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企业中推广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种种障碍,在应用中要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逐步实现披露全面收益的报表模式;改革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加快评估行业立法进程;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构建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协同治理市场中的败德行为。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46-02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但也允许在“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前提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是我国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与成本法相比,可以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证会计要素金额的可得性和计量的可靠性。如果可得性太低,或者获得成本太高,就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由于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素质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否则,计量的可靠性就不能得到保证,此时的“公允价值”也就失去了任何积极意义。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障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运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同时也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会遇到种种障碍。
1、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超前于我国的会计目标。我国会计目标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形成权威的观点。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有些论著以其第11条作为会计目标,即“会计目标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该目标仅局限于能提供充分的会计信息,未能满足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而会计目标倾向于决策有用观,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显然,在现行的会计目标指导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是超前了。
2、市场环境的非预知性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加大。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是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具有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真实反映企业收益的优点,但它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以及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
3、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在我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比较普遍,特别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及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1998年制定的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一度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操纵利润的工具,于是,在2001年不得不重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并且取消了公允价值,抑制了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新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财政部在制定准则时也做了审慎的改进,但对于尚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跟不上的条件下,公允价值本身能否做到公允就很难说了。
4、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运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5、公允价值与企业主体的计量不一致。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当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
6、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问题。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客观上要求对收益重新定义,因为全面收益与公允价值有天然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谢诗芬,2004)。按照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前者是已实现的,后者是未实现的)。新准则增设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全面收益的特点: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允价值的应用理论研究
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而言,完善的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更为重要。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理论界对公允价值大多是零星分散的研究,全面系统研究的还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公允价值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会计界在会计计量方面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在会计计量属性体系中,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及可变现净值并列的,应当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由于在对某些资产和负债计量时,无法取得可以观察的市场金额,只能改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估计值来进行计量,即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但应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前加一个定语,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因此,公允价值本身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计量观念。
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在其价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不如西方国家发达,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多有限制。但是,从FAS133有关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来看,活跃市场中的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并非惟一证据。活跃市场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是公开的。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可以采用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内的各种估价技术,来提供对公允价值的良好估计。所以只要有公平交易,就可以有公允价值,但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不一定是活跃市场。我国由于活跃市场相对缺乏,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将更多地依赖现 值。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现值技术,努力学习国际上在现值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价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已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多处涉及到现值,但没有现值指南,没有切实可行的现值会计规范,这会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就现值单独制定一项准则,对现值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建立统一的指导性规范,便于实务的操作。
2、逐步实现披露全面收益的报表模式
在公允价值的披露方面,新会计准则引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反映构成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变化。笔者认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项目就是全面收益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全面收益表”。基本思路是在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传统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一张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全面收益信息的报表。从国际上看,ASB、FASB、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已经将“全面收益表”作为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第二张报表,为加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以渐进改革的方式逐步建立全面收益模式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3、改革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加快评估行业立法进程
在现行的审计制度安排下,公司所有者、公司经营者和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本来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公司经营者代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很难保持真正的独立。且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营利企业,当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与维护其审计独立性发生冲突时,也很难要求作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牺牲自身的经营目标去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改革目前的审计委托模式,隔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济联系,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在审计委托模式上,笔者认为可尝试建立财务责任保险制度,即由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财会报表责任险,由保险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一旦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假,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为降低金融风险,势必要求被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计。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被变更为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彻底隔断了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关系。
再者,我国评估业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这不仅影响了国家对评估行业的管理,也大大影响了评估行业的规范和发展。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将使资产评估的社会地位更高、作用更大,同时评估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将日趋突出,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只有通过评估立法才能解决。我国应通过评估立法来理顺评估行业管理体制,规范评估机构的设立和组织形式,明确评估的业务范围,统一评估的准则,明确评估的法律责任等。
4、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
公允价值真正得以应用不仅仅要靠会计界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人文环境。(1)经济环境主要指各级市场,市场发育的好坏对于公允价值的推行影响巨大。公允价值虽不等于市价,但毕竟是获得公允价值最为客观,也最为简便的来源,因此应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2)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如市场不够发达,估价技术不成熟等等,公允价值极易被某些违法乱纪者利用。为了防止公允价值重蹈被“禁用”的覆辙,必须实施更为有力的监管,加大滥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的透明度。除了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之外,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我国证券市场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都可能诱使管理层滥用公允价值。要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增进信息透明度,一是小的投资者联合起来形成机构,借助机构提升投资者获得信息的能力,消除“搭便车”的心理。二是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业绩,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三是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由大量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经理来执掌公司时,专业技能和声誉机制都会使经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竞争的压力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风险意识,约束其滥用公允价值牟取私利的行为。(3)人文环境的完善是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一直以来我国都强调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导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技能的严重欠缺。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加了大量的职业判断的内容,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有关公允价值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判断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5、构建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协同治理市场中的败德行为
由于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使得法律对经纪人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在代理人权限过大时,健全的法律诉讼机制能够均衡利益相关方面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产生威慑作用,使市场不至于失灵,这是能够控制会计主观性及其灵活性的关键之处。在机会主义被压缩到极低的程度时,会计标准才能达到规范效果,专业判断作为一项技术性的会计程序才能真正起到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龙会芳)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46-02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但也允许在“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前提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是我国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与成本法相比,可以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证会计要素金额的可得性和计量的可靠性。如果可得性太低,或者获得成本太高,就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由于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素质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否则,计量的可靠性就不能得到保证,此时的“公允价值”也就失去了任何积极意义。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障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运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同时也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会遇到种种障碍。
1、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超前于我国的会计目标。我国会计目标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形成权威的观点。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有些论著以其第11条作为会计目标,即“会计目标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该目标仅局限于能提供充分的会计信息,未能满足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而会计目标倾向于决策有用观,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显然,在现行的会计目标指导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是超前了。
2、市场环境的非预知性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加大。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是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具有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真实反映企业收益的优点,但它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以及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
3、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在我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比较普遍,特别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及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1998年制定的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一度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操纵利润的工具,于是,在2001年不得不重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并且取消了公允价值,抑制了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新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财政部在制定准则时也做了审慎的改进,但对于尚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跟不上的条件下,公允价值本身能否做到公允就很难说了。
4、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运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5、公允价值与企业主体的计量不一致。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当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
6、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问题。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客观上要求对收益重新定义,因为全面收益与公允价值有天然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谢诗芬,2004)。按照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前者是已实现的,后者是未实现的)。新准则增设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全面收益的特点: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允价值的应用理论研究
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而言,完善的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更为重要。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理论界对公允价值大多是零星分散的研究,全面系统研究的还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公允价值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会计界在会计计量方面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在会计计量属性体系中,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及可变现净值并列的,应当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由于在对某些资产和负债计量时,无法取得可以观察的市场金额,只能改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估计值来进行计量,即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但应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前加一个定语,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因此,公允价值本身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计量观念。
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在其价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不如西方国家发达,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多有限制。但是,从FAS133有关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来看,活跃市场中的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并非惟一证据。活跃市场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是公开的。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可以采用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内的各种估价技术,来提供对公允价值的良好估计。所以只要有公平交易,就可以有公允价值,但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不一定是活跃市场。我国由于活跃市场相对缺乏,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将更多地依赖现 值。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现值技术,努力学习国际上在现值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价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已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多处涉及到现值,但没有现值指南,没有切实可行的现值会计规范,这会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就现值单独制定一项准则,对现值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建立统一的指导性规范,便于实务的操作。
2、逐步实现披露全面收益的报表模式
在公允价值的披露方面,新会计准则引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反映构成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变化。笔者认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项目就是全面收益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全面收益表”。基本思路是在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传统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一张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全面收益信息的报表。从国际上看,ASB、FASB、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已经将“全面收益表”作为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第二张报表,为加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以渐进改革的方式逐步建立全面收益模式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3、改革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加快评估行业立法进程
在现行的审计制度安排下,公司所有者、公司经营者和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本来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公司经营者代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很难保持真正的独立。且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营利企业,当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与维护其审计独立性发生冲突时,也很难要求作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牺牲自身的经营目标去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改革目前的审计委托模式,隔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济联系,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在审计委托模式上,笔者认为可尝试建立财务责任保险制度,即由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财会报表责任险,由保险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一旦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假,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为降低金融风险,势必要求被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计。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被变更为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彻底隔断了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关系。
再者,我国评估业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这不仅影响了国家对评估行业的管理,也大大影响了评估行业的规范和发展。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将使资产评估的社会地位更高、作用更大,同时评估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将日趋突出,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只有通过评估立法才能解决。我国应通过评估立法来理顺评估行业管理体制,规范评估机构的设立和组织形式,明确评估的业务范围,统一评估的准则,明确评估的法律责任等。
4、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
公允价值真正得以应用不仅仅要靠会计界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人文环境。(1)经济环境主要指各级市场,市场发育的好坏对于公允价值的推行影响巨大。公允价值虽不等于市价,但毕竟是获得公允价值最为客观,也最为简便的来源,因此应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2)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如市场不够发达,估价技术不成熟等等,公允价值极易被某些违法乱纪者利用。为了防止公允价值重蹈被“禁用”的覆辙,必须实施更为有力的监管,加大滥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的透明度。除了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之外,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我国证券市场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都可能诱使管理层滥用公允价值。要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增进信息透明度,一是小的投资者联合起来形成机构,借助机构提升投资者获得信息的能力,消除“搭便车”的心理。二是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业绩,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三是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由大量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经理来执掌公司时,专业技能和声誉机制都会使经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竞争的压力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风险意识,约束其滥用公允价值牟取私利的行为。(3)人文环境的完善是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一直以来我国都强调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导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技能的严重欠缺。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加了大量的职业判断的内容,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有关公允价值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判断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5、构建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协同治理市场中的败德行为
由于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使得法律对经纪人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在代理人权限过大时,健全的法律诉讼机制能够均衡利益相关方面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产生威慑作用,使市场不至于失灵,这是能够控制会计主观性及其灵活性的关键之处。在机会主义被压缩到极低的程度时,会计标准才能达到规范效果,专业判断作为一项技术性的会计程序才能真正起到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龙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