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干亲是中国民俗现象之一,明清世情小说中也对其进行了相当多的描写,《红楼梦》中的认干娘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却有不同的类型,如“巫术”性质、“社交”性质和“利益”性质等等。有的干亲关系是为子孙的平安康健祈福,有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血缘宗族关系的一种补充;有的则是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性。笔者认为,通过这一形象群体,可以从侧面见证《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态,可以透视出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干娘;情感;人际;利益
在《三国志》中,就有了养子的记载。可见认干亲的现象最晚也在汉代出现了,而到了明清之际,认干娘的现象不胜枚举。《红楼梦》,作为一部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世情小说,反映的认干娘现象更是淋漓尽致。纵观《红楼梦》中的干娘形象,笔者认为从认干娘的目的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具有“巫术”性质的干娘
如:宝玉的干娘马道婆、巧姐的干娘刘姥姥等。
此类干娘形象体现了富贵人家对子孙的祝福,民间认为出生于富贵人家的孩子,命过于娇贵,不好养活,多病多灾易夭折。而“认干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现象,明清时期很是盛行,一般找宗教人物或者贫苦人家认干娘。
马道婆作为宗教人物,也被赋予保佑平安的职责。然而作者在行文中,对马道婆的描述却是极具讽刺意味。在第二十五回,宝玉被贾环使坏烫伤,马道婆趁机向满心疼爱孙儿的贾母索要香烛和香油钱,美其名曰保佑宝玉康宁安静,幸好经历过世事的贾母并没有盲目地按照最高的标准施舍,而马道婆看到贾母犹豫之后,转而说道:“还有一件,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象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如此见风使舵的嘴脸,批书人脂砚斋都不禁骂之“贼婆贼婆”!
作為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不仅不保他平安,还一边收了贾母香火钱,另一边利欲熏心,怂恿赵姨娘:“明不敢怎样,暗里也就算计了,还等到这如今。”之后,果然收了赵姨娘白花花的银子,而不顾青红皂白对宝玉施行厌胜之术。差点儿要了宝玉的性命,可见其蛇蝎心肠。
与马道婆的忘恩负义相反的是,作者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大母神形象——刘姥姥。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提出刘姥姥是巧姐的干娘,但在续书中,王熙凤说过女儿的名字“巧姐”是刘姥姥起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干娘。而当初之所以让刘姥姥赐名,王熙凤也是考虑到女儿的平安,一则借刘姥姥的高寿,希望贫穷的刘姥姥起名,能够“压得住他”,也就是让巧姐“好养活”。后来巧姐的命运果然如刘姥姥所说:“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在贾府败落之后,刘姥姥尽力从困境中营救巧姐,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显示出人性的高贵与难得。正巧应对了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二、具有“社交”性质的干娘
如:宝琴的干娘王夫人、黛玉的干娘薛姨妈、莺儿的干娘老叶妈等。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传统宗法社会,社会关系以血缘作为联系的纽带,《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互相联络有亲,才能做到“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认干亲,能够成为血缘宗法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另一种补充。在血缘之外扩展了人们的社会交际面,更大程度上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
第四十九回,宝琴第一次见到贾母,就深得贾母的喜爱,老太太硬是逼着王夫人立即认她做干女儿。接着贾母又是让宝琴跟自己一起睡,又是送其凫靥裘,对宝琴的喜爱看见一般。笔者认为,此处认干亲其实就是社交的又一次加强,这里干亲关系的缔结具有即兴性,与利害关系无关,是纯粹出于感情上的需求,真情的流露。
第五十七回,林黛玉也在玩笑间认了薛姨妈做干娘。失去父母的林黛玉在贾家倍感孤寂,虽然有贾母的万般宠爱,也无法弥补母爱的缺失。在闲谈中,薛姨妈对林黛玉说起:“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笔者认为薛姨妈此一番言论出于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林黛玉喜的笑道:“……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这个干娘关系就在玩笑之间定了下来,之后薛姨妈便挪到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而居,果然黛玉感戴不尽,对宝钗和宝琴也以姐妹称呼,“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认了干娘之后的黛玉,想必能在思念父母双亲的孤单岁月里填补缺失的母爱吧。
在《红楼梦》中,不仅上层阶级认干娘,下人阶层中也不乏此种现象:
第五十六回提到,宝钗的丫头莺儿认了宝玉小厮茗烟的母亲老叶妈为干娘。并且两家和厚得很。脂砚斋此处评点道:“夹写大观园中多少儿女家常闲景。”可见在大观园中的下人群体中,也存在着这种认干娘的社交现象。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奴仆属于主人私有,一生都将跟随主人。而莺儿一家跟着薛家来到贾家,一应的血缘亲戚应该都不在身边,在感情上有孤独感也是情理之中的,通过认干娘的形式,莺儿一家得以在贾家缔结新的社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情感上的缺失,又扩大了社交平台。而对于茗烟一家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喜得两家人请吃饭吃酒。也是介于此种关系,薛宝钗也对茗烟家有所了解,在探春管理大观园期间,宝钗向探春推荐了老叶妈来负责管理怡红院的香草,在给探春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为茗烟家争取了经济利益。这不得不归功于茗烟与莺儿两家干亲关系的缔结。
三、具有“利益”性质的干娘
如:小红妈的干娘王熙凤、众戏子的干娘何婆子等。
在上文中,不管是宝琴认王夫人、黛玉认薛姨妈还是莺儿认老叶妈,都是在相同的身份地位中和合适的年龄下进行的。但《红楼梦》中认干娘有时候有时候并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和年龄的限制。如小红的妈,也就是林之孝家的,认王熙凤做干娘。 第二十七回,宝玉的丫头小红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次为王熙凤办事的机会,小红在回凤姐话的时候,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深得王熙凤的赏识。凤姐当下就要认小红做女儿,小红听了扑哧笑了,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别做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你比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在贾府,不顾年岁大小,争着攀上王熙凤这个高枝的人可不在少数。果然接下来小红通过解释自己笑的原因,也告诉我们了一个事实——原来小红的妈,林之孝家的早已经认了王熙凤做干娘。这个干娘认的荒诞至极,王熙凤比十七岁的小红大不了几岁,最多也是二十出头,可以推断林之孝家的年龄可比王熙凤大了太多,那么为什么不顾年纪差距而认王熙凤做干娘呢?原因很简单——利益。
林之孝夫妇作为荣国府的得力奴仆,很明白荣国府目前的直接管辖人是王熙凤,跟王熙凤攀上关系,自然在获取利益上要方面许多,而王熙凤在托赖林之孝夫妇办事的时候也会因这层关系而更加得心应手,不失为笼络下人的一种高效手段。笔者认为这种干亲关系,只是利益链条的建立,与感情无关。以王熙凤的高傲性格,不可能对林之孝家的产生什么亲情,认干亲只不过是主仆之间交换利益的媒介罢了。
贾府还有一系列干娘和干女儿的关系也是因为经济利益而缔结的,这就是贾府养的小戏子们与她们的干娘们。他们之间所谓的干亲关系非但没有丝毫的温情,反而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着他们带领管理。”通过后文的论述中,笔者可以推断,这些婆子们后来一个个的都成了小戏子们的干娘:藕官认了夏婆子、芳官认了何婆子……
虽然这些小戏子们也是奴仆,但是他们由于戏子的特殊身份,相对于干娘们来说,会容易受到主子们的赏赐:如龄官得到过元春赏的宫缎、荷包并金银锞子以及食物等,认了干娘之后,小戏子们的月钱也是这些婆子们收着,这些带领管理他们的婆子们“这幾年着实宽裕了”。可是这些干娘们非但没有照看干女儿们,反倒折挫她们。藕官就曾经抱怨:“……在外头这两年,别的东西不算,只算我们的米菜,不知赚了多少家去,合家子吃不了,还有每日买东买西赚的钱。在外逢我们使他们一使儿,就怨天怨地的。你说说可有良心?”芳官的干娘何婆子,甚至连洗头的东西都让干女儿用自己亲女儿剩下的。夏婆子更是怂恿赵姨娘跟这些小戏子们大闹了一场,弄了个人仰马翻。宝玉也为小戏子们打抱不平:“他少亲失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虽然有宝玉的庇护,这些小戏子们暂且免于干娘的压迫,但是在七十七回中,王夫人却认为芳官欺压了干娘,吩咐撵出大观园,让她们各自的干娘带走自行聘嫁。这些干娘们自然是无不趁愿。最终芳官、藕官和蕊官三人选择了出家为尼。也许是已经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以生活之网勾勒出了一幅生动世态人情画。人物关系网纷繁复杂,纵横交错。而干娘关系在这种多的关系中显得格外特别,有的表现出对儿女的美好祝福;有的则单纯出于感情需要,表现出了人际关系的美好与纯粹;有的则是充满了赤裸裸的功利性。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让读者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性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高方,干亲民俗的红楼映像[J].北京:红楼梦学刊,2010(3)
[2] 王建平,《红楼梦》中的马道婆形象解读[J] .天津:文学自由谈,2010(10)
[3] 陈真真,认干亲风俗的人类学解读[D].开封:河南大学,2013(4)
[4] 史湘媛,红楼十二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4)
作者简介:李娟娟(1987.7~),女,河南开封,安阳学院,助教,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关键词】:《红楼梦》;干娘;情感;人际;利益
在《三国志》中,就有了养子的记载。可见认干亲的现象最晚也在汉代出现了,而到了明清之际,认干娘的现象不胜枚举。《红楼梦》,作为一部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世情小说,反映的认干娘现象更是淋漓尽致。纵观《红楼梦》中的干娘形象,笔者认为从认干娘的目的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具有“巫术”性质的干娘
如:宝玉的干娘马道婆、巧姐的干娘刘姥姥等。
此类干娘形象体现了富贵人家对子孙的祝福,民间认为出生于富贵人家的孩子,命过于娇贵,不好养活,多病多灾易夭折。而“认干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现象,明清时期很是盛行,一般找宗教人物或者贫苦人家认干娘。
马道婆作为宗教人物,也被赋予保佑平安的职责。然而作者在行文中,对马道婆的描述却是极具讽刺意味。在第二十五回,宝玉被贾环使坏烫伤,马道婆趁机向满心疼爱孙儿的贾母索要香烛和香油钱,美其名曰保佑宝玉康宁安静,幸好经历过世事的贾母并没有盲目地按照最高的标准施舍,而马道婆看到贾母犹豫之后,转而说道:“还有一件,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象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如此见风使舵的嘴脸,批书人脂砚斋都不禁骂之“贼婆贼婆”!
作為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不仅不保他平安,还一边收了贾母香火钱,另一边利欲熏心,怂恿赵姨娘:“明不敢怎样,暗里也就算计了,还等到这如今。”之后,果然收了赵姨娘白花花的银子,而不顾青红皂白对宝玉施行厌胜之术。差点儿要了宝玉的性命,可见其蛇蝎心肠。
与马道婆的忘恩负义相反的是,作者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大母神形象——刘姥姥。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提出刘姥姥是巧姐的干娘,但在续书中,王熙凤说过女儿的名字“巧姐”是刘姥姥起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干娘。而当初之所以让刘姥姥赐名,王熙凤也是考虑到女儿的平安,一则借刘姥姥的高寿,希望贫穷的刘姥姥起名,能够“压得住他”,也就是让巧姐“好养活”。后来巧姐的命运果然如刘姥姥所说:“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在贾府败落之后,刘姥姥尽力从困境中营救巧姐,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显示出人性的高贵与难得。正巧应对了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二、具有“社交”性质的干娘
如:宝琴的干娘王夫人、黛玉的干娘薛姨妈、莺儿的干娘老叶妈等。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传统宗法社会,社会关系以血缘作为联系的纽带,《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互相联络有亲,才能做到“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认干亲,能够成为血缘宗法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另一种补充。在血缘之外扩展了人们的社会交际面,更大程度上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
第四十九回,宝琴第一次见到贾母,就深得贾母的喜爱,老太太硬是逼着王夫人立即认她做干女儿。接着贾母又是让宝琴跟自己一起睡,又是送其凫靥裘,对宝琴的喜爱看见一般。笔者认为,此处认干亲其实就是社交的又一次加强,这里干亲关系的缔结具有即兴性,与利害关系无关,是纯粹出于感情上的需求,真情的流露。
第五十七回,林黛玉也在玩笑间认了薛姨妈做干娘。失去父母的林黛玉在贾家倍感孤寂,虽然有贾母的万般宠爱,也无法弥补母爱的缺失。在闲谈中,薛姨妈对林黛玉说起:“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笔者认为薛姨妈此一番言论出于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林黛玉喜的笑道:“……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这个干娘关系就在玩笑之间定了下来,之后薛姨妈便挪到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而居,果然黛玉感戴不尽,对宝钗和宝琴也以姐妹称呼,“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认了干娘之后的黛玉,想必能在思念父母双亲的孤单岁月里填补缺失的母爱吧。
在《红楼梦》中,不仅上层阶级认干娘,下人阶层中也不乏此种现象:
第五十六回提到,宝钗的丫头莺儿认了宝玉小厮茗烟的母亲老叶妈为干娘。并且两家和厚得很。脂砚斋此处评点道:“夹写大观园中多少儿女家常闲景。”可见在大观园中的下人群体中,也存在着这种认干娘的社交现象。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奴仆属于主人私有,一生都将跟随主人。而莺儿一家跟着薛家来到贾家,一应的血缘亲戚应该都不在身边,在感情上有孤独感也是情理之中的,通过认干娘的形式,莺儿一家得以在贾家缔结新的社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情感上的缺失,又扩大了社交平台。而对于茗烟一家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喜得两家人请吃饭吃酒。也是介于此种关系,薛宝钗也对茗烟家有所了解,在探春管理大观园期间,宝钗向探春推荐了老叶妈来负责管理怡红院的香草,在给探春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为茗烟家争取了经济利益。这不得不归功于茗烟与莺儿两家干亲关系的缔结。
三、具有“利益”性质的干娘
如:小红妈的干娘王熙凤、众戏子的干娘何婆子等。
在上文中,不管是宝琴认王夫人、黛玉认薛姨妈还是莺儿认老叶妈,都是在相同的身份地位中和合适的年龄下进行的。但《红楼梦》中认干娘有时候有时候并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和年龄的限制。如小红的妈,也就是林之孝家的,认王熙凤做干娘。 第二十七回,宝玉的丫头小红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次为王熙凤办事的机会,小红在回凤姐话的时候,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深得王熙凤的赏识。凤姐当下就要认小红做女儿,小红听了扑哧笑了,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别做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你比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在贾府,不顾年岁大小,争着攀上王熙凤这个高枝的人可不在少数。果然接下来小红通过解释自己笑的原因,也告诉我们了一个事实——原来小红的妈,林之孝家的早已经认了王熙凤做干娘。这个干娘认的荒诞至极,王熙凤比十七岁的小红大不了几岁,最多也是二十出头,可以推断林之孝家的年龄可比王熙凤大了太多,那么为什么不顾年纪差距而认王熙凤做干娘呢?原因很简单——利益。
林之孝夫妇作为荣国府的得力奴仆,很明白荣国府目前的直接管辖人是王熙凤,跟王熙凤攀上关系,自然在获取利益上要方面许多,而王熙凤在托赖林之孝夫妇办事的时候也会因这层关系而更加得心应手,不失为笼络下人的一种高效手段。笔者认为这种干亲关系,只是利益链条的建立,与感情无关。以王熙凤的高傲性格,不可能对林之孝家的产生什么亲情,认干亲只不过是主仆之间交换利益的媒介罢了。
贾府还有一系列干娘和干女儿的关系也是因为经济利益而缔结的,这就是贾府养的小戏子们与她们的干娘们。他们之间所谓的干亲关系非但没有丝毫的温情,反而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着他们带领管理。”通过后文的论述中,笔者可以推断,这些婆子们后来一个个的都成了小戏子们的干娘:藕官认了夏婆子、芳官认了何婆子……
虽然这些小戏子们也是奴仆,但是他们由于戏子的特殊身份,相对于干娘们来说,会容易受到主子们的赏赐:如龄官得到过元春赏的宫缎、荷包并金银锞子以及食物等,认了干娘之后,小戏子们的月钱也是这些婆子们收着,这些带领管理他们的婆子们“这幾年着实宽裕了”。可是这些干娘们非但没有照看干女儿们,反倒折挫她们。藕官就曾经抱怨:“……在外头这两年,别的东西不算,只算我们的米菜,不知赚了多少家去,合家子吃不了,还有每日买东买西赚的钱。在外逢我们使他们一使儿,就怨天怨地的。你说说可有良心?”芳官的干娘何婆子,甚至连洗头的东西都让干女儿用自己亲女儿剩下的。夏婆子更是怂恿赵姨娘跟这些小戏子们大闹了一场,弄了个人仰马翻。宝玉也为小戏子们打抱不平:“他少亲失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虽然有宝玉的庇护,这些小戏子们暂且免于干娘的压迫,但是在七十七回中,王夫人却认为芳官欺压了干娘,吩咐撵出大观园,让她们各自的干娘带走自行聘嫁。这些干娘们自然是无不趁愿。最终芳官、藕官和蕊官三人选择了出家为尼。也许是已经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以生活之网勾勒出了一幅生动世态人情画。人物关系网纷繁复杂,纵横交错。而干娘关系在这种多的关系中显得格外特别,有的表现出对儿女的美好祝福;有的则单纯出于感情需要,表现出了人际关系的美好与纯粹;有的则是充满了赤裸裸的功利性。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让读者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性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高方,干亲民俗的红楼映像[J].北京:红楼梦学刊,2010(3)
[2] 王建平,《红楼梦》中的马道婆形象解读[J] .天津:文学自由谈,2010(10)
[3] 陈真真,认干亲风俗的人类学解读[D].开封:河南大学,2013(4)
[4] 史湘媛,红楼十二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4)
作者简介:李娟娟(1987.7~),女,河南开封,安阳学院,助教,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