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人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的区别教育。分层式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并不是传统观念认为的“歧视性教育”,它有更多的分层手段和教学目的。我们对于分层式教育,要辩证看待,找到分层式教育的优点,也要分析出其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72
引言
所谓分层教学,既涵盖了教学内容的分层,又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有关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指教师应该依据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夠在循序渐进的数学课堂上获得成长与提升;而所谓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主要是指依据学生所擅长的不同内容来进行授课,保证不同认知起点或者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上获得成长。在教学中不仅针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还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表现来进行具体的归类与总结。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学生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容量、不同难度、不同目标的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和需求。不仅如此,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发展、选择、发现、尝试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要充分明确分层标准
很多时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育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量和划分,还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制力。对于那些有较强接受能力和自制力但是数学成绩暂时一般的学生,可以适当考虑将他们划分到基础较强的班级,这样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压力,促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二)根据接受能力对练习题进行分层
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少、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记忆力作为前提条件,对学生开展已学知识的巩固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精心编制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时,对于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课后完成综合性的习题;对于基础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绘制一些相对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三)灵活划分,定期重新划分
经过初次分层以后,那些原本能力较弱,但是后期又开始变强,甚至达到冲刺班要求的学生,可以顺利晋级冲刺班进行学习。对于原本能力较强但是最终又下降的学生,需要调到能力较弱的班级进行重新学习。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经过正确的教学调整以后,一些学生的能力提升其实是很快的,但是如果经过一次分层以后,就一直把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中,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学校的分层式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让这样的层级之间存在竞争力,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也就是对学生的分层评价。评价是最能考查学生学习进度和成长情况的方法,也是重新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因此,面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并按照标准严格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出客观结论并根据该结论重新分层。甚至在学生综合素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并说一说认为自己现在处于哪一层次中,平衡其层次调整欲望,重新划分层次。
(四)根据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由于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无法避免,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经过全面分析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过分重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支持,必须适时、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注意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分层指导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不同学生需要完成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此时考虑到他们的个人综合能力差异,教师有必要采取不一样的指导方法,以使其在更适合自身的指导方法支持下更游刃有余地完成分层学习任务,甚至是建立起更坚定的学习自信,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与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沟通,同时以启发性的语言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至于那些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应适当提高要求,更多地采取“自主式”指导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提升空间。如此,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紧密的陪伴、启发和鼓励下逐步突破学习难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学习自信。而那些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就能在自主中进一步提升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甚至还可以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语言为低层次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学习帮助。这样整个分层教学与学习氛围将更加和谐,学生的成长自然效果会更加理想。
结论
总之,分层式教学不得不说是一种培养精英人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这一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注重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浩.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上),2017(12).
[2]杨源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智慧,2018(28).
[3]杨梅.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72
引言
所谓分层教学,既涵盖了教学内容的分层,又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有关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指教师应该依据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夠在循序渐进的数学课堂上获得成长与提升;而所谓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主要是指依据学生所擅长的不同内容来进行授课,保证不同认知起点或者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上获得成长。在教学中不仅针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还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表现来进行具体的归类与总结。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学生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容量、不同难度、不同目标的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和需求。不仅如此,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发展、选择、发现、尝试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要充分明确分层标准
很多时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育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量和划分,还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制力。对于那些有较强接受能力和自制力但是数学成绩暂时一般的学生,可以适当考虑将他们划分到基础较强的班级,这样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压力,促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二)根据接受能力对练习题进行分层
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少、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记忆力作为前提条件,对学生开展已学知识的巩固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精心编制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时,对于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课后完成综合性的习题;对于基础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绘制一些相对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三)灵活划分,定期重新划分
经过初次分层以后,那些原本能力较弱,但是后期又开始变强,甚至达到冲刺班要求的学生,可以顺利晋级冲刺班进行学习。对于原本能力较强但是最终又下降的学生,需要调到能力较弱的班级进行重新学习。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经过正确的教学调整以后,一些学生的能力提升其实是很快的,但是如果经过一次分层以后,就一直把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中,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学校的分层式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让这样的层级之间存在竞争力,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也就是对学生的分层评价。评价是最能考查学生学习进度和成长情况的方法,也是重新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因此,面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并按照标准严格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出客观结论并根据该结论重新分层。甚至在学生综合素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并说一说认为自己现在处于哪一层次中,平衡其层次调整欲望,重新划分层次。
(四)根据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由于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无法避免,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经过全面分析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过分重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支持,必须适时、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注意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分层指导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不同学生需要完成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此时考虑到他们的个人综合能力差异,教师有必要采取不一样的指导方法,以使其在更适合自身的指导方法支持下更游刃有余地完成分层学习任务,甚至是建立起更坚定的学习自信,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与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沟通,同时以启发性的语言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至于那些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应适当提高要求,更多地采取“自主式”指导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提升空间。如此,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紧密的陪伴、启发和鼓励下逐步突破学习难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学习自信。而那些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就能在自主中进一步提升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甚至还可以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语言为低层次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学习帮助。这样整个分层教学与学习氛围将更加和谐,学生的成长自然效果会更加理想。
结论
总之,分层式教学不得不说是一种培养精英人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这一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注重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浩.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上),2017(12).
[2]杨源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智慧,2018(28).
[3]杨梅.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