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杀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消体面地站到
  一籠子土鸡面前
  指指其中的一只
  就有人上来验明正身
  将鸡颈曲了,温柔一刀
  让你看那厮血流如注
  垂死扑腾
  然后目睹褪毛,开膛破肚
  不过十来分钟
  一只全裸的鸡
  便在秤窝里横陈
  如此这般买鸡
  已经习以为常
  但看见“点杀”二字
  仍让人兀自惊心……
  这是本地一桩
  约定俗成的买卖
  比这更晦暗的是
  酒楼点杀孔雀
  金钱点杀色情
  ——原刊于《星星》诗刊1999年第10期
  推荐语
  《点杀》蕴含的警醒的诗意鲜明而深刻。正如张先生诗中所言“已经习以为常”,习以为常往往导致见无所见,正是因为我们那份“兀自惊心”,而这“惊心”需要的正是于寻常之中发现非寻常的诗心。在时下,诗歌书写所谓“日常性”俨然已成时尚,遭人诟病的是大多数将“日常”流于表面作品,张先生之诗高出此类诗作的地方,在于由表入深,揭示出这个时代更为晦暗、更为重大的一面。转换自如的诗歌技艺同样值得称赞,批判性亦体现得鲜明、干脆。
  ——推荐人:李以亮
其他文献
去岁冬日暖阳里,随手翻览《清风起》,便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下午都沉浸在诗人绘制的图景里不忍走出。这些诗句展现的维度颇为广阔,漫漶史册与记忆凋零间难以调和的冲突,深藏的乡土意识与城市边缘人身份的碰撞,以刀笔细致剖析不安内心的思维习性,涵括了新诗所能表现的很多主题。在广度外,诗人也坚守着对深度的追求,巧妙运用长短错落、包孕神思的诗句,呈现时代洪流下沉思者的灵心善感。这些诗句建构起来的深意,虽为诗人个性化
期刊
荣荣在一篇创作谈中称自己是一个“小诗人”,我想这并非自谦之语,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践与沉淀,此当是她悟出的最真实感想。“我愿意我的诗歌呈现自己的现实和内心,这是两种同样真实的生活。”(荣荣《我愿意守着我的“小”……》)她将自己放在了诗歌中,这才是“为人生”的写作所体现出的姿态——向下的眼光,向内的动力,一切皆在观看与感受的经验释放中来激活诗的纯粹性。  荣荣近几年专注于写花草,写植物,写自然,这也许
期刊
星空下的紫云英  比起满天星云  我更愿看它们河里的倒影  看它们自在地荡漾着  带着坠入凡间的圣物应有的变数  我也愿看挨着河道铺展的大片紫云英  那些花朵也自在地摇曳  并在暗中发出柔光  作為一名闲适的消食者  我会将满天星云与繁花作某种对应  会将自己放进去  左一点再左一点的  小的安静的  仅此一颗的卑微之心  江南路上的香樟树  江南路上的那棵香樟树旁  始终有人站着  似乎是同一个
期刊
《盐的家族》是诗人缪克构继《时光的炼金术》之后的又一部新诗集。是家族生命、自然与盐的冲突,和谐的轰响中的产物,也是他智慧才华的产物。诗集的编排分四大部分。第一卷《大海与盐》放在最前面说明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的重要位置。它以诗歌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给人意想不到的冲击力与心灵上的震撼。如果说我之前对缪克构诗歌印象还停留在《时光的炼金术》文本上,那么可以认为《盐的家族》使缪克构以成熟诗人全新的形象站立诗坛;
期刊
恩 雅  西川  恩雅,你在屋檐下歌唱,就有人在天空  响应你的歌声;你在电车上歌唱  就有人追着电车狂奔,忘记了  好人应该回家,度过安分守己的一生  在你的歌声里,石头上涌出了泉水  肉体中伸展开枝丫。一堆堆篝火  像你一样变成蓝色,而蓝色的你  汗水干透,途遇财宝而不知  你唱出了一头饮水的豹子  你唱出了月亮和她的白血病  那些没有女儿的银行家忽然深感遗憾  因为你唱出了一个改邪归正的男人
期刊
年轻时他厌倦熟悉的风景:  从容的浅山,飞过岩石的  单调的鸟群;厌倦想起  那些乡村的孩子和他们顽皮的话,  他抛弃小小的土地去了南方,  忽然明白他企盼的谎言  在居民们诱惑的嘴里,  在沼澤地旁的教堂,在灼热的蓝天。  生活安定下来。这海市蜃楼里住着他的梦,  他友善的同伴,圣徒,或迎合他心情的  可爱的室友。然而有时候  他会想起他的村庄,不知道  孩子们和那些岩石是否还是老样子。  但是
期刊
博物馆  [波兰]辛波丝卡  这里有餐盘而无食欲。  有结婚戒指,但爱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获回报。  这里有一把扇子——粉红的脸蛋哪里去了?  这里有几把剑——愤怒哪里去了?  黄昏时分鲁特琴的弦音不再响起。  因为永恒缺货  一万件古物在此聚合。  土里土气的守卫美梦正酣,  他的短髭撑靠在展示橱窗上。  金属,陶器,鸟的羽毛  无声地庆祝自己战胜了时间。  只有古埃及黄毛丫头的发夹嗤嗤傻笑。 
期刊
出生于圣手仁心的中医世家,滋养于钟灵毓秀的天府之地,银莲是一位极有灵气的当代女诗人。  元好问曾论诗说:“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读银莲笔下的成都,会令人忍不住感叹这句“眼处心声句自神”。你能够处处感受到她身在巴蜀,心在巴蜀,才能写出“亲到长安”来的“秦川景”。她笔下的乡愁是:“水在老屋门前走来走去/叮叮糖清脆的敲打声/香甜了深深浅浅的童年旧梦/耍酒馆呼朋
期刊
在当下诗坛,一些诗歌创作沦为了脱离现实的无病呻吟与扭捏作态,另一些诗歌则充满了博人眼球的低俗与暴力之语,还有一些诗歌在平白如话的追求中变成了“废话”与“口水”。真正融诗味、诗理与诗情的优秀之作则往往被淹没在了光怪陆离的诗歌海洋中。苏州诗人思不群则在他的多首诗作中兼顾了诗味的表达、诗理的阐释与诗情的抒发,这使得他的诗集《对称与回声》有了别样的价值。  一、诗味:万物皆可入诗  思不群的诗歌充满了别样
期刊
阅读阎安的《浮云绘》等五首近作,最直观、深刻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诗行在云端。  无论是站在“只有飞翔才能抵达的悬崖上”俯瞰众生万象,睥睨“浮云”,还是坚韧不拨,悲壮如西西弗斯一样攀登在“一直在那里等我”的绝顶;抑或“像老虎一样”,做一回自己的英雄,“只是喜欢生活在传说中”;又或如一个“藏匿者”,在识得人性的善与恶、命运的多舛之后,尝试“怎样像一个陌生人藏匿自己”;甚至在历经内心的困惑与冲突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