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但是,当下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使用,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过多的信息技术的参与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正如新课程标准里说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明确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摆正它的位置,做到恰当、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高效需把握好“适时有度”四个字,以下谈谈自己的见解。
导入环节应用多媒体
苏教版数学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有些情境图由于学生地域、文化的差异,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时,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本班一个学生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出示三张这位同学被拉长、拉扁和正常放大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对比照片上的数据,体会图片拉长、拉扁和正常放大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教师同时围绕学生的照片做文章。把教材原有的图片换成学生的照片,这一小小的改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身边问题的。再如,四年级学习平移与旋转这个内容时,教师用flash动画创设了游乐园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图上,本来静止的火车、风车、旋转木马、过山车等儿童熟悉的物体变成了运动的,这些场景学生很熟悉,让学生在情境图上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平移、旋转各有什么特点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探索与体会数学的乐趣。”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内容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算理的理解就是一个难点。例如,一年级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为了突破“满十进一”“借一还十”的计数规则,通常是准备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让每个学生准备足够数量的小棒来帮助理解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费时,课堂也不好调控。此时,教师采用教学PPT,用动画的小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借一还十”,并结合小棒图来解释算式的算理,就显得恰当高效了。如计算24 6时,用课件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退位减法中“30-8”时(如图)。
再如,分数的知识在小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特别是高年级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算理的理解最为抽象,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例子,或者说没有任何的生活经验感悟,所以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在教学时如果能用好教学PPT,运用PPT的动画功能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通过PPT的动画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图得出
导入环节应用多媒体
苏教版数学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有些情境图由于学生地域、文化的差异,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时,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本班一个学生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出示三张这位同学被拉长、拉扁和正常放大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对比照片上的数据,体会图片拉长、拉扁和正常放大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教师同时围绕学生的照片做文章。把教材原有的图片换成学生的照片,这一小小的改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身边问题的。再如,四年级学习平移与旋转这个内容时,教师用flash动画创设了游乐园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图上,本来静止的火车、风车、旋转木马、过山车等儿童熟悉的物体变成了运动的,这些场景学生很熟悉,让学生在情境图上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平移、旋转各有什么特点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探索与体会数学的乐趣。”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内容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算理的理解就是一个难点。例如,一年级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为了突破“满十进一”“借一还十”的计数规则,通常是准备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让每个学生准备足够数量的小棒来帮助理解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费时,课堂也不好调控。此时,教师采用教学PPT,用动画的小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借一还十”,并结合小棒图来解释算式的算理,就显得恰当高效了。如计算24 6时,用课件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退位减法中“30-8”时(如图)。
再如,分数的知识在小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特别是高年级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算理的理解最为抽象,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例子,或者说没有任何的生活经验感悟,所以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在教学时如果能用好教学PPT,运用PPT的动画功能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通过PPT的动画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图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