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媒体不能缺位。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期刊,《民生周刊》在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上,做了诸多探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两个方面探讨媒体如何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老城区老社区电线光缆密如蜘蛛网,拆迁安置小区私搭乱建严重,城乡接合部社区治安差,高端小区对门却不相往来,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司空见惯,却考验基层治理能力。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1年以来,民政部先后确定了83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48个“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公布。城乡社区治理在各地积极推进,开展了丰富的实践,如成都市委专门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民生周刊》在调研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发现,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2017年成都市委就把基层社区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安排组织部具体负责。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带队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并在成都各区县、街道、社区密集调研,充分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和社区治理瓶颈,听取各方建议。
調研发现,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下,相关职能分散在组织、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个部门,属于典型的“九龙治水”。都在负责,又都不负责,缺乏对社区发展治理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的机构。
依据调研报告,成都市委研究决定,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社区发展治理。2017年9月,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主任。明确构建党委领导、市委社治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随后,各区县相继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同样由组织部部长兼主任。
这样的顶层设计,解决了横向部门协调不够、纵向治理能力不强的问题,便于协调、统筹其他职能部门推进。解决了“谁去做”“做什么”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成都在一开始就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在发展中治理,治理中发展。
社区治理的成都做法,有典型价值,经验值得推广。报道好成都社区治理经验,对成都可起到鼓劲作用,对其他地方则是参考样板。
我们以成都创新社区治理为题刊发了特别报道,有综述、案例和权威专家观点,立体多维呈现了成都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典型报道不仅是一组新闻稿件,还有其他形式的推广。自2015年开始,在人民日报社指导下,《民生周刊》联合相关单位创立了中国民生发展论坛,这一论坛也是宣讲政策、交流经验、推介典型示范的优质平台。每年发布年度民生示范工程、年度城市民生发展指数,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吸引并激励了无数地方,努力争创民生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调研、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2018年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案例位居年度民生示范工程榜首。
论坛上,我们邀请了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系统分享了成都经验。会后,多家媒体大篇幅解读,央视新闻联播用了3分多钟进行报道。
2019年初,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获评年度民生示范工程一事,写入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在全市推介。
前不久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把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四川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全会决定成立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要求市县党委相应健全领导机构,推进基层治理。
不只是成都,近年来,《民生周刊》将报道重心放在基层,推介了众多典型,助力地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更好宣传基层治理方面的鲜活案例,2019年3月,《民生周刊》还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合作开办了“中国社区”频道,聚焦城乡社区,宣传全国各地各部门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的经验。
典型报道之外,媒体另一主要功能是舆论监督。《民生周刊》杂志秉持“为民生服务”的理念,以“讲好民生故事、促进民生发展”为办刊宗旨。典型宣传可以促进民生发展,舆论监督亦是如此。《民生周刊》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助力基层治理。
比如刊发评论“给明星村减负”,直指一些“明星村”因为出名而背上了沉重包袱:观摩多、采访多,甚至弄得村民疲惫不堪。
揭露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改善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近年来在服务基层治理方面,一方面,通过杂志开设的“领导谈民生”和“智库”栏目,大量刊发县市领导和专家学者关于民生、基层治理的署名文章;另一方面,尝试借助专家智库力量帮助地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比如位于成都东部的龙泉驿区,连续第7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龙泉驿区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来,在关注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民生周刊》杂志社领导带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调研了数十个街道、上百个社区。成都之外,《民生周刊》在全国亦采访过多个社区,对社区治理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应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邀请,专家团队重点对龙泉驿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广泛听取各部门与群众意见,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召开专家论证会。最后,协助龙泉驿出台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强调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根据本地实际全面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形成以标准化为牵引的“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体系,提升社区发展治理的成效。
“指标体系的发布和实施能为成都市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经验、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实践提供有益指导和参照,同时在新的实践和思考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加成型、切实有效。”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裴泽庆如此评价。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媒体不能缺位。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期刊,《民生周刊》在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上,做了诸多探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两个方面探讨媒体如何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典型宣传鼓劲与示范
老城区老社区电线光缆密如蜘蛛网,拆迁安置小区私搭乱建严重,城乡接合部社区治安差,高端小区对门却不相往来,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司空见惯,却考验基层治理能力。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1年以来,民政部先后确定了83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48个“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公布。城乡社区治理在各地积极推进,开展了丰富的实践,如成都市委专门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民生周刊》在调研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发现,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2017年成都市委就把基层社区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安排组织部具体负责。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带队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并在成都各区县、街道、社区密集调研,充分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和社区治理瓶颈,听取各方建议。
調研发现,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下,相关职能分散在组织、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个部门,属于典型的“九龙治水”。都在负责,又都不负责,缺乏对社区发展治理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的机构。
依据调研报告,成都市委研究决定,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社区发展治理。2017年9月,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主任。明确构建党委领导、市委社治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随后,各区县相继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同样由组织部部长兼主任。
这样的顶层设计,解决了横向部门协调不够、纵向治理能力不强的问题,便于协调、统筹其他职能部门推进。解决了“谁去做”“做什么”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成都在一开始就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在发展中治理,治理中发展。
社区治理的成都做法,有典型价值,经验值得推广。报道好成都社区治理经验,对成都可起到鼓劲作用,对其他地方则是参考样板。
我们以成都创新社区治理为题刊发了特别报道,有综述、案例和权威专家观点,立体多维呈现了成都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典型报道不仅是一组新闻稿件,还有其他形式的推广。自2015年开始,在人民日报社指导下,《民生周刊》联合相关单位创立了中国民生发展论坛,这一论坛也是宣讲政策、交流经验、推介典型示范的优质平台。每年发布年度民生示范工程、年度城市民生发展指数,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吸引并激励了无数地方,努力争创民生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调研、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2018年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案例位居年度民生示范工程榜首。
论坛上,我们邀请了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系统分享了成都经验。会后,多家媒体大篇幅解读,央视新闻联播用了3分多钟进行报道。
2019年初,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获评年度民生示范工程一事,写入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在全市推介。
前不久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把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四川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全会决定成立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要求市县党委相应健全领导机构,推进基层治理。
不只是成都,近年来,《民生周刊》将报道重心放在基层,推介了众多典型,助力地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更好宣传基层治理方面的鲜活案例,2019年3月,《民生周刊》还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合作开办了“中国社区”频道,聚焦城乡社区,宣传全国各地各部门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的经验。
搭智库平台提升治理能力
典型报道之外,媒体另一主要功能是舆论监督。《民生周刊》杂志秉持“为民生服务”的理念,以“讲好民生故事、促进民生发展”为办刊宗旨。典型宣传可以促进民生发展,舆论监督亦是如此。《民生周刊》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助力基层治理。
比如刊发评论“给明星村减负”,直指一些“明星村”因为出名而背上了沉重包袱:观摩多、采访多,甚至弄得村民疲惫不堪。
揭露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改善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近年来在服务基层治理方面,一方面,通过杂志开设的“领导谈民生”和“智库”栏目,大量刊发县市领导和专家学者关于民生、基层治理的署名文章;另一方面,尝试借助专家智库力量帮助地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比如位于成都东部的龙泉驿区,连续第7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龙泉驿区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来,在关注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民生周刊》杂志社领导带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调研了数十个街道、上百个社区。成都之外,《民生周刊》在全国亦采访过多个社区,对社区治理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应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邀请,专家团队重点对龙泉驿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广泛听取各部门与群众意见,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召开专家论证会。最后,协助龙泉驿出台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强调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根据本地实际全面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形成以标准化为牵引的“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体系,提升社区发展治理的成效。
“指标体系的发布和实施能为成都市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经验、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实践提供有益指导和参照,同时在新的实践和思考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加成型、切实有效。”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裴泽庆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