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如何建设与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师生顺利完成各项实验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立实验室的宗旨,也是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创新
G647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规范管理行为的准绳。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一、改革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科研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分散型管理模式下,资源无法共享,设备使用率和效益双低的现象明显,加之管理人员不固定,也无法加强对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改革分散型管理模式,实现向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分散型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以课程设置为依托,学科单一、其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间融合交叉和渗透,实验内容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实验室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实验内容打破学科的界限,开展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才能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与创新
1.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实验室管理者人员队伍,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实验室管理者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敬业态度、应急能力,才能對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实践和科研效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因此对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是应当设置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者准入制度,这样可以筛选掉能力不足的管理者,让真正有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的管理者进入实验室,承担管理责任,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服务。二是应当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制度,把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写入日程,让培训成为提升既有的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基本手段,从而长期保持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效果。
2.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的改革创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果。一是应当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决策流程,完善决策制度,杜绝不合理决策、无效决策、决策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发生,决策应当做到有利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实验室网络系统。为促进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利用,建立高速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利用目前的因特网和校园内部网络,使不同院系、不同校际之间的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可以建立网上虚拟的综合实验室,以保证跨学科、跨领域研究项目的进行。在实验室管理网络中创建智能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时代的成果,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3.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能力,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合理利用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和师资资源,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是高校实验室教学应当在实验室承载能力范围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保证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确保不因为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超过实验室负荷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二是对实验室教学成果的考核要进行适当的创新,力求通过考核可以把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充分考察到,不可单方面地考察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成绩,也应当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这样的实验室考核工作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如此才能够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把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好做细,动员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郭凤德.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4( 3): 114-116.
[2]董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探讨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5): 106-107.
[3]张少翃.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多重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4(8) : 147-15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创新
G647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规范管理行为的准绳。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一、改革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科研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分散型管理模式下,资源无法共享,设备使用率和效益双低的现象明显,加之管理人员不固定,也无法加强对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改革分散型管理模式,实现向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分散型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以课程设置为依托,学科单一、其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间融合交叉和渗透,实验内容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实验室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实验内容打破学科的界限,开展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才能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与创新
1.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实验室管理者人员队伍,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实验室管理者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敬业态度、应急能力,才能對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实践和科研效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因此对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是应当设置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者准入制度,这样可以筛选掉能力不足的管理者,让真正有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的管理者进入实验室,承担管理责任,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服务。二是应当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制度,把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写入日程,让培训成为提升既有的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基本手段,从而长期保持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效果。
2.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的改革创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果。一是应当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决策流程,完善决策制度,杜绝不合理决策、无效决策、决策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发生,决策应当做到有利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实验室网络系统。为促进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利用,建立高速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利用目前的因特网和校园内部网络,使不同院系、不同校际之间的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可以建立网上虚拟的综合实验室,以保证跨学科、跨领域研究项目的进行。在实验室管理网络中创建智能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时代的成果,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3.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能力,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合理利用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和师资资源,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是高校实验室教学应当在实验室承载能力范围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保证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确保不因为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超过实验室负荷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二是对实验室教学成果的考核要进行适当的创新,力求通过考核可以把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充分考察到,不可单方面地考察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成绩,也应当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这样的实验室考核工作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如此才能够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把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好做细,动员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郭凤德.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4( 3): 114-116.
[2]董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探讨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5): 106-107.
[3]张少翃.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多重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4(8) : 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