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当年勇闻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4200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山东济南,某歌星的演出,《大众日报》记者钱捍在拍摄时与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发生冲突。

2018年,四月影会创始人之一王苗在纽约。

影像教育赤贫的一代


  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大多数都没有专业学习经历,他们对于摄影的过往知之甚少,国外摄影的来龙去脉无从知晓,中国摄影的发展只知道吴印咸、埃德加·斯诺在延安拍的照片和晋察冀画报等抗战照片这一脉红色摄影,对于20-40年代国统区一大批摄影人的活动全然不知,郎静山何许人也从未听说过。他们的图像视觉经验基本来自报纸、杂志的新闻图片,六七十年代达到极致影像的标准是“高大全、红光亮”。这是受“红色摄影”熏陶长大的一代。
  那是一个书籍匮乏的年代,除了马列毛选之外,能读到的书少得可怜,见过外国摄影画册的更是凤毛麟角,极个别高级干部或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或许藏有几本,那也是自己偷偷看,不敢也舍不得拿到外面传阅。70年代晚期,以北京电影制片厂宿舍池小宁家为据点的“星期五沙龙”(当年并无此称谓),狄源沧等老文化人讲授了一些外国摄影的情况,也只是极少数人参与,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能看到这类东西。
  其实50年代中国政府曾邀请一些国外左翼知识分子来访问,其中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马克·吕布都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可都是专业部门接待,后来又在小范围专业领域进行批判肃清流毒,社会公众全然不知。倒是70年代从意大利请来一位左翼电影工作者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纪录片,这部在国外放映的片子国内本来不知道,但突然有一天《人民日报》大张旗鼓严厉批判,大号黑体字通栏标题“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题为《中国》的反华影片”。人们从字里行间看到的影像是“明明黄浦江边矗立着能制造万吨轮的造船厂,而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下,黄浦江里的大货船都是外国的,小木船都是中国的”。在以红旗渠著名的河南林县,“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当时北京经常有内部电影放映,有条件的通过各种关系搞到“内部批判电影票”,去看“对中国人民的猖狂挑衅”是如何通过影像展现的,这也算是从紧闭的门缝里窥到一丝异样。这一代摄影人就是在影像经验单一,资源近于赤贫的情况下摸索前行。

“四五攝影”和“四月影会”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一月周恩来去世;三月吉林陨石雨;四月清明节前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当时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史称“四五运动”;六月朱德去世;七月唐山大地震;九月毛泽东去世;十月粉碎“四人帮”。
  1978年尾和1979年春,接连两个展览震动京城,这是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节点,可以说是新时期摄影的发端。
  丙辰清明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那些年轻人,在官方主持下,1978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摄影展,这是记录“四五运动”的“四五摄影”,真实再现了那一场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人民群众自发状态。真实记录这一脉摄影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几个月后,1979年春天,还是这伙年轻人组成的“四月影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名为“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第一回展。此时,以王志平为代表的一批人,有意识地要摆脱“四五摄影”那种拍法,试图离开政治因素左右,走一条“艺术摄影”的路子,他在展览前言中明确提出:摄影艺术的美,存在于自然的韵律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真实之中,存在于人的情趣之中,而往往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题材”“长官意志”里。
  这两个展览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始点,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摄影史更是意义重大,它为中国摄影人重新描绘了摄影的方向——新闻纪实和艺术表达两条不同的路,对后来中国摄影发展影响非常大,基本上预示了后来“纪实”与“艺术”的两个走向。
  当时照相机虽然是奢侈品,可在城市尤其大城市拥有量已经不少,但人们都用在纪念照性质的留影,也就是在家人朋友相聚的场合拍照,不知道照相机可以作为表达工具,不知道摄影可以作为一门艺术,直到看了“四五摄影”那些东西,忽然明白,噢,原来不仅摄影记者可以拍这些,我也可以拍;再看了“四月影会”的那些影像,哇,又明白了,原来摄影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事件,还可以用于个人情感表达。我自己就是这样,这两个展览启蒙了我,也是因此我走上摄影之路。
  当年“四五摄影”和“四月影会”的这伙年轻人,后来多数都从事摄影工作,相当一部分进入了首都各大新闻媒体。

渴望交流


  回看80年代,艺术摄影可说是繁荣,而新闻摄影则达到了一个高峰。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你会发现对外面的东西真的是一无所知,那时整个摄影圈非常渴望那种真诚的交流,以“交流、争论、观点碰撞”为荣。在“四月影会”之后,北京兴起了一批群众性摄影组织,比如崇文区的“广角”、西城区的“八十平米”、酒仙桥的“电子影会”等,每个月进行评选交流,个人讲述拍摄想法,专家点评得失,众人议论争论。其中相当一部分骨干进入了新闻媒体。
  “突破禁区”是当时一个响亮的口号,理论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文学界闯入“伤痕文学”,音乐界迎来“邓丽君”,美术界诞生“父亲”,而“四月影会”的“自然·社会·人”第一回展也引发不小震动,指责与赞扬你来我往。后来李晓斌的“上访者”和李振盛的“虔诚者”等以前不合时宜的照片也公开展出,如今这些照片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传世作品。   1949年之后,新闻摄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是政治宣传工具,尽管老一代新闻人如蒋齐生等在“文革”前就明确反对摆拍并对此进行了争论,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业界对于新闻本体的探讨和关注还是非常少。改革开放后,各个行业的思想都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大的趋向下,新闻应该是那时发展最快的,一下子涌现出一批搞新闻的摄影人,新闻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强化。
  1988年举办的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应该是标志性事件。马格南图片社、联系图片社、“荷赛”基金会、《生活》杂志、《国家地理》来了,而且带来“摄影术发明150周年”“目击者:世界新闻摄影三十年展”、“美国联系图片社新闻摄影 年展”三个大型展览,这是中国摄影人第一次见到这么集中、这么大规模的国外摄影展览,当时特别轰动,展板都被挤倒了。摄影周也是培训周,从全国各地来了一百多名记者,分几组与外国摄影师和图片编辑们一起拍摄,当天冲出反转片后立即讲评。那是中国的摄影记者群体第一次与国外真正的接触,在此之前,我们完全不知道西方的摄影记者是怎么干活的。70年代后期正值135单反相机和变焦镜头成熟壮大发展期,中国摄影记者都是供职单位配发摄影器材,大小变焦镜头成为标准配置,而彼时来京的外国记者多数是三台徕卡配35mm、50mm、90mm或135mm三只镜头。交流时,外方不否认变焦镜头吸引力,但他们一直在强调有三个定焦头就足够了。老外不了解中国的情况,那时很多单位把徕卡换单反,把定焦换变焦,恐怕定焦镜头已经不在配备之中。那次培训班,一下子就体现出双方在职业习惯上的诸多不同,更暴露出许多观念、理念的巨大差异。
  好像是在“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之前,在上海也展出一些作品,在一次讨论会上,我们就刘香成的一张照片提出疑问,画面是一间屋子里一张特别大的毛主席像为背景,几个人在看审判江青的电视。当时我们就分析,按照常理来说,那么大的主席像一般都是挂在礼堂等公共空间,那么小的屋子不太可能放啊,是不是摆拍啊。我们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提出这种疑惑。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是真的特别渴望交流和探讨,也反映出当时我们更多的还纠结在“摆拍”“抓拍”的问题,对于大的历史观念、符号,对于“造像”这种概念是完全没有了解的。
1992年,紀实摄影家侯登科在河南平顶山摄影研讨会上。

观点碰撞出的旗帜


  那时新闻摄影圈有一种风气——各家报纸以刊发本报记者照片为荣。每逢大事,一版报道同一事件,各家报纸都会比谁家的头版照片好。领风气之先的大概是《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是创刊于1981年的纯英文报纸,属于外宣类,办报方针和用稿标准乃至版面设计都更为国际化,80年代的“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曾经的两位中国评委——郁隽民和冯锡良,都是《中国日报》的,他们的视野会比一般报纸宽广。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一直比较开放,有关注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的传统。这两张报纸的领导也比较开明,支持鼓励年轻摄影记者的探索。当时各地的摄影人、摄影记者们一拍到好照片都爱往这两家报纸送,因为这两家报纸常常能让好照片面世。在报社里经常会有为一幅照片能否刊用与领导发生观点碰撞、据理力争的情况,那时很多老前辈都是有情怀的人,他可能在观念上有些陈旧,但对年轻人的新观念、新思想都是抱着一种包容的态度。后来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铺开,都市报发展起来,新闻图片才占据了报纸更多版面。
  说到国内摄影界各种现象,常常要从历史中找到原因。当年新闻摄影的红火,是80年代“新闻改革”的结果,更大的背景是当时的“思想解放”,时代风气的转变,进发出人们变革的热情。
2018年,参加北镇国际摄影大展的摄影家们在农家乐合影。从
前至后分别为:李舸、王文澜、线云强、柳军、解海龙、梁子、邓
维、朱宪民、黑明、任国恩、王悦
2006年,摄影评论家李树峰在河北老家。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崑在颁奖典礼上。
其他文献
导师、学员及工作人员在影上书房合影 满治理摄  2019年6月28日-7月2日,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2019)在浙江嘉兴影上书房举办。来自广西、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北的17位青年摄影教师在5天时间内,集中、大量、系统地阅读摄影出版史上的经典、孤品、珍品,并在著名学者的系统讲授中获得学术前沿知识与严谨的研究思路、治学态度。  本次公益活动由影上书房、《大众摄
[摘要] 影视作品在展示主题的时候有很多形式,比如平铺直达,主题隐含模糊,以及幽默形式等,而幽默主题展示是外国影视作品主题展示的主要方式,它很好结合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娱乐性特点和主题文化性特点。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主题 展示    一、影视作品与文化    影视作品做为文化的产物,它蕴涵和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种种方面,一个广泛而深远的概念。简单点说可以指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比如食物,衣服
2019年6月30日,烏英苗寨,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右四)、党员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带领村民维修河堤。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共有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省翠里瑶族壮族乡从江县南岑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多地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黄孝邦 摄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台湾导演李安因执导英文电影“BrokebackMountain”(《断背山》)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三项大奖,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断臂山》根据美国作家安妮一普劳克丝的短篇小说改编,背景是美国怀俄明州。讲述了两个美国牛仔相爱,却迫于社会压力结婚生子,但他们之间的爱情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拍片前,李安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为故事再添加血肉,不少美国西部观众在看片后表示,李安确实掌握到当地的真实生活气味
单手拔枪上膛,街头飙车缉凶……这些影视剧中塑造的关于警察的英雄形象,高大却略显单调。而于近日开展的《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却借助商业、艺术摄影的手法,不仅为观者还原出诸多影视剧形象的现实原型,更通过一个个直抵人心的真实故事,让观者感受到这个行业正义威武之中不乏铁骨柔情。  公安行业,从不缺少一流的故事。广东省公安厅经过三年的酝酿以及一年的不间断拍摄后,以环境肖像再现了广东省公安战线上109
[摘要]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冲突和物质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扰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常常感到忧愁、焦躁,不安和难以抗拒的恐惧感,人们处于一个紧张、忙碌而又单调、枯燥的生活之中……而现在最火的CCTV ——综艺频道——“激情广场”节目恰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不仅给生活增添了乐趣,给人们增添了欢乐和信心还给社会带来了最有力的调节和最大的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享受。  [关键词] “激情
佳能发布EOS新旗舰机型EOS-1D X Mark II  EOS-1D X Mark II采用了新开发的约202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同时该机也是EOS首款应用“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的全画幅机型。EOS-1D X Mark II配备了双DIGIC 6 影像处理器。在持续进行追踪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时,EOS-1D X Mark II最高可实现约14张/秒高速连拍;而在实时
图片拍摄于印度,作者前期拍摄时通过逆光的表现方式,抽象化地提炼出主体的轮廓,人物的间距也恰到好处。图片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很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丝绸之路的一些场景,人物仿佛要走出画面,娓娓道来诉说些什么。天空的留白也恰到好处,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由于天气不够理想,惨白的天空让画面的视觉感染力稍弱,我后期制作的思路是通过Camera Raw插件,裁切图片构图,然后再为图片渲染冷暖色调,让画面的艺术感
“小车窗 大世界”之一 胡拥军 摄“小车窗 大世界”之二 胡拥军 摄“小车窗 大世界”之三 胡拥军 摄“小车窗 大世界”之四 胡拥军 摄  聚焦公交车窗,实质是锁定了当下几个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启了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新时代。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千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车至180多辆,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仅我居住的北京市,小汽车保有量已经
[摘要]在很多感叹世风日下,见义勇为者难觅时,谈歌塑造了一个似乎不入世风的艺术形象,“执迷不悟”的民工老乐,以一种常人难以坚持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执着”的内涵。  [关键词]生命 诠释 执着    谈歌新近发表的小说《老乐的“执迷不悟”》见《小说月报·原创版》2006年第4期讲述了一个叫“老乐”的民工为了抓获一个叫张和平的犯罪嫌疑人而不幸牺牲的故事。和其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们不同,老乐并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