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道題目:航行在人海上的船里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上的船长几岁?
教育研究者首先拿这题测试法国学生,结果4%的法国学生回答说:“75-32=43,船长是43岁。”看到这则报道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产生了疑惑,是不是媒体为制造轰动在胡编乱造?于是,有人拿来测试中国的中小学生。抽样结果显示,回答“43岁”的比例超过法国学生,甚至还有高中学生也答“43岁”。
一道本来无解的题目,他们非但做了且算出了結果,因为他们都“身经百战”,参加过无数场考试,且从来没见过没有答案的问题。
受这道题目的影响,又有人用下面一道题来测试学生:一位探险家向南走了1英里,然后,折向东走了一段路,再后来,又向北走了1英里,结果他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并遇上了一头大熊。请问,他见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熊?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其实,根据地理知识就能找到答案。既然他两次转向回到了原地,那就一定是在地球的一个特殊点。思考后发现,探险家出发时如果选择北极点,是完全办得到的。进而,既然是在白雪皑皑的北极,那熊应该是白色的北极熊。
这题不仅有答案,而且答案惟一。我们的学生从来都回答专门的地理或者专门的数学题,而这题既不像地理题,又不像数学题。况且,因为受平面几何的深刻影响,两次90度折转,探险家怎么会回到原地呢?
对于教育,我们常常有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对思维而言,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成了习惯,形成定势,都是灾难。习惯性思维,给你75头牛会得出船长43岁的笑话;创新性思维,几个数字也能让你看见一头白色的大熊。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是不够的,还应注重良好思维素质的培养。“教学生4年,为学生想40年,为国家民族想400年。”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校学习只是短短的几年十几年,但教育必须关注到学生人生的几十年,必须关注到国家民族的几百年。
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多数父母都常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研究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调查表明,奶奶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孩子的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却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
在此,我们认识到,教育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刚性管理,一手抓柔性建设。刚性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学生智力素质的提高;柔性的“溺爱”管理,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发展。我们所盼望的教育,应当是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潜力的教育,是一种不至于闹出船长43岁笑话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善待学生,相信并挖掘学生内心的创造因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宽容其不足,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开放性和超越性。教育须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把学生真正当作具体的、活泼的、有生命意愿的个体来对待,为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的空间,彰显其生命的丰富色彩。
教育研究者首先拿这题测试法国学生,结果4%的法国学生回答说:“75-32=43,船长是43岁。”看到这则报道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产生了疑惑,是不是媒体为制造轰动在胡编乱造?于是,有人拿来测试中国的中小学生。抽样结果显示,回答“43岁”的比例超过法国学生,甚至还有高中学生也答“43岁”。
一道本来无解的题目,他们非但做了且算出了結果,因为他们都“身经百战”,参加过无数场考试,且从来没见过没有答案的问题。
受这道题目的影响,又有人用下面一道题来测试学生:一位探险家向南走了1英里,然后,折向东走了一段路,再后来,又向北走了1英里,结果他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并遇上了一头大熊。请问,他见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熊?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其实,根据地理知识就能找到答案。既然他两次转向回到了原地,那就一定是在地球的一个特殊点。思考后发现,探险家出发时如果选择北极点,是完全办得到的。进而,既然是在白雪皑皑的北极,那熊应该是白色的北极熊。
这题不仅有答案,而且答案惟一。我们的学生从来都回答专门的地理或者专门的数学题,而这题既不像地理题,又不像数学题。况且,因为受平面几何的深刻影响,两次90度折转,探险家怎么会回到原地呢?
对于教育,我们常常有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对思维而言,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成了习惯,形成定势,都是灾难。习惯性思维,给你75头牛会得出船长43岁的笑话;创新性思维,几个数字也能让你看见一头白色的大熊。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是不够的,还应注重良好思维素质的培养。“教学生4年,为学生想40年,为国家民族想400年。”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校学习只是短短的几年十几年,但教育必须关注到学生人生的几十年,必须关注到国家民族的几百年。
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多数父母都常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研究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调查表明,奶奶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孩子的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却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
在此,我们认识到,教育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刚性管理,一手抓柔性建设。刚性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学生智力素质的提高;柔性的“溺爱”管理,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发展。我们所盼望的教育,应当是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潜力的教育,是一种不至于闹出船长43岁笑话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善待学生,相信并挖掘学生内心的创造因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宽容其不足,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开放性和超越性。教育须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把学生真正当作具体的、活泼的、有生命意愿的个体来对待,为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的空间,彰显其生命的丰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