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战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联合国,走过了76年的风雨历程,成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平台,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76岁的联合国面对更多挑战,需要应对诸多棘手的难题。
“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引发世界深思。
土耳其总统要求取消“五常”否决权
“如果我们取消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那么联合国将变成‘国际联盟’,并将在同一天消亡。”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21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度会议上说。
对于普京21日的表态,“今日俄罗斯”解释称,普京的上述言论是针对埃尔多安当地时间18日在安哥拉发表相关声明的回应。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长期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在10月19日到访安哥拉时,他在该国议会发表演讲竟称,联合国安理会无权决定人类命运,人类命运也不应该依赖二战中“少数胜利国”的仁慈。
埃尔多安还提到,现在整个世界和所有生活的领域都在发生变化,外交、商贸和国际关系都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但全球安全的结构却不可思议地还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他强调称,“世界不止五个国家”。彭博社称,普京还补充道,“当前联合国框架中,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和英国享有特权地位,这反映了二战后的格局。”尽管普京决绝了埃尔多安的提议,但报道称他仍然表示,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大国“有权获得更多代表权”。
此外,彭博社还提到,在21日举办的以“21 世纪的全球变革:个人、价值观和国家”为主题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普京还抨击了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他表示,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已将自身搞得“精疲力尽”。而俄罗斯正在像许多北欧国家一样,努力建立一个满足民众需求的国家。
“我相信我们需要为真正的价值观而战,并竭尽全力捍卫它们”,普京如此说道。
拜登支持印度入常,“画大饼”还是“送干粮”
前段时间,印度媒体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期间发表了联合声明,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下简称入常)和核供应国集团。
如果不是印度媒体这么高调报道,一般人还真不会关注到这一点。原因在于,美印领导人会晤后的声明比较长,而这句话又隐藏在一个“小角落”里。当然,印度媒体之所以高调报道这个新闻点,只是说明,印度比较关注这个事情。而或许拜登都不一定将这个所谓的“承诺”当回事。
因为,这一句话已经变成了美印领导人声明的“常规条款”,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有如此表态。如果拜登不提这一点,反倒成了新闻。美印关系急剧升温的背景下,印度人也容易将美国总统“画的饼”当成“干粮”。
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是二战后设计出来的,核心原则是“大国协调一致”,成员越多意味着协调越難。对于这一特权,印度想要,其他国家也想要。但为了保持安理会的活力和行动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俱乐部”基本是封闭的。
至于什么时候常任理事国扩员?美国不知道,也不能决定。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从一个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下属机构退出了,未来,美国政府持什么态度也不能确定。
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印度一直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美国也很“赞赏”。但是,印度自己“改革”安理会,并且想让自己变成常任理事国,这更像是印度的一厢情愿。
单边与多边的选择喧嚣
古特雷斯曾呼吁全球在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时保持团结,反对民粹主义和“疫苗民族主义”。古特雷斯这番警告并非没有依据,而是反映出联合国所处的重大危机。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后的纷繁世界,新的挑战此起彼伏,联合国和多边体系的困境逐渐凸显。个别国家奉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政策,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多边机制“合则用,不合则弃”,甚至别有用心炒作“联合国无用论”“联合国过时论”,妄图建立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秩序”。
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仍然是处理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平台,也是防止国家间矛盾升级、国际社会陷入失序的最佳机制。联合国在全球发展领域积累的崇高国际威望和丰富治理经验,在理念塑造、机制设置、发展融资和贯彻执行等方面的治理能力更是不可替代。
在联合国走过76周年之际,国际社会不应怀疑这个大家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不应有任何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危险想法,否则,世界将被丛林法则和单边主义重新拉回混乱无序和弱肉强食的野蛮状态。
联合国改革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今天的世界,很多挑战已经超越了联合国的应对机制和应对能力,如古特雷斯上任时所言,必须在促进和平、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内部管理等三大焦点问题和战略重点上取得突破。但是,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革新系统工程更需要恪守多边主义、强调多边磋商,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某个“例外”“伟大”“优先”等零和、单赢甚至负赢主张。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时期,为着力解决日益凸显的全球治理缺位、错位问题,世界各国更应坚定团结在联合国框架内,并通过务实渐进的改革推动联合国适应新形势,更好应对全球挑战。
“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引发世界深思。
土耳其总统要求取消“五常”否决权
“如果我们取消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那么联合国将变成‘国际联盟’,并将在同一天消亡。”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21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度会议上说。
对于普京21日的表态,“今日俄罗斯”解释称,普京的上述言论是针对埃尔多安当地时间18日在安哥拉发表相关声明的回应。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长期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在10月19日到访安哥拉时,他在该国议会发表演讲竟称,联合国安理会无权决定人类命运,人类命运也不应该依赖二战中“少数胜利国”的仁慈。
埃尔多安还提到,现在整个世界和所有生活的领域都在发生变化,外交、商贸和国际关系都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但全球安全的结构却不可思议地还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他强调称,“世界不止五个国家”。彭博社称,普京还补充道,“当前联合国框架中,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和英国享有特权地位,这反映了二战后的格局。”尽管普京决绝了埃尔多安的提议,但报道称他仍然表示,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大国“有权获得更多代表权”。
此外,彭博社还提到,在21日举办的以“21 世纪的全球变革:个人、价值观和国家”为主题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普京还抨击了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他表示,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已将自身搞得“精疲力尽”。而俄罗斯正在像许多北欧国家一样,努力建立一个满足民众需求的国家。
“我相信我们需要为真正的价值观而战,并竭尽全力捍卫它们”,普京如此说道。
拜登支持印度入常,“画大饼”还是“送干粮”
前段时间,印度媒体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期间发表了联合声明,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下简称入常)和核供应国集团。
如果不是印度媒体这么高调报道,一般人还真不会关注到这一点。原因在于,美印领导人会晤后的声明比较长,而这句话又隐藏在一个“小角落”里。当然,印度媒体之所以高调报道这个新闻点,只是说明,印度比较关注这个事情。而或许拜登都不一定将这个所谓的“承诺”当回事。
因为,这一句话已经变成了美印领导人声明的“常规条款”,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有如此表态。如果拜登不提这一点,反倒成了新闻。美印关系急剧升温的背景下,印度人也容易将美国总统“画的饼”当成“干粮”。
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是二战后设计出来的,核心原则是“大国协调一致”,成员越多意味着协调越難。对于这一特权,印度想要,其他国家也想要。但为了保持安理会的活力和行动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俱乐部”基本是封闭的。
至于什么时候常任理事国扩员?美国不知道,也不能决定。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从一个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下属机构退出了,未来,美国政府持什么态度也不能确定。
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印度一直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美国也很“赞赏”。但是,印度自己“改革”安理会,并且想让自己变成常任理事国,这更像是印度的一厢情愿。
单边与多边的选择喧嚣
古特雷斯曾呼吁全球在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时保持团结,反对民粹主义和“疫苗民族主义”。古特雷斯这番警告并非没有依据,而是反映出联合国所处的重大危机。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后的纷繁世界,新的挑战此起彼伏,联合国和多边体系的困境逐渐凸显。个别国家奉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政策,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多边机制“合则用,不合则弃”,甚至别有用心炒作“联合国无用论”“联合国过时论”,妄图建立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秩序”。
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仍然是处理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平台,也是防止国家间矛盾升级、国际社会陷入失序的最佳机制。联合国在全球发展领域积累的崇高国际威望和丰富治理经验,在理念塑造、机制设置、发展融资和贯彻执行等方面的治理能力更是不可替代。
在联合国走过76周年之际,国际社会不应怀疑这个大家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不应有任何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危险想法,否则,世界将被丛林法则和单边主义重新拉回混乱无序和弱肉强食的野蛮状态。
联合国改革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今天的世界,很多挑战已经超越了联合国的应对机制和应对能力,如古特雷斯上任时所言,必须在促进和平、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内部管理等三大焦点问题和战略重点上取得突破。但是,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革新系统工程更需要恪守多边主义、强调多边磋商,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某个“例外”“伟大”“优先”等零和、单赢甚至负赢主张。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时期,为着力解决日益凸显的全球治理缺位、错位问题,世界各国更应坚定团结在联合国框架内,并通过务实渐进的改革推动联合国适应新形势,更好应对全球挑战。