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注入式”教学法已不能适用有效教学的要求,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在这一形势下转变教学方法,使之符合现代教育观提出的教学要求,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
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理解方面常常出现一定的困难,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并把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需要出发,还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知识,本文笔者以“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常常面对陌生的数学知识产生距离感,这样不但使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情境,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笔者在进行“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正数与负数的意义,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出示事例:“温度零上10度与零下10度;卖出10支铅笔与购入10支铅笔,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5米”,这些事例都与学生的已有常识息息相关,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境中,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者的区别,在学生陷入沉思的情况下,引出正数与负数这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正数与负数的意義,最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投射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问题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依赖心理,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听教师“讲”,导致一堂课后,学生思维能力未得到提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并在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后,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断的提高各项思维能力。
笔者在“有理数的乘法”教学中,本章节是在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为了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首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2)+(-2);(-2)+(-2)+(-2)”,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并在对负数减法计算灵活掌握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随后笔者再次提出新问题:“(-2)×2;(-2)×3”,请学生猜想各式的值,有些学生比较已有的知识2×2;2×3,大胆的猜测问题的答案,得到“-4;-6”,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得到一定的奖励与赞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惫情绪,还能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笔者在进行“统计调查”教学中,首先把本章节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为:“学生各学科的喜爱情况”,第二个为:“体育运动的喜爱项目”,再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展开游戏比赛,学生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利用条形图或者柱状图描述图形、总结调查出的现象与意义”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各尽其职,如:部分学生通过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数据;小组中有专门整理数据的学生;描述数据时,小组内全体学生分析各个图形的优缺点,并对揭示数据信息的统计图进行选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对现象进行分析,最后,两个小组分别对探究过程与所得结果进行展示,笔者对于两个小组各项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为小组中的一份子,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增加主动学习的动机,还能通过这一游戏的开展,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通过生活化、问题化、游戏化等情境的创设,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0(3):82-84.
[2]陈盈润.情境教学,多彩课堂——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3).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
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理解方面常常出现一定的困难,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并把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需要出发,还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知识,本文笔者以“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常常面对陌生的数学知识产生距离感,这样不但使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情境,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笔者在进行“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正数与负数的意义,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出示事例:“温度零上10度与零下10度;卖出10支铅笔与购入10支铅笔,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5米”,这些事例都与学生的已有常识息息相关,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境中,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者的区别,在学生陷入沉思的情况下,引出正数与负数这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正数与负数的意義,最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投射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问题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依赖心理,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听教师“讲”,导致一堂课后,学生思维能力未得到提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并在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后,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断的提高各项思维能力。
笔者在“有理数的乘法”教学中,本章节是在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为了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首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2)+(-2);(-2)+(-2)+(-2)”,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并在对负数减法计算灵活掌握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随后笔者再次提出新问题:“(-2)×2;(-2)×3”,请学生猜想各式的值,有些学生比较已有的知识2×2;2×3,大胆的猜测问题的答案,得到“-4;-6”,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得到一定的奖励与赞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惫情绪,还能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笔者在进行“统计调查”教学中,首先把本章节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为:“学生各学科的喜爱情况”,第二个为:“体育运动的喜爱项目”,再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展开游戏比赛,学生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利用条形图或者柱状图描述图形、总结调查出的现象与意义”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各尽其职,如:部分学生通过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数据;小组中有专门整理数据的学生;描述数据时,小组内全体学生分析各个图形的优缺点,并对揭示数据信息的统计图进行选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对现象进行分析,最后,两个小组分别对探究过程与所得结果进行展示,笔者对于两个小组各项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为小组中的一份子,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增加主动学习的动机,还能通过这一游戏的开展,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通过生活化、问题化、游戏化等情境的创设,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0(3):82-84.
[2]陈盈润.情境教学,多彩课堂——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