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对于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文学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對此,教师有必要结合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活动的优化调整,以便在打造趣味课堂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品质。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语文;游戏;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源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也会主动地耗费自身的精力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究,从而自然地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以往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在枯燥、机械的学习方式中感受不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也无法激活学习语文知识的活力。所以,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为学生打造趣味化的学习模式,以便学生基于兴趣出发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一、使用媒体技术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素材,但是,在教材上所安排的知识,大多数以静态、抽象的形式进行呈现,对于学生的理解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势必会让低年级的小学生陷入抽象的漩涡之中,从而降低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而现代教育资源具有对抽象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作用,所以,为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产生建构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利用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下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四季》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效果。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介绍四季变化的视频,使得学生被丰富的色彩和悠扬的音乐抓住目光,主动地转变学习的状态。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四季美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产生学习本节课的动力。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知道四季的特点是怎样的吗?”的问题,并让学生伴随这一问题展开阅读活动。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后,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感受到四季的特点,然而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却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此,教师再根据文本的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展示相应的图片,促使学生在图文并行的学习方式中,逐步增强对四季特点的理解效果。
不难看出,教师使用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变换文本在课堂上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刺激自身视听感受中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以便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中,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二、创建游戏活动
游戏是符合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和爱好的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便真正地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设定游戏活动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游戏是为教育任务所服务的,因此游戏应当体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玩乐之余真正地掌握语文知识,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游戏活动中,造成顾此失彼的学习现象。
例如,在《四个太阳》这节课的生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汉字的识读。首先,教师先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指出“挂”“街”“园”等生字,是本节课中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挂”“街”“园”等生字的读音和含义,使得学生对这些生字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紧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游戏的规则:教师使用荧屏为学生展示“挂”“街”“园”等生字,当荧屏上显示一个生字后,学生进行答题权的抢答,对于抢到答题权,且读对生字发音的学生,获得一分,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积分最多的一名学生获得最终的胜利。之后,教师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挂”“街”“园”等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进行记忆,为参与游戏活动做好准备。在学生准备完毕后,教师按照如上规则展开游戏活动,使得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挂”“街”“园”等生字的记忆。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奖励,以便学生获得成就感。
可以看出,游戏活动对于缓解教育压力,营造轻松氛围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将游戏活动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之余增强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效果。
三、开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模拟情境的活动,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于情境中增强理解知识的效果,完成对知识的深度认知。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重视角色扮演活动的应用,能够真正将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自主分析文本内容、重现文本情节中,产生建构语文知识的兴趣,逐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基于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现故事情节。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让学生对文章中故事情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使其成为展开角色扮演的剧本。紧接着,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的划分,以便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角色扮演的机会。在角色分配完毕后,学生依照剧本重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使得学生可以在直观的学习方式中,真正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基于这一过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基于实践的方式重现了文本内容,在沉浸角色之中感受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显而易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高涨情绪中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
总而言之,趣味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并非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实践的过程。在未来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继续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以便在不断尝试中,逐步探索出一套打造趣味语文课堂的方法,促进语文课程的优质讲解,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军.创新教学 打造小学语文趣味课堂[J].考试周刊,2017(97):55.
[2]曾莉.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1):25.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语文;游戏;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源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也会主动地耗费自身的精力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究,从而自然地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以往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在枯燥、机械的学习方式中感受不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也无法激活学习语文知识的活力。所以,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为学生打造趣味化的学习模式,以便学生基于兴趣出发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一、使用媒体技术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素材,但是,在教材上所安排的知识,大多数以静态、抽象的形式进行呈现,对于学生的理解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势必会让低年级的小学生陷入抽象的漩涡之中,从而降低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而现代教育资源具有对抽象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作用,所以,为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产生建构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利用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下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四季》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效果。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介绍四季变化的视频,使得学生被丰富的色彩和悠扬的音乐抓住目光,主动地转变学习的状态。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四季美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产生学习本节课的动力。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知道四季的特点是怎样的吗?”的问题,并让学生伴随这一问题展开阅读活动。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后,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感受到四季的特点,然而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却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此,教师再根据文本的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展示相应的图片,促使学生在图文并行的学习方式中,逐步增强对四季特点的理解效果。
不难看出,教师使用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变换文本在课堂上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刺激自身视听感受中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以便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中,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二、创建游戏活动
游戏是符合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和爱好的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便真正地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设定游戏活动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游戏是为教育任务所服务的,因此游戏应当体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玩乐之余真正地掌握语文知识,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游戏活动中,造成顾此失彼的学习现象。
例如,在《四个太阳》这节课的生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汉字的识读。首先,教师先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指出“挂”“街”“园”等生字,是本节课中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挂”“街”“园”等生字的读音和含义,使得学生对这些生字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紧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游戏的规则:教师使用荧屏为学生展示“挂”“街”“园”等生字,当荧屏上显示一个生字后,学生进行答题权的抢答,对于抢到答题权,且读对生字发音的学生,获得一分,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积分最多的一名学生获得最终的胜利。之后,教师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挂”“街”“园”等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进行记忆,为参与游戏活动做好准备。在学生准备完毕后,教师按照如上规则展开游戏活动,使得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挂”“街”“园”等生字的记忆。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奖励,以便学生获得成就感。
可以看出,游戏活动对于缓解教育压力,营造轻松氛围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将游戏活动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之余增强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效果。
三、开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模拟情境的活动,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于情境中增强理解知识的效果,完成对知识的深度认知。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重视角色扮演活动的应用,能够真正将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自主分析文本内容、重现文本情节中,产生建构语文知识的兴趣,逐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基于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现故事情节。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让学生对文章中故事情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使其成为展开角色扮演的剧本。紧接着,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的划分,以便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角色扮演的机会。在角色分配完毕后,学生依照剧本重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使得学生可以在直观的学习方式中,真正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基于这一过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基于实践的方式重现了文本内容,在沉浸角色之中感受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显而易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高涨情绪中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
总而言之,趣味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并非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实践的过程。在未来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继续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以便在不断尝试中,逐步探索出一套打造趣味语文课堂的方法,促进语文课程的优质讲解,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军.创新教学 打造小学语文趣味课堂[J].考试周刊,2017(97):55.
[2]曾莉.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