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句容浮山果园片区抢救性发掘了3处墓群的8座土墩墓。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器物群等遗迹103处,出土各类遗物1100余件;其中仅浮山果园D29就发现墓葬45座,是迄今为止发现墓葬最多的单体土墩墓。相较于以往土墩墓的发掘,本次清理在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收获,为深入研究江南土墩墓及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结构提供了新资料。
【机 构】
:
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句容市博物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句容浮山果园片区抢救性发掘了3处墓群的8座土墩墓。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器物群等遗迹103处,出土各类遗物1100余件;其中仅浮山果园D29就发现墓葬45座,是迄今为止发现墓葬最多的单体土墩墓。相较于以往土墩墓的发掘,本次清理在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收获,为深入研究江南土墩墓及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结构提供了新资料。
其他文献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78年其占总消费的比重为62.1%,1998年便降低到47.1%,几乎年均下降一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其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1978年该贡献率为31.93%,1998年则下降为4.64%,这表明,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是造成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工业革命到现在城市化进程已走过了200余年,从当时城市化水平的不足5-6%,到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达50%,发达国家达70%以上,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一定的阶段性规律。
乡镇企业是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主导力量之一,但乡镇企业离散型布局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加快城市化进程,引导乡镇企业迁离其原生地--乡村,朝更适合其发展和市场运作的大中城市集中,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为纪念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泰斗林文益先生藏书室在湖南商学院落成,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全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新世纪流通创新研讨会”暨第30次“中国商品流通高层论坛”于2001年5月12日-13日在湖南商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及一些知名企业的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周时昌、全国人大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佑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新世纪流通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观
活尔特·奥伊(Walter Y.Oi)1999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洛杉矶市。先后于1950年和1954年分获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61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2年起执教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先后担任经济学副教授和教授;1967年起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先后担任管理系研究生院教授、经济学系教授。现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系主任、埃尔默·米利曼讲座经济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
崖墓群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白坪村,西距石门镇镇区直线距离约1公里(图一)。墓群所在区域为渝西地区常见的丘陵地貌,自江边滩涂地向北地势逐渐抬高,形成一座椭圆形小山,即为庙子山(海拔241.3米),麻柳溪自北部环绕而过。墓群共包含崖墓20余座,集中分布于庙子山的西、南两处坡地,围绕山体呈列状布局。所在区域竹林遍布,周边有零星现代民居。该墓群由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调查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5年11月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区选择在墓群中部,共清理已暴露的崖墓3座,呈"一
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石峁遗址皇城台门址及东北部护墙时,发现了一批骨质口簧及与其制作相关的遗物,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丰富,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本文在探讨石峁口簧年代、功能等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指出先秦文献中的"簧"多以骨、竹制成,穿绳拉振成音,重申了"簧"非"笙簧"这一重要音乐史实,并指出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石峁口簧是近现代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口弦类乐器的祖型,其传播与流布或与古代族群的流动及文化交流有着密切关系。
2007年西安隋墓出土的釉陶环形壶是地中海风吹拂中国的一件文物证据。本文仔细考察这件环形壶的造型和艺术风格后指出,这种环形壶来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流行的askos,对askos的产生源流作了脉络梳理,追踪了数千年来地中海与拜占庭帝国的陶器发展史,分析了环形壶的用途和作用,对环形壶风靡欧亚大陆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中国已经发现的环形壶,探索了环形壶造型艺术融入华夏文化的历程,有助于解读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的圆扁壶的来源,说明丝绸之路上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传播有实实在在的链条。
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是郑州博物馆主要馆藏门类之一,郑州博物馆新近修复和整理出了几件夏商青铜器,这些铜器此前未见著录或报道不详,现简要介绍如下。1.网格纹斝1979年春郑州荥阳西史村农民在村南平整土地时发现。斝为圆体,敞口,高颈内收,圆鼓腹,圜底,下承三圆锥状袋足。口沿处略厚,沿上立有两个三棱形短柱。器身一侧有弧形鋬,鋬对侧腰部饰两道凸弦纹,其间夹以网格纹,呈带状分布半周。器身有多处补铆痕迹。口径14.6、高25.8厘米,重1千克(图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