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生锈》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生锈的物体,初步感知铁生锈现象,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研究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知道铁生锈的原因,认识铁生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3.能坚持记录铁生锈的过程,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瓶子、油、醋、盐、铁制品(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小苏打、筷子等。
  教师准备:生锈较严重的铁制品、有关课件、视频、放大镜、磁铁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检查学生带来的含有金属铁的物体,让他们先拿出生锈的物体放在桌子上面。
  2.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生锈较严重的铁制品,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
  3.学生初步观察这些生锈的铁制品。
  4.学生进一步观察师生带来的生锈的物体。
  5.小结: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点,都生了锈,我们说铁生锈了。
  6.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哪些物体生锈了?
  7.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地进行板书。如马路上的铁栏杆会生锈、厨房里的菜刀会生锈、自来水管道会生锈、教室里的扒叉会生锈等。
  8.出示课件:一个生锈的推拉门、铁链、锈迹斑斑的铁制品等。
  9.谈话: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是怎么回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同时,教师准备了一些典型的生锈的铁制品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一方面弥补了学生材料的不足,另一方面为学生能观察清楚“铁锈”奠定基础。学生发现有这么多的生锈的铁制品,就会产生好奇心并产生疑问:铁生锈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谈话:为了探究铁为什么会生锈,我们先来了解铁锈的特征。
  2.学生拿出桌子上生锈的物品进一步观察,并和没有生锈的铁制品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3.提出观察要求:
  (1)把这些生锈的铁制品放在托盘里,观察时要注意卫生。观察完,请把产生的垃圾倒进垃圾袋里。
  (2)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主要看颜色、光泽、硬度等)进行观察。(教师可准备放大镜及磁铁,以备学生使用。)
  (3)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
  4.学生分成 4人一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交流。
  6.小结: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铁生锈现象,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铁锈特征,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并在交流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
  7.谈话:今天我们以铁钉为例,研究铁钉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8.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提出问题:铁钉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引导预测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选择有共性的猜想进行板书,引导学生探究。
  预测1:铁钉生锈可能与水有关系。
  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天气潮湿时,看到铁制品生锈了,自来水管生锈了,被雨水淋过的健身器等生锈了,淋雨后的自行车圈生锈了。教师及时跟进指导。
  讨论:这些铁制品遇到水后容易生锈,说明铁制品生锈与水有什么关系?
  预测2:铁钉生锈可能与空气有关系。
  学生发现:一些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如铁门、铁制的围栏等容易生锈。
  讨论:铁制品生锈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预测3:铁钉生锈可能与接触腐蚀性的东西有关系。
  学生发现厨房里的刀具等容易生锈,滴过饮料的铁制品容易生锈,他们还在教师呈现的课件中看到大海边的铁栏杆等容易生锈。
  讨论:接触到油、盐、醋、饮料等物体的铁制品是否容易生锈?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需要猜想,需要预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要想处理好本环节,就要让学生充分挖掘生活经验,回顾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铁生锈的现象,这样才能顺利研究出铁生锈的原因。比如要想让学生预测铁生锈可能与接触酸、碱、盐等有关,可以提示他们厨房里的一些铁制品常常会生锈,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铁生锈的原因。
  (二)设计方案
  1.谈话:铁钉生锈与空气、水分等有什么关系?我们应当亲自通过实验验证。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3.教师引导他们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对有争议的方案,引导他们讨论、完善。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良好习惯。本次观察实验活动,需要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在课后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所以,学生在实验前,先让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体现了科學课堂的开放性。
  4.重点强调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出示温馨提示:
  (1)设计实验时,首先确定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2)实验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杯子或瓶子、相同的具有光泽的钉子、不同的是杯子或瓶子里的物质,可以选择空气、水、醋、油、盐水等,把钉子放入其中。   (3)观察钉子的生锈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4)水的选择:建议选择煮沸后冷却的水,因为水在煮沸过程中,溶在水中的少量氧气几乎全部除掉了。
  5.小结:我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做好对比实验,认真观察记录。
  6.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
  设计意图:要想弄清铁生锈的原因,做好对比实验是关键。学生能正确找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的温馨提示很有必要。尤其是讓学生探究铁生锈与水的关系时,怎样去掉水中的氧气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所以,教师直接提示学生用煮沸后的水,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7.谈话:如果你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还不太满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方案,如果需要可以作为参考。参考方案如下:
  选择相同光泽的铁钉、相同的杯子做实验。
  1号杯子加满煮沸后冷却的水,放入铁钉,用盖子盖严密封好。
  2号杯子加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3号杯子放入干燥剂,放入铁钉,用盖子盖严密封好。
  其他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油、盐水、苏打水等,再把铁钉放入杯子里。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时教师必要的提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在老师的辅助下,他们同样也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铁生锈了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概括:通过本节课的认真观察,我们了解了有关铁锈的知识,知道铁锈颜色一般是土黄色的,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比较松软,外皮容易脱落。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到铁锈的产生可能与空气、水分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准备研究铁为什么会生锈。
  4.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五、拓展延伸
  谈话:课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做好观察记录,下周同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不能始于课堂而止于课堂,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本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索离开课堂,继续探究并做好观察,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又培养他们开展中长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也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谈话:上周我们初步了解了铁生锈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课下根据设计的对比实验,探究了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把观察记录单放在展台上展示,并分析自己的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进行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不同的预设,回家进行观察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现象。在本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质疑、评价,订正,以便概括出正确的结论。
  二、总结概括
  1.谈话:通过这一周的探究学习,你发现了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2.学生回答。
  3.师生总结概括:通过探究,我们发现铁生锈与空气、水分等因素有关系。物体在有水、空气或接触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铁生锈的原因,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总结,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他们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三、小组学习,自主研讨
  1.提问:铁生锈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3.教师播放课件:铁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钢铁因生锈而浪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4.小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又松又软,容易吸收水分,会使铁烂得更快,造成经济损失。
  5.提问:怎样防止铁生锈?
  6.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交流。
  7.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提示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来防止铁生锈。
  8.总结: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隔绝水分和空气,如喷漆、涂沥青、加覆盖膜、电镀,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等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如轴承涂油、脸盆加瓷、车圈镀铬、铅笔盒涂油漆等)。
  设计意图:讨论生活中的防锈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根据铁生锈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总结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谈话:同学们,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一辆新的自行车,你能想出几个办法防止你的自行车生锈?我们家里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妈妈很烦恼。你能帮妈妈解除这些烦恼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总结。
  3.谈话: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5.总结:经过探究,我们发现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制品在有水、空气或接触酸、碱、盐等环境中容易生锈。擦干、涂油、喷漆、搪瓷、电镀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请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
  6.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设计意图:弄清铁生锈的条件,目的是能够找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家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报务,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课下继续查找资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连惯性。
  教学反思
  《铁生锈》这节课,我有效設置学习情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适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本节课我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了解到铁会生锈,接着揭示课题,让他们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铁为什么生锈?
  2.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呢?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对铁生锈需要的几个可能的条件分别验证。
  3.引导学生课外观察、记录,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铁生锈与水、空气或接触酸、碱、盐等条件有关,这项实验在课堂40分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因此,在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后,我鼓励他们课下进行详细观察,并提醒他们做好观察记录,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用科学事实、数据说话,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态度。
  4.采用两课时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探究
  本课我采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观察并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目标之一。因为铁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要想找到铁生锈的条件,就必须进行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好变量,找到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所以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生锈的物体,初步了解铁锈的特征,并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猜测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回顾,在空气中一些铁制品潮湿时容易生锈,就会猜想到铁生锈可能与空气、水分等有关系,他们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实验方案。设计这样的对比实验,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指导,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所以,第一课时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铁锈的一些知识,能够设计出完善的对比实验方案,以便于课下进行观察实验,这节课就达到了目的。
  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发现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在第二课时便可以交流自己的发现,获得结论。
  课的结尾,学生根据铁生锈与环境的关系,找出了防止物体生锈的方法,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落实了教学目标。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两节课,我都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如上第一节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生锈的物体,我也准备了一些生锈特别严重的铁制品,并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方案,在家中进行观察实验,这既是上一节课的延伸,又是第二节的课前准备。通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北临城小学(277000))
其他文献
《摆的研究》一课因其“科学味十足”,能较好体现新课改“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经常被很多老师选作公开课、研究课来上。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课例,都会遇到
大红山铁矿浅部熔岩露天采场内有很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重叠分布的采空区,且所有采空区均未回填,给露天采场内作业人员及设备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降低对生产的影响,对9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与妊娠有关的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脑钠肽(BNP)是近年来发现的心力衰竭
1989年至1999年1月,手术治疗自发性乳糜胸2例,其中1例双侧乳糜胸.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例均女性,年龄36、47岁.不明原因胸闷、气急、发热1周,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1例两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通常被理解为以特定的步骤、用实验的方法发现真理的过程。但笔者认为,科学是寻找证据解释自然的过程,科学课堂上引领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是“探”的过程,而对“探”的过程和“探”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质疑,才是“究”的过程。科学课中的“探”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究”的过程中还能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只有在“探”中“究”才能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因此,科学教育不
为解决二氧化硫的排放问题,马钢集团第三炼铁厂引进了AFGD(气动脱硫)技术,运行结果表明,同步运行率可达97.54%、脱硫率为95.14%,指标良好.该技术采用石灰粉制成的石灰浆液为脱硫
为解决某矿东一采区9#煤回风下山掘进过程出现的冲击矿压难题,采用SOS微震系统进行分析测量,得到了该巷道在孤岛煤柱下矿震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前兆信息,高应力和矿震扰动是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