财政专项补助和学校自筹等途径,解决信息化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在建设中要克服投入少,一次就到位的想法,除满足基本需要外,要进一步做好资源的整合,加大投入,增加必要的外援设备。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其次领导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要坚持抓培训、抓使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求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2)形式应灵活多样,要求分层次。教师们大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可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可结合学校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修培训。培训要做到分类分层次。比如网络管理人员是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教育资源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网络维护。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即能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交流和学习。骨干教师就是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并应用制作简单的软件,能辅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学科教师主要是教师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划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为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