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春节前夕,中央出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个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充分彰显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预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发出7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的非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迎接水利改革发展的春天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突出重点优先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逐步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2006年重庆、四川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大范围的特大春旱,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暴露出我国水利基础脆弱、欠账较多的严峻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须把水利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水利薄弱环节,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方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符合国情水情,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定》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决定》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决定》系统阐述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决定》还就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水利、着眼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数字点击
   4倍: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1000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400立方米。通常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
   7000亿元:“十一五”水利总投入约7000亿元,是“十五”的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4亿元。
  1.9亿亩:5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
  90%: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77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
   新形势: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2.1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1亿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将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突破。
   新定位: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些都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3个把”的基本思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水利。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文件明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新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提高村级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实现省委、省政府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我省实施了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意见》的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力争
本刊讯:柳河县大灾之年夺得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同比增产0.5亿斤。这得益于这个县坚持走科技农业、项目农业、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柳河县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突出做好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初步形成了稻米、山葡萄、中药、烤烟和畜禽5大产业格局。发展中药材面积4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有紫鑫、天强、龙泰等13户中药材加工企业;烟叶种植面积3万亩,
随着化肥施用技术与化肥工业技术的提高,化肥数量、品种、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农业生产中的肥料总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与此相适应,化肥工业也逐步向高浓复混化、利用高效化、释放可控化、残留安全化和元素全息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化肥的应用效率和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对施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浓复混化肥  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用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干旱、低温冻害、洪涝、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对我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开展防灾减
1月18日,吉林省农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去年全省农业工作,交流经验和表
本刊讯:在2月15日召开的吉林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舒兰市、磐石市、桦甸市、永吉县和蛟河市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永吉县万昌镇东莲花村农民金洪岩还被评为“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据吉林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吉林市下发了《吉林市2010年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在舒兰市召开全市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推进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吉林市农委还组织技术人
由于农田连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导致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农田中的恶性杂草如马唐、刺儿菜、节骨草、牛筋草等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市场上出售的除草剂多为单一的,各种除草剂的除草范围是有限的。实践证明,2种或2种以上除草剂的混用,比单独施用的效果高5%~15%,而且还有省工、省药、提高安全系数、扩大除草范围等优点;另外,除草剂还可与杀虫剂、杀菌剂及化学肥料混合使用,这样既可除草,又可杀虫、杀菌、施肥。 
30年前刚到眼科时,研究生导师宋振英教授对我说:好的内科学医生、外科学医生、视光学医生加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眼科医生,这需要终生学习,任重而道远。当时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使我深刻认识到,眼科专业需要用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思想、博大的爱心,扎扎实实地去准确判断病情、做好每一例手术、点好每一滴眼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患者重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更精彩。  ——蒋华  “眼科医生的天职
2010年,梨树县农业局通过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和对计生困难户的科技扶贫、项目扶贫和物资扶持等,采取四项措施把计生工作与“三农”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计生工作成果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