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应该强化服务意识,进而实现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必须从招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服务,将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社会、企业需要的岗位上,使其成为社会、企业的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谐;服务意识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家和民族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职业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作为职业学校,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实践技能,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技能并不能作为空中楼阁,如果单纯的让学生练习实践技能而对理论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也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深造。因此,在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作为技能的指导和学科的经验总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天的职业教育,生源和就业问题成了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业和生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就业是稳定生源的前提。因此,学校对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学生学
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学生的高就业率,是保证现有生源,赢得后备生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职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 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服务
职业教育是一项服务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去关心与支持。如果我们的服务意识上去了,我们的服务工作到位了,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为美好的未来,我还需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做好学生进校前的服务。学校面对社会,一是将学校设的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去向、就业率等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学校有所了解;二是招生期间,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招生咨询机构,以便随时接待来访的学生和家长,使其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招生信息,坚定他们来学校上学的信心;三是介绍具体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优势及现状,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四是加大力度,大力拓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式招生培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应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入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广辟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
做好在校生的服务。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最满意的服务。面对学生的现状,教师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要投入极大的激情和热情,除了传授学生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走进学生心间。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首先加强就业前的教育引导,改变就业心态,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好高骛远,合理定位,相近专业转行,降低就业门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使学生能够泰然应对荣与辱,成与败,得与失;教会学生应聘的技巧,做好应聘前的准备(包括思想、心理等)。学校要成立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应急救助机构、推荐就业机构等等,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使学生处于无助的状态。现在很多学校生源短缺,最根本原因是就业难,一个学校生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荐就业的力度。抓好就业工作,联系用工单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尽可能的多方联系单位,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立学校实习就业领导小组,由用人单位和学校的相关部门组成,共商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二是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统筹教育资源。一个学校要是只管“入口”不管“出口”是短期行为,学校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加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在学校,很多人认为毕业了,就与学校没有关系了,似乎学生毕业,学校对学生的服务随之终止,实际上并非如此。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再加上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提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必然存着继续深造和再教育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增强对毕业生的后续教育服务的意识,做好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自觉、自愿地回母校深造,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强化教职工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提高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绝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某些教职工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学校某些专门的服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工责无旁贷的任务。怎样才能做到优质服务,关键在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否树立服务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因此,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
教师的服务意识,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欲望。职业教育中师资无疑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师资问题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技术进步的重大意义逐步为政府和民众所认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热情也持续高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这样大好的发展形势下,把握机遇,调整策略,为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配备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每位教职工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以及学校的办学效益,而且反映了学校职工的精神面貌。因此,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要心里装着学生,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首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同时对学生的服务要热情周到,主动诚恳。特别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热心为学生服务,坚决杜绝冷漠的服务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职业教育学校成长迅速。但在职业教育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成为职业学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论是对职业学校,还是对职校学生而言都意义重大。
制定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奖惩机制。为了保证服务效果,应制定必要的服务规范,使之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所以学校应制定必要的奖励机制,一方面奖励服务中的先进典型,使其成为教职工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对服务态度恶劣、在学生中声誉不佳的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处罚。学校要经常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服务工作的依据。
学校上下要解放思想,因时而变,切实把强化为学生服务意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学校要和谐发展,即要保持规模,更要住重质量,质量的核心就是服务,就是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要在各个环节体现服务意识,各个部门都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提出指导方针、落实措施、检查办法、考核标准,
总之,为贯彻中央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更应树立服务意识,向服务要声誉、要效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谐;服务意识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家和民族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职业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作为职业学校,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实践技能,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技能并不能作为空中楼阁,如果单纯的让学生练习实践技能而对理论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也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深造。因此,在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作为技能的指导和学科的经验总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天的职业教育,生源和就业问题成了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业和生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就业是稳定生源的前提。因此,学校对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学生学
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学生的高就业率,是保证现有生源,赢得后备生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职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 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服务
职业教育是一项服务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去关心与支持。如果我们的服务意识上去了,我们的服务工作到位了,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为美好的未来,我还需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做好学生进校前的服务。学校面对社会,一是将学校设的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去向、就业率等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学校有所了解;二是招生期间,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招生咨询机构,以便随时接待来访的学生和家长,使其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招生信息,坚定他们来学校上学的信心;三是介绍具体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优势及现状,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四是加大力度,大力拓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式招生培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应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入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广辟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
做好在校生的服务。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最满意的服务。面对学生的现状,教师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要投入极大的激情和热情,除了传授学生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走进学生心间。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首先加强就业前的教育引导,改变就业心态,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好高骛远,合理定位,相近专业转行,降低就业门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使学生能够泰然应对荣与辱,成与败,得与失;教会学生应聘的技巧,做好应聘前的准备(包括思想、心理等)。学校要成立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应急救助机构、推荐就业机构等等,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使学生处于无助的状态。现在很多学校生源短缺,最根本原因是就业难,一个学校生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荐就业的力度。抓好就业工作,联系用工单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尽可能的多方联系单位,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立学校实习就业领导小组,由用人单位和学校的相关部门组成,共商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二是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统筹教育资源。一个学校要是只管“入口”不管“出口”是短期行为,学校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加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在学校,很多人认为毕业了,就与学校没有关系了,似乎学生毕业,学校对学生的服务随之终止,实际上并非如此。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再加上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提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必然存着继续深造和再教育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增强对毕业生的后续教育服务的意识,做好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自觉、自愿地回母校深造,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强化教职工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提高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绝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某些教职工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学校某些专门的服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工责无旁贷的任务。怎样才能做到优质服务,关键在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否树立服务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因此,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
教师的服务意识,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欲望。职业教育中师资无疑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师资问题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技术进步的重大意义逐步为政府和民众所认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热情也持续高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这样大好的发展形势下,把握机遇,调整策略,为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配备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每位教职工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以及学校的办学效益,而且反映了学校职工的精神面貌。因此,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要心里装着学生,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首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同时对学生的服务要热情周到,主动诚恳。特别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热心为学生服务,坚决杜绝冷漠的服务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职业教育学校成长迅速。但在职业教育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成为职业学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论是对职业学校,还是对职校学生而言都意义重大。
制定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奖惩机制。为了保证服务效果,应制定必要的服务规范,使之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所以学校应制定必要的奖励机制,一方面奖励服务中的先进典型,使其成为教职工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对服务态度恶劣、在学生中声誉不佳的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处罚。学校要经常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服务工作的依据。
学校上下要解放思想,因时而变,切实把强化为学生服务意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学校要和谐发展,即要保持规模,更要住重质量,质量的核心就是服务,就是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要在各个环节体现服务意识,各个部门都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提出指导方针、落实措施、检查办法、考核标准,
总之,为贯彻中央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更应树立服务意识,向服务要声誉、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