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开启使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大幅度推进,社会各领域都开始重视绿色生态建筑并不断提高对绿色建筑的要求。通过对建筑资源消耗的控制以及对建筑设计的完善,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绿色建筑、可持續发展等概念进行介绍,综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及设计策略。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当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居住舒适健康,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它是指在居住环境达标的前提下,将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并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时的建筑消耗,为我国进一步建设文明生态做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建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1 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它的意思既简单明了,也不是建筑专有,如“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管理”和“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质和“绿色冰箱”相差无几,是供人欣赏的“绿色产品”。我们用这个词时,很易把它和环保、节能、健康高效等方面的意义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绿色”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样看来,“绿色建筑”可以概括为健康、舒适、高效、环保、节能的建筑。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不仅将“绿色生态建筑”作为一个追求激情和理想的口号,还可以认为是一种追求潮流的积极的行动。所说的绿色建筑,也就是在确保建筑物质量及使用寿命达标的前提之下,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建设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建造。还要保证建设完成之后确保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控制建设能耗,节约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环保、健康、实用的住宅空间。这样的“绿色建筑”在理念基础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环保节能建筑等新概念已被“绿色建筑”所涵盖。人类面临的愈发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它的存在基础。“节能”“环保”是在绿色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绿色建筑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两个词来展开各项工作的。
2 可持续发展观简介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建设也不能仅仅只看眼前而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发展。从大自然中汲取资源,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建材,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搞好建筑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等优势出发,结合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建筑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要科学的进行,从而保证城市环境质量与建筑功能要求进行同步发展,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够稳步提升。从当前的环境实际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建筑设计和理念没有长远性,目光短浅,造成了建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因此,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对我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3 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设计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说,研究设计与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归为一个方面。两者在需求和思想上的变化都是殊途同归的。设计师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详细的说,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设计师必须将人们的舒适、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以此为中心进行设计。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城市生态为依据,运用现代高科技和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合理安排建设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绿色建筑是以人为基础和最终服务对象来设计的,因此也可将人称为建筑使用者。使用者的健康在设计初期就被设计师作为重要因素被考虑,因此使用者的健康也是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因素。为保证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中的建筑材料要确保无毒、无污染,保证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以及电磁场辐射等。
3.2自然资源需充分利用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利用目前的资源,充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用之不竭的、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将废物转化为能源。太阳能作为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利用,因此,我们应加强建筑中的太阳能的利用,如利用太阳能光电屋顶、电力墙、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供建筑本身利用。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简单、利用方便的一种清洁能源,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安装风力发电、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3.3营造周边自然生态
目前,国内许多建筑都是采用“先建楼后建景”的模式,人工环境建设的面积很大,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公路、死水枯山等。事实上,这种方式是反自然的,它过于人为、片面的追求环境景观风格和创新,不但对居民小区的环境正常的生态循环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还会使环境护理的成本加大。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与人类的关系,既要加强建设小区内的微生物、植被、人与动物的关系,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关注各种生物之间的共生和相互依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3.4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耗
狭义上的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的运行能耗,即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日常用能,比如空调、照明、洗衣等日常生活中能源消耗。广义上的建筑能耗则包括建筑物在建造、使用以及建造前对建筑材料制作的全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3.4.1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
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减少建筑材料的制作能耗,即在建筑施工之前,合理地选择符合建筑自身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而这些被选择到的建筑材料在其生产能耗上必须是所有合适的建筑材料中最低的,且具有较高回收利用率的材料,比如钢材、铝材等。二是减少建筑材料的运输能耗,即尽量选择与所建造建筑在同地区,或者同一片区域内的建筑材料,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3.4.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一项建筑完工后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从建筑本体上做好节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建筑的外形设计等入手,来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建筑的布局、形状选择、体积和表面积的系数等因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结构专业含钢量设计、机电专业的设备选型等都会对建筑的节能起到重要影响。
4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4.1尊重关心自然环境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采和利用,是减少投资、增进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课题。
4.2关心住户
关注住户的生活环境,注重人类健康,将便捷舒适作为建筑设计的奋斗目标,给予住户足够的重视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
4.3协调设计整体化
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整个生物循环圈的一部分,在处理好建筑与人的关系的同时,也要将其与整个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以满足各类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应关注的不仅包括室内的各项指标,还应考虑到采光的效果、热度、空间效果等,达到设计符合整体的需要。
5 结语
随着目前生态环境形势的越加严峻,建筑物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拖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负担,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筑物的建筑能耗,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实施和推广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也是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的,它不仅是建筑行业完成国家所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指标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我国建设文明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发展生态建筑,改善人民环境[J].住宅科技,2001,9.
[2]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0,5.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当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居住舒适健康,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它是指在居住环境达标的前提下,将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并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时的建筑消耗,为我国进一步建设文明生态做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建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1 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它的意思既简单明了,也不是建筑专有,如“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管理”和“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质和“绿色冰箱”相差无几,是供人欣赏的“绿色产品”。我们用这个词时,很易把它和环保、节能、健康高效等方面的意义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绿色”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样看来,“绿色建筑”可以概括为健康、舒适、高效、环保、节能的建筑。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不仅将“绿色生态建筑”作为一个追求激情和理想的口号,还可以认为是一种追求潮流的积极的行动。所说的绿色建筑,也就是在确保建筑物质量及使用寿命达标的前提之下,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建设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建造。还要保证建设完成之后确保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控制建设能耗,节约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环保、健康、实用的住宅空间。这样的“绿色建筑”在理念基础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环保节能建筑等新概念已被“绿色建筑”所涵盖。人类面临的愈发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它的存在基础。“节能”“环保”是在绿色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绿色建筑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两个词来展开各项工作的。
2 可持续发展观简介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建设也不能仅仅只看眼前而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发展。从大自然中汲取资源,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建材,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搞好建筑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等优势出发,结合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建筑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要科学的进行,从而保证城市环境质量与建筑功能要求进行同步发展,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够稳步提升。从当前的环境实际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建筑设计和理念没有长远性,目光短浅,造成了建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因此,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对我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3 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设计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说,研究设计与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归为一个方面。两者在需求和思想上的变化都是殊途同归的。设计师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详细的说,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设计师必须将人们的舒适、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以此为中心进行设计。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城市生态为依据,运用现代高科技和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合理安排建设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绿色建筑是以人为基础和最终服务对象来设计的,因此也可将人称为建筑使用者。使用者的健康在设计初期就被设计师作为重要因素被考虑,因此使用者的健康也是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因素。为保证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中的建筑材料要确保无毒、无污染,保证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以及电磁场辐射等。
3.2自然资源需充分利用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利用目前的资源,充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用之不竭的、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将废物转化为能源。太阳能作为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利用,因此,我们应加强建筑中的太阳能的利用,如利用太阳能光电屋顶、电力墙、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供建筑本身利用。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简单、利用方便的一种清洁能源,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安装风力发电、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3.3营造周边自然生态
目前,国内许多建筑都是采用“先建楼后建景”的模式,人工环境建设的面积很大,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公路、死水枯山等。事实上,这种方式是反自然的,它过于人为、片面的追求环境景观风格和创新,不但对居民小区的环境正常的生态循环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还会使环境护理的成本加大。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与人类的关系,既要加强建设小区内的微生物、植被、人与动物的关系,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关注各种生物之间的共生和相互依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3.4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耗
狭义上的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的运行能耗,即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日常用能,比如空调、照明、洗衣等日常生活中能源消耗。广义上的建筑能耗则包括建筑物在建造、使用以及建造前对建筑材料制作的全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3.4.1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
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减少建筑材料的制作能耗,即在建筑施工之前,合理地选择符合建筑自身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而这些被选择到的建筑材料在其生产能耗上必须是所有合适的建筑材料中最低的,且具有较高回收利用率的材料,比如钢材、铝材等。二是减少建筑材料的运输能耗,即尽量选择与所建造建筑在同地区,或者同一片区域内的建筑材料,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3.4.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一项建筑完工后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从建筑本体上做好节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建筑的外形设计等入手,来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建筑的布局、形状选择、体积和表面积的系数等因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结构专业含钢量设计、机电专业的设备选型等都会对建筑的节能起到重要影响。
4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4.1尊重关心自然环境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采和利用,是减少投资、增进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课题。
4.2关心住户
关注住户的生活环境,注重人类健康,将便捷舒适作为建筑设计的奋斗目标,给予住户足够的重视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
4.3协调设计整体化
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整个生物循环圈的一部分,在处理好建筑与人的关系的同时,也要将其与整个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以满足各类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应关注的不仅包括室内的各项指标,还应考虑到采光的效果、热度、空间效果等,达到设计符合整体的需要。
5 结语
随着目前生态环境形势的越加严峻,建筑物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拖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负担,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筑物的建筑能耗,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实施和推广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也是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的,它不仅是建筑行业完成国家所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指标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我国建设文明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发展生态建筑,改善人民环境[J].住宅科技,2001,9.
[2]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