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历史变革及其特征(1980-2010)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借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到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再到结合中国国情尝试自我创新的艰难历程。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始终是推动教学方法变革的主导力量,教学方法的变革日趋变得理性,传统教学方法仍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仍基本处于概念化阶段。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
  作者简介:张秋玲(1973-),女,山东巨野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80-02
  
  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30个年头,其规模发展足以令国人和世界瞩目,其教学方法的发展虽然不尽如人意却也艰难前进。经过30年的摸索与探索,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借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到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再到结合中国国情尝试自我创新的艰难历程。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轨迹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历史变革过程是学习普通高等教育和国外(尤其是德国)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借鉴、吸收、反思和甄别的过程。总体上来看,不同的阶段呈现相对独立的不同特征。
  1.1980~1997年——直接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
  这一时期是高职教育的孕育与探索阶段。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人们关注的是它协调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比例的功能,看重的是其规模发展,强调的是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研究的重点是高职教育的宏观定位,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高职?为什么要办高职?大力办高职的依据是什么?高职教育总体上呈现出办学经验缺乏、高职特色并不明显。“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1]其教学方法的变革基本上处于普通高等高等教育的引用阶段。理论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并在很大程度上将讲授法异化为“满堂灌”讲授法、“填鸭式”讲授法或“注入式”讲授法。实践教学以实验、实习、实训为主,且多以浅层次示范性实验为主,即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观察性实验,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获取相关理论知识,而对涉及到知识应用、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的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训、实习的应用较少且多流于形式。
  2.1998~2005年——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的改革方向逐步明朗
  这一时期是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相对宏观的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套用普通教育教学方法为主,强调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但教育部已经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的改革方向,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起先,教育部利用行政手段,2000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育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2]2003年启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选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国际商务、旅游管理与服务6个专业的900名职教骨干教师,作为职教师资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培训、接受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与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体的学习与训练。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学习、吸纳,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导向逐渐发生了转变且日渐明朗,这一转变在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得到具体体现。该《方案》将“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知识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指导方案特别强调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
  至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式成为教育部官方提倡和推崇的教学方法,从而引起人们对此的高度关注,为高职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理论界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关注和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政治导向。但在这一阶段,外来教学方法多是限于引进话语层面的介绍与讨论,更多停留在教育观念、理念层面的介绍与倡导,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多局限于方法操作程序的介绍,而对于方法使用的背景、环境、条件及其对象缺乏整体观照;在实践中的实施探索也仅限于形式的套用,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是引进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作用以及这些方法在我国现阶段情况下使用的局限性与可能性,对这些方法之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较少关注。
  3.2006~2010年——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实践阶段
  2006年5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重大调整的决策,指出规模扩张要放缓,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从规模连续7年扩张转向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实现了“软着陆”。在此大大背景下,2006年11月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标志着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真正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逐渐下移,尤其是2006年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纳入建设的主要内容,为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力的保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学习和模仿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成为这一时期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
  自2007年始,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InWEnt)开始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中国的职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中一个重要的单元就是介绍“行动导向的培训方式”;2006年教育部成立的专门教学研究机构——新世纪教学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每年定期举办两期国内、两期国外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之一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此相呼应,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如江苏、天津、北京等)、学院(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都将赴德国培训作为师资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师资培训的不断推进,教育实验也逐渐兴起,教育实验中形式借鉴和验证的成分较多,且缺乏科学的实验设计,其实验结果多为感性的经验总结描述,不具备统计上的说服力。
  总体而言,现阶段教学方法的变革依然处在一个消化吸收的阶段,先进的教学观念逐渐被了解和接受,如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用于高职教育教学实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虽然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但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已在悄然培育之中。
  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特征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变革是独特的,对其独特性进行仔细地分析鉴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方法变革过程中个性与共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就目前而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发展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教育行政部门是推动教学方法变革的主导力量
  由以上梳理可以看出,30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明显的行政主导特征,其主导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教育部以政策的形式明确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导方向,并成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在实践中切实推进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的师资培训项目;二是各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响应教育部政策倡导,配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在师资培训政策和培训实践中大力倡导、推进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师资培训项目。使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在形式上得以有序开展,在范围上得以基本普及,为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2.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日趋理性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初始阶段是直接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随着国家交流的开展,学习德国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式,且一度将德国的教学方法等同于先进的教学方法,原有的教学方法等同于落后的教学方法。但通过师资队伍培训的不断推进和教学实践中的形式模仿的不断深入,中国高职教育者面对德国教学方法的态度变得日趋理性,意识到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的背景与我国高职教育生长背景的差异性,他们不再迷信国外的教学方法,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德国教学方法和国产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研究的立足点建立在中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之上,开始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凸显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3.传统教学方法仍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传统总是一种稳定且又稳固的力量在影响着现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例外。一是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行为趋向于已有传统。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是由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出的团体,在外部条件不足以促使其进行教学方法变革时,其遵循的依然是其熟悉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使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其本质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二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可行,适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三是对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采取逐步消化与整合的态度。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其有效实施更是如此。面对国外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者只能根据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消化、吸收,将其有效成分合理地吸纳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
  4.教学方法改革概念化
  虽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令人兴奋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变革并未出现大量实质性的突破,出现了教学方法改革“概念化”的尴尬局面。所谓“概念化”是指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被广大一线教师所认识、了解,却很少有人真正地理解新的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教学思想、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更少人去积极主动地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一些文本的应用,尤其是一些申报材料文本中的应用,“精品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都是写给别人看的”这一业界的公开秘密形象地揭示了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聂彩林,等.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都存在着特点不够鲜明、突出,在规划制定中定位不够准确,办学目标不够清晰、科学等问题.对此,西部地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的完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基金制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评审和项目管理体系,在我国建立起一种新的基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相关概念及标志,分析了当前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指出了和
课程与知识息息相关.建构主义对于知识特性的认识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复杂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以及默会性等特性.基于对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每所高校都非常重视。但很多高校重视教学工作的管理,忽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重视制度建设,忽视人的建设。拟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起,谈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王莉(1974-),女,江苏宝应人,扬州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基础科学发展需求,在“十五”期间实施了试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目的是希望能够集成不同
研究生德育内容要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发挥研究生德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需要处理
1 NSF和NSFC资助目标的不同rn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政府拨款、宏观引导、自由申请、民主评审”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基金制已成为包括
从专业课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入手,根据多年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对"体验"式教学在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主张学生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课堂上的问题引入、体验操作、合作互动、自我反思,学会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