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秀云: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及经济频道首席顾问。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已出版《推开宏观之窗》、《宏观经济分析》、《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等专著。
记者:最近,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的话,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情况有了什么变化?
韩秀云:美国经济危机的转折点实际是在2000年纳斯达克高科技泡沫破灭那一次,只不过后来被“9·11”、伊拉克战争、地产繁荣等表象无数次掩盖过去了,所以当问题最后爆发的时候,如此不可思议。看到这一点,才能认识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后续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严重很多。
如果说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我认为积极的一面占80%,一是逼迫中国经济转型,减少低附加价值、高消耗的产业的生存空间,二是缓解了中国通货膨胀的短期巨大压力,为下一步经济大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世界经济一旦喘过气,回马枪杀回中国,中国的市场容量根本不够。这个回马枪主要指热钱,其实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资金从未停止“建仓”中国,而且有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对此国家和国民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爱护他们要像爱护国宝一样。在这样一个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竞争,忠于这个国家的优秀企业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记者:国内房地产经过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但越调,房价越升,价格越升还越买。房价出现下降的趋势,老百姓都在观望,您看什么时候能够买房呢?
韩秀云:这是我最无奈的一件事,好多读者骂我是地产商的托儿,我也只能一笑置之。我在《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一书中重点是讲了涨跌的原因,让大家赚得明明白白,赔也赔得明明白白。
目前这种市场动荡的确加剧了百姓的恐惧心理,但实际上没有比现在更黄金的适合老百姓介入股票和楼市的时机了,很有点像“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最近已经跑了几十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都很担忧,但实际上我更担忧的是他们总是在将来自认为己“看清楚”了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再去买这买那。似乎市场永远是这样一个残酷的规律一样。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力写出了《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力图让老百姓看懂点什么,不要总是做那个非得等到市场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才赶着去买单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时候了。你的问题非常好,你举的例子给我提供了最好的反向指标。
记者:您在书中说,股市新的一轮布局其实已经在慢慢开始了,不会像你担心的那样漫长,也不会像你期盼的那样很快就过去。你觉得股市会在什么情况下重起?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不会带动股市的上扬?
韩秀云:当很多人问股市还能涨多高的时候,股市已经在结束了;当很多人问股市还会跌多久的时候,股市已经又开始了。我不想在这个访谈中把转折点讲得太明确,我只能说转折区间已经到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不要像我在书中写的一样,你想做最聪明的人,总是试图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样的人最终常常最后是买在了最高点,卖在了最低点。
股指期货的推出不是市场的转折点也是市场最有力的一个助推器,意义和力量非同寻常。当然如果政府再次错失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时机,那又另当别论了。
记者:CPI指标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们老百姓理财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跑过CPI,避免通货膨胀把财富悄悄卷走。甚至有些人想到什么产品价格上涨就买这种产品的企业股票。但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个冬天会很冷。企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韩秀云:CPI对老百姓主要是个风向标,只要能意识到高通货膨胀时期欠债人是受益人这样一个经典的经济学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到存款人为通货膨胀买单这一“秘密”,就足够了。
金融危机对中国总体实体经济规模影响不大,甚至会促进中国经济,主要影响实际表现在逼迫中国经济转型,被转掉的部分当然是最痛苦的,也就是大家认为现在面临困难的企业。企业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搞不清方向,而不是简单的没有订单。太多企业这么多年来,这种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生存模式到了该清醒一下的时候了。
记者:中国经济长期看是向好的,机会仍然很多,您觉得,哪些行业会逆势发展,会最先闻到春天的气息?
韩秀云:这个问题我不正面回答你,我向反着说,除掉那些低附加价值和高消耗的企业,中国今天的经济几乎是满地黄金。未来几年,或者说为时不远的下一轮经济大爆发中的机会,主要表现为行业整合,这里面会迅速涌现和制造出很多暴富机会。到时候不要眼红这些人,因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些人会带领中国经济走进一个新的时代。但这种暴富的弊病是在于经济有可能迅速地形成新一轮泡沫,因为一旦形成新的气氛,似乎钱来得太大太容易了,然后再洗牌,把滥竽充数、制造概念的再洗掉,再经历一次暴跌。
记者:您觉得,我们的政府在当下的宏观调控中还要注意什么呢?
韩秀云:所以,如果看得到中国经济原来是有这样的一轮发展契机,就知道政府其实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动作的新一轮基建,首先我希望这是一个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其次我希望这种机会应该逐步释放,千万不能一哄而上,中国已经获得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外部环境化解我们新一轮发展中通货膨胀的压力,结果自己又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消灭了。
那么面对现在企业的困难怎么办,政府应该迅速放水,释放资金,不是依赖大规模基建的形式,而是提供资金给优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大力扶植。我之所以上一轮那么看好中国经济,在2004年4月8日《中国财富》杂志创刊号上写下《中国经济处于大爆发的前夜》一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中央银行大力从市场抽水,这样就可以避免银行资金卷入过热经济,资本市场大跌不会伤及银行基础,这样市场出问题的时候,银行有“子弹”。现在是该这些子弹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要快,要快速地扶植中国优秀的、有潜力的企业。那么那些有困难的、面临淘汰的怎么办,需要大转型,其中的多数应该转到服务业。对于这些问题,我希望在春节前的新书中可以比较详细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